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岚 《前沿》2003,(7):82-83
电子信息的广泛使用使传统的证据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在司法实践中 ,电子证据已经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立法上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法律规制 ,使得相关立法严重滞后于司法实践的发展。本文力图从电子邮件本身的特点和证据学的要求出发 ,论证电子邮件作为独立证据的充分性和地位 ,并探讨了电子邮件作为诉讼证据的具体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会的主要职能是立法和监视政府。监视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制定、修订法律或否决、搁置某一法律案。监视政府运行时日本国会助理机构的工作职能分解为两部分 :由调查局 (室 )来进行 ,由委员部来运作。具体说 ,前者为议会议员提供“炮弹”翔实而可行的材料 ;后者安排如何“发射”通过一定的程序运作 ,使这些材料经审议后成为国会的政策或法律。由此可见 ,日本国会助理机构调查研究部门的工作 ,从接受委托、深入调查 ,到作出结论、提供决策 (法律 )依据的相关资料 ,为议员立法、监视政府 ,行使其法定权力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十五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30日起施行。部长王旭东二○○六年二月二十日第一条为了规范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保障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使用者的合法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以及为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提供接入服务和发送互联网电子邮件,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是指设置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器,为…  相似文献   

4.
罗旭 《前沿》2008,(6):125-127
法律推理中的大前提,必须是“法律上的理由”。在简单案件中,司法者直接援用规范性法律文件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在复杂案件中,司法者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于法律规范之外寻找其他法律理由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法律推理的大前提体现着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网络声音     
《创造》2000,(10)
在办公室使用公司的电子邮件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你随意发出的一封电子邮件,可能造成你的老板被起诉。法律专家认为,对于那些不谨慎的人来说,电子邮件无异于雷区。因特网不是一个无法无天的领域,商业电子邮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公司其他的成文材料没有什么不同。 有时候电子邮件上的某句话就可能构成诽谤,比如暗示某家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或是议论某位同事不能胜任工作,都可能给公司惹来麻烦。任何涉及性侵犯及种族歧视方面的内容都可能构成骚扰行为,惹上官司。此外,由于电子邮件复制起来太  相似文献   

6.
胡艳香 《求索》2012,(6):249-250,142
限额赔偿制度客观上减轻了高危作业侵权者的赔偿责任,为受害人请求完全赔偿设置了法律障碍。从安全正义价值、现实经济理由以及法律规范位序等角度分析,我国现有高度危险责任限额赔偿制度缺乏合理性。有必要修改《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最终废除高度危险责任领域中的限额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初,境外某媒体惊曝独家新闻:为了在联合国安理会赢得成员国代表对美提出的对伊动武决议的支持,美国政府曾指使美国情报机构对部分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驻联合国代表进行电话监听和电子邮件的监视。 由于在是否对伊动武的问题上,美国人尚无法赢得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的支持,所以  相似文献   

8.
夫妻忠诚协议有效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忠诚协议,目前法学理论界有两种观念。 第一种,此协议不应受法律保护,理由如下: 第一、此类约定的履行与制裁,是亲情的问题,不是法律问题。法院并不适于处理此类复杂而敏感的亲情问题。所以,无论是从协议的目的还是内容来看,双方都无建立法律关系的意图,这是一个默示“排除法院管辖”的协议,所以不受法院强制力保护。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但这种限制造成了许多现实问题和法律冲突。从当今农村的发展来说,限制流转的理由并不充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宅基地自由流转有利于产权设计目的的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日本同属东亚,在法律文化、法治历程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日本在原单行实体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日本行政程序法》,对行政处分行为明确规定了说明理由制度。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正处于经济大爆炸、行政权急剧扩张的时代,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行政程序法律规范的比较,为我国完善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概念法学派认为,可以通过立法建立完美的法律体系,法官可以从中直接找到毫无疑义、无可争议的规则来解决具体案件。但法律的历史性决定了法律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势必会使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中时产生疑义或者争议。作为裁判者,就有了对裁决理由加以论证的义务。这次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就对法官作出的判决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公开判决的结果,还要在判决书中进一步说明判决的理由,明确了法官对裁决的论证义务。  相似文献   

12.
行车人与行人本身没有天然的对立,斑马线前法律规定谁优先就得谁优先。即使有天大的理由,斑马线上车辆让行人是前提,也是法律。  相似文献   

13.
谢玉庆 《公民导刊》2008,(12):18-19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在我国,制定法律主要是通过人大立法完成法律的制定。因此,立法建立“辩论机制”很有必要,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4.
李一行  李纪恩 《前沿》2012,(2):64-65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紧急权的行使有其必要性。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唯有用尽现有法定措施和具有"更强理由"的条件下,方可行使行政紧急权。我国目前关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制现状对于我国未来的立法选择留有很大的空间,整合现有法律,充分调动现有法律的可用性,同时,在法律的衔接和制度设计上借鉴西方并修改完善,是行政紧急权合法性的要求和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但这种限制造成了许多现实问题和法律冲突。从当今农村的发展来说,限制流转的理由并不充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宅基地自由流转有利于产权设计目的的实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王禧华 《公民导刊》2011,(10):24-24
笔者认为,邀请村(居)议事代表参与人大代表活动是创新,是可行的,理由有以下四点: 法律没有明文禁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禁止村(居)议事代表参加人大代表活动,没有法律的明文禁止,此溉去就“不违法”。  相似文献   

17.
充足理由律对司法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法律使用价值。根据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在司法活动中,无论是公安机关的侦察,检察官、律师的论证,还是法官的判决,不仅必须要陈述得出某种结论的理由、根据。而且该理由还必须是充分且必要的。所谓对案件事实的确认,也就是断定案件事实的某种陈述是真的,确认某项法律条款所假定的那种情况已经发生或没有发生。有的学者把对案件事实的确认,叫做“冲突事实的真实回复”,即对案件事实的真实再现。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对案件事实的  相似文献   

18.
徐宗立 《湖湘论坛》2007,20(6):62-64
罢免人大代表的理由,应该是与公共利益更为有关、与人民代表行使的职权职责更为有关并且内涵也更为确定的理由.它可以被表述为:违背了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的职权和职责的要求,以及背离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相似文献   

19.
法律作为人类“定纷止争”的行动理由和理性实践应当具有可接受性,此种可接受性可部分通过其修辞属性即法律修辞的可接受性得到满足,这不仅是因为修辞学为法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推理和论证方法,更重要的是,修辞学为认识和理解法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维方式.[1]对法律修辞的可接受性可从逻辑、主体、语境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其中逻辑视角的分析意义不容忽视,这不仅因为逻辑特别是非形式逻辑构成着法律修辞的理论基础,而且这种非形式逻辑在修辞论证的前提选择及论证形式构建上本身就服膺于法律的可接受理论.  相似文献   

20.
庄乾龙 《公安研究》2007,152(6):62-64
在刑事程序法上,卧底侦查必须遵循特有的程序法则。卧底警察超越法律授权范围获得的证据是否有效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卧底警察身兼侦查员、证人、取证人等多重角色,在刑事诉讼中身份保密与上述角色必然存在冲突,卧底警察拒绝出庭作证需有合法合理的理由。法治国家要求的法律明确规定是卧底侦查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赖以存活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