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宠辱不惊     
17世纪,日本有一个叫百忍的僧人名声极佳。寺院附近有个女孩未婚生子,女孩的父亲追问她新生儿的父亲是谁,女孩无奈,说是百忍。人们震惊了,狠狠地斥责百忍,并把孩子送到了寺院,百忍轻轻一笑,收下了孩子。许多年后,女孩良心发现,告诉家人那个小孩的父亲是另一位青年。大家这才知道错怪了百忍,去寺院向百忍道歉并接回孩子,百忍还是淡然一笑。承受奇耻大辱,大师却视若纤尘。“二战”后,以色列建国,人民推举爱因斯坦做国家总统。总统,有多少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爱因斯坦却拒绝了,那是智者平静如水的拒绝。今天,当我们感叹他在科学上的伟大建树…  相似文献   

2.
<正>1978年8月1日,邓小平读到教育部转报的英国《每日邮报》当年6月20日刊登的记者维得从北京发出的一则消息。消息的开头以揶揄的口吻写道:"中国的儿童现正受着这种教育,即英国是一个悲惨的国家,有着专横的老板、残忍的教师和剥削童工的阴暗的工厂。"消息称:在中国东北辽宁省一本为十几岁儿童编写的英语教科书中说,"一个住在伦敦的可怜的英国女孩"依旧遭受着"像狄更斯时代那样的贫穷和压迫的苦难"。这则消息摘录了课文的部分内容:"安娜的  相似文献   

3.
董国宾 《党课》2020,(1):98-99
父亲没文化,但我家的春联都是由父亲拟,拟好了再找人写。很多人都很好奇:“你父亲不识字,怎会拟春联?”那年土地分到了户,从此农民不再吃大锅饭,家家户户都有了二亩地,农民有了自主权,粮食产量自然提高了。春节的时候,母亲说:“找人写副春联吧。”父亲想了想,说:“春联,我自己来拟。”全家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4.
雨含 《廉政瞭望》2007,(12):54-55
一位后妈,用自己的柔情,让爬行了9年的脑瘫继女能站起来走路了。在与女孩父亲离婚后,她仍然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患病的父女俩。由于担心患精神病的前夫伤害继女,她采用"非常"手段,使女孩隐遁的亲娘"浮出水面"。"后妈"对继女的真情大爱,唤醒了女孩亲娘心底冰封的母爱。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常说爱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爱更是一种传递民族团结的桥梁。王玉萍从小就生活在农四师六十七团,这是一个少数民族占40%的团场。由于父亲是一名少数民族翻译,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她便懂得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懂得如何尊重、敬重少数民族同志,从小与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嬉戏,懂得少数民族语  相似文献   

6.
"他们只想着冲浪和晒太阳"吉雅刚过30岁,是记者在苏格兰认识了快3年的一个单身妈妈,带着一个2岁多的女孩。吉雅说,她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公司做过前台接待,干了3个月觉得没意思,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7,(10)
<正>嫁给镇台大人后成为"犯官家属"周恩来的岳母杨振德是一位刚烈的奇女子。她生于1876年(光绪二年)8月,祖籍长沙。其祖父是富商,但其几个儿子都不会经商,只会大手大脚花钱。祖父去世后,杨家坐吃山空。她的父亲喜爱读书,杨振德是他唯一的孩子,十分疼爱,从小教她识字、读书,指导她学习中医,说既可防身也可助人。杨父敢于破除当时风俗,不愿意女儿过早出嫁。家业败光后,杨父带着妻女到广西  相似文献   

8.
林楚方 《廉政瞭望》2010,(22):33-33
溏心写了一段文字:“刚挂掉妈妈的电话,她说没事,就随便打打。而如果别人接了电话告诉她我死了。她会不会疯?有个20岁的女孩活生生突然死了,面对镜头,她的,父亲不敢哭不敢怒,且在悲痛之余居然还有余九忌惮所谓的‘关系’。难以想象‘权’在民间是个神马东西。凡人如我们,这样生存多少年后,会不会从哭着说要讨个说法的哥哥,变成一个说‘我是,是怕’的父亲呢?”  相似文献   

9.
正刚过去不久的4月,"80后"党员干部在官位上"3连跌",这群体落马的消息近年来屡屡刷屏,人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怎么了?本刊记者搜集了十八大以来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18名违纪违法的"80后"干部的案例,透视这些故事,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乘凉的"大树"变成"坑"  相似文献   

