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禁毒法》中规定了社区戒毒模式,将一直由公安部门行使戒毒职责改为由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戒毒工作。这一新思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标志着我国新的戒毒制度的确立。但是,由于《戒毒条例》等配套法规、措施尚未出台,社区戒毒出现了颓势。社区戒毒工作要走出颓势,必须树立正确社区戒毒理念,加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切实解决吸毒人员漏管失控现象,及时更新吸毒人员信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区戒毒是《禁毒法》中提出的新的戒毒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尚未建立起专门的社区戒毒机构和工作队伍,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也还没有建立健全。建议:1.完善相关配套法规;2.借鉴外国成功经验;3.充分利用现有社区资源;4.制定有效的戒毒人员管控措施;5.建立专业化的工作队伍;6.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禁毒法》颁布为契机,探索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重归社会的戒毒康复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吸戒人员的利益。1.确立吸毒行为非犯罪化处置原则;2.确立“以戒为本、重治慎罚”的戒毒理念。  相似文献   

4.
自《禁毒法》实施以来,各地基层街道办、乡镇人民政府纷纷在禁毒办的领导下,按照《禁毒法》关于社区戒毒的规定,成立了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开展社区戒毒工作。社区戒毒作为我国三大戒毒措施之一,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但在实践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粤西地区M市吸毒现状及社区管控工作的深入调研了解,发现存在禁毒社工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吸毒人员配合度差、吸毒人员信息不全面且无法整合共享、经济落后区县无法按比例配备社工等问题,从构建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加强社区专业性服务建设、推动多元化联络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社区戒毒康复督导机制、开辟新的经费保障渠道五个方面对社区管控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建议戒毒社会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社团化与社会福利行政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戒毒法律制度的完善必须以戒毒人员戒毒的行为逻辑为基础。研究发现,戒毒人员戒毒的行为有一个从非正式组织到正式组织戒毒的过程。在作为隐性吸毒人员的时期,他们大多会选择在非正式组织场域进行戒毒,而当从隐性吸毒人员转化成为显性吸毒人员之后,他们进入到社区戒毒和强制戒毒场域。而在作为隐性吸毒人员时,他们戒毒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其中,家庭戒毒是最主要的选择。文章以我国《戒毒条例》为依据,反思了现行戒毒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禁毒法>把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作为新的戒毒措施被确立.目前,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以上海为例,具体在组织实施架构、管理体系和评估标准等方面作出分析探讨,以期使戒毒康复工作系统功能最优化,巩同禁毒成果,促进吸毒人员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流程的依据(一)法律依据《禁毒法》第43条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第31条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相似文献   

8.
戒毒是禁毒事业的重要环节。2005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116万人,全国强制戒毒29.8万人次,劳教戒毒7万人,比2004年分别上升了9.3%和8.6%;其中,云南省强制戒毒6.14万人次,劳教戒毒1.26万人。2007年全国强制戒毒26.8万人次,劳教戒毒6.9万人,与2006年相比,  相似文献   

9.
贵州"阳光工程"社区戒毒的工作模式对吸毒人员就业安置、帮教管理、回归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可持续性发展不足、社区专门禁毒力量不够、社区戒毒专业化服务不足的问题。对此,应通过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维持其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建设质量,避免急于扩大安置规模。通过引入个案管理的方式,做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强戒毒专干队伍建设,培育社会公益组织及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0.
贵州“阳光工程”社区戒毒的工作模式对吸毒人员就业安置、帮教管理、回归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可持续性发展不足、社区专门禁毒力量不够、社区戒毒专业化服务不足的问题对此,应通过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维持其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建设质量,避免急于扩大安置规模通过引入个案管理的方式,做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强戒毒专干队伍建设,培育社会公益组织及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