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一九八五年二月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批准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和《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原则同意了《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依据和服务目标,城市总体规划是经济发展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在空间布局上的具体化.认真实施两个《战略》、一个《规划》,必将大大促进上海城乡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和进一步繁荣.这里,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七五"期间实施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路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蔡达峰 《民主》2010,(9):21-22
<正>世博会会期过半,但世博会的后续发展,应在世博会期间就要筹措起来,精心谋划,使上海更加宜居、更加开放,促进城市持续发展。一、编制和公布《世博场馆与园区开发利用总体方案》世博会结束以后,场馆与园区怎么使用?谁来使用和管理?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世界级城市建设推动人才国际化浪潮 世界级城市建设必将给上海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上海必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去,政府行政、企业经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国际化倾向将是势不可挡的潮流,人才国际化浪潮的形成和涌动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要建立世界级城市,国际化人才的涌入和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的提升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上 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草案 )》明确提出了“十五”期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水平 ,发挥国际性大都市的综合优势 ,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徐匡迪市长在上海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草案 )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到‘十五’期末 ,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发展环境、综合创新能力、综合管理水平、市民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 ,都要跨上新的台阶”。可以说 ,增强城市的…  相似文献   

5.
正段钢,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高级编辑、研究员,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经济哲学、文化哲学等研究,在《求是》《红旗》《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红旗文摘》《复印报刊资料》、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全文转载,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振兴上海、开发浦东的新形势下,上海商业进入了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商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走出一条在特大型城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业的新路子?怎样尽快地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中心,使商业成为上海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主任张俊杰. 问:发展上海经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展商业?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城市的特有建筑本来就承载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特征最真切的记忆,石库门作为上海特有的一种建筑形态,其建筑特征与装饰纹样便是人们脑海中大大小小的记忆碎片,或清晰或模糊地勾勒出人们记忆中的城市印象。中西合璧的上海石库门建筑上海石库门建筑艺术伴随着城市的变迁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岁月,见证了上海近现代的发展。追根溯源,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英国将上海设为通商口岸  相似文献   

8.
毛力熊  张前 《党政论坛》2007,(12):27-28
上海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上海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最近,李鹏总理视察上海工作期间,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开发浦东、开放浦东,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把开发浦东的事情办好,这是我们上海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笔者就开发浦东的目标和构想,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开发浦东的基本目标开发浦东地区是上海人、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夙愿.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就提出过浦东、浦西统一规划建设东方大港的设想.最近五十年来,上海的城市规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期"振兴上海研究班"与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最近联合召开《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突破问题》研讨会.会上就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紧迫性、目标、措施、条件和市经济研究中心提出的产业结构外向化的基本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现将这次研讨会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对策和措施 (一)目标学员对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企业发布《绿皮书》,这在中国还是件新鲜事.这不仅引起了许多企业家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重视.从最近"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上海溶剂厂绿皮书》发布会"上正式发布的《上海溶剂厂绿皮书》中我们看到,与大多数企业一样,上海溶剂厂既有她不平坦的历史,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正努力开拓新的前程.这里,我们刊登了《绿皮书》中的管理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8月,上海公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提出了上海至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以及三个重点领域的子目标,即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如何理解这个新目标,关键在于"卓越"和"全球"。"卓越"意味着对标世界顶级城市,而"全球"则要求上海的国际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表现出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控制力与影  相似文献   

13.
天津、沈阳、秦皇岛、上海、青岛、香港,这六个协办城市的奥运筹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天津、沈阳、秦皇岛、上海、青岛和香港是2008年奥运会六个协办城市,分别承担足球、奥帆、马术三个奥运项目。不久前,《瞭望新闻周刊》对这六地调查显示:六个协办城市的奥运筹备工作正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将在二十一世纪初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要使上海城市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的大发展,这对于面向新世纪,既承担改造与振兴重任,又肩负发展与创新使命的上海建设行业来说不仅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有利的机遇。因此,展望未来上海城市建设发展前景,探讨建设人才高地构筑,制定人才高地构筑的对策措施,对实现上海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根据《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的规划目标,上海的城市建设到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心城市格局;形成现代化国际城市基…  相似文献   

15.
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普陀区政府根据这一精神以及上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七五"计划,结合本区的区情,制定了区的"七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一系列专题规划,提出每年要办的实事.使上海总的目标与区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长远目标和当前的目标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种作法对于区政府有效地执行贯彻管理城市有积极作用,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邓小平同志对于上海的工作多次提出了要求。新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收集了许多这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视察上海时的谈话》等几篇中。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使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在小平同志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他反复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视察上海时的谈话》中的第一句就是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啊!”因此,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时的谈话》,应该联系上海的实际,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深入领会,掌握精神实质,推进上海经济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方面GDP保持两位数增长16年,另一方面每万元GDP的能耗每年以4%的比例下降.1992年上海GDP1114亿,每万元GDP的能耗3.4吨标准煤;2008年上海GDP10366亿,每万元GDP的能耗0.801吨标准煤.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也控制在较低水平.然而,由于上海经济结构中二产比重过高,工业又呈现出重化型特征,目前上海人均碳排放仍然较高,为11.5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在全球千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中,上海的人均碳排放强度也高居榜首.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的人均碳排放只有上海的30%-50%.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上海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思想观念、市场建设、产业结构、低碳产业、能源结构、城市建没、金融支持、物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8.
让上海重新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这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给上海带来的机遇.上海要真正成为连接国际国内两种经济、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枢纽,除了大力发展外向型、开放型经济,把对外贸易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建立贸工、贸技、贸农、贸商以及贸工技农商相结合的大企业集团之外,还必须加快组建内外贸、内外资相结合的贸易型先导企业.  相似文献   

19.
缺少文化底蕴的城市,充其量是一具经济数字堆砌成的空壳。冯契、季羡林、钟敬文、钱钟书、王元化……一批学术大师,曾经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学术底蕴,使上海在国际大都市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一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心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特别是1988年以来,每年来上海,了解和指导上海的建设。对建设上海和任务和目标,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标。(一)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开发浦东,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开发建设不可能全面铺开,经济振兴要找到突破口。邓小平同志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黄奇帆,《邓小平开放开发思想与上海浦东开发》,《人民日报》1994年1月14日)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