10.
正在疫情防控期间,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在督查一线,发现问题是他们的首责,同时,他们还被基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精神感动着。他们和记者分享了几个故事。曾艳是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福圣社区的一名全职妈妈。疫情发生后,社区发布了征集志愿者的消息,曾当过护士的她立马报名,她说:"我是党员,我先上"。随后,她主动到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1.
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在一次重要的职位竞选中,输给了公司里一个各方面都不太出众的毕业生。而她之所以能够击败我,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她的父亲是公司的重要客户。一想到这个理由,我就难以服气,回家后气呼呼地把这件事说给父亲听。父亲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吸着烟。等我讲完了,他才起身,拿起门后的锄头,对我说:"走,跟我到地里给豆子锄草去!"  相似文献   

12.
蒋颖 《支部生活》2010,(10):42-43
乐观、纯朴、心地善良、爱打抱不平……对铁飞燕的印象,几乎所有熟悉她的人都惊人地一致。这个年仅19岁却获得了很多项荣誉称号的女孩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采访了铁飞燕。初见铁飞燕,她画着淡妆,穿着时尚,爱说爱笑,活泼开朗,和其他同龄的女孩没有太大差别。然而,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叮嘱     
《党建》2017,(4)
<正>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我再次捧读那些泛黄的信笺,不禁泪如雨下。我感念母亲,是她给我生命,给我信仰。母亲没有读过书,但是懂得道理。她能够砸锅卖铁供我读书,给我讲"沂蒙六姐妹"的故事,还经常教育我要懂得感恩。母亲不是党员,但是她信党爱党。2002年,我在读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我写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后来,弟弟告诉我说,那封信,母亲缠着他念了10多遍,还一个劲地嘱咐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的冯可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五次公务员考试。在一家公司当会计的她,一直在努力考注册会计师,而经商的父亲却坚持让女儿报考公务员。"我们屋头做什么的都有,就是没得当官的,说出去是政府的人,都要有面子些。"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是个有趣的女孩,毕业想找一份律师工作,但是她的母亲认为女孩子不应该那么拼,还是体制内稳当,她参加了十几次村官和公考,最终扎根在一个乡镇的事业单位,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给我打电话诉苦。毕淑敏说过一句话:我喜欢深存感恩之心又独自远行的人。知道谢父母,却不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下午,我正在村委会准备工作材料,一位步履蹒跚、拄着拐棍的老奶奶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老奶奶告诉我,她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前段时间儿子从外地给她捎回来一封信,她不识字,只好到村委会找人给她读。我给老奶奶倒了杯水,搬来一把凳子扶她坐下,然后打开信封,逐字逐句认真地给老奶奶读起信来。她听不懂的地方,我就耐心地给她解释。老奶奶耳朵不好,我大声读着信,她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完信后,老奶奶眼里含满泪水。她说知道儿子在外平平安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爬山, 站在山头远眺台北的家。“左边有山,右边也有山,这是拱抱之势,后面这座山接着中央山脉,是龙头。好风水!”有一年深秋,看着满山飞舞的白芒花,父亲指着山说,“爸爸就在这儿买块寿地吧!”“什么叫寿地?”“寿地就是死了之后,做坟墓的地方。”父亲拍拍她的头。她不高兴,一甩头,走到山边。父亲过去,蹲下身, 搂着她,笑笑:“好看着你呀!”十多年后,她出国念书回来,又跟着父亲爬上山头。原本空旷的山,已经盖满了坟,父亲带她从坟间一条  相似文献   

17.
寓言感悟     
《先锋队》2015,(7):52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悟:你对事情的看法,并不一定总是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思想。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于是儿子看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悟: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  相似文献   

18.
爱的利息     
正我在那所学校门口停下车,盯着一个个青春洋溢的笑脸,怎么也寻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正惆怅时,一个跛脚女孩背着书包走出校园,她拉开车门礼貌地问:"叔叔,可以载我一程吗?"上车后,她拘谨地说:"我只剩下三块钱了,在前面那个公交站下车就行。"见我答应了,她长舒一口气:谢谢您,叔叔。路程很短,一会儿就到了,女孩下车后连声道谢并给我鞠躬。我凝望着女孩的背影,她没有停留,  相似文献   

19.
床前明月光     
好多年前,我还在报社工作,等排版的无聊光阴,跟同事聊起一件当时的新闻:一个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因为几句口角,把一个14岁的女孩活活掐死了。我们正在大呼小叫、无限感慨,美编姐姐突然转过身,斩钉截铁地喝止:"别说了!"她说:"我当妈的人,听不得小孩受苦遭罪的事,真是听不得。"我模模糊糊懂得她的感受,却也觉得好笑:这才叫为古人担忧呢。到现在回想起来:懂?懂个屁!更多年前,看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他在后记里说:"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陈少敏一生未嫁,是个花木兰式的人物,其实不然. 陈少敏于1902年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县范于村,原名孙肇修,参加革命后改名陈少敏.她父亲就是一个有"反骨"的汉子,是全村第一个剪辫子的人.父亲反抗意识强烈的个性,影响了陈少敏,她成为全村第一个反对裹足的大脚闺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