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申纪兰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申大妈,您1954年第一次当人大代表时,有心理准备吗?申纪兰(以下简称申):哪有什么准备,都是省里面定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接到一个通知,就说我是全国人大代表了,这对我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我当个合作社副社长就不错了,还能当全国人大代表,当时激动得呀,觉也睡不着。《南》:你刚当上人大代表时,打算怎么参政议政?申:我一个农村妇女,那时候字也不识,就是想见毛主席,当时见到毛主席,我激动得话也说不出来,眼泪直流,我能把毛主席选上就完成任务了,还能提什么意见。《南》:后来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受到左的思…  相似文献   

2.
认识美国和认识自己《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您多年研究中美关系,如果把您的思考总结成一句话,是什么?王缉思(以下简称王):中美关系的关键是我们中国人如何认识美国和认识自己。《南》:很多人以为我们对美国的认识多于美国对我们的认识,是不是这样?王:我们中国人总以为我们了解美国超过美国人了解我们,我认为这是需要分析的。如果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讲了解,你要是问小布什是谁,老布什是谁,哪怕是路边的老太太也知道。但你要是去美国随便一个社区问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是谁,过去的领导人是谁,他们都…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我看你的择业,是讲究对口分配的,你一个记者怎么会是这种专业的?是你自己选择的么?杨继绳(以下简称杨):说起来是40多年以前了,我中学时代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那时记者在我心中是个神圣、崇高的字眼,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以及我尊敬的一些历史人物都是办过报纸,写过稿子的人。做记者不仅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更重要的是能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上初中时有一次语文老师在班上读了我的一篇作文后说,“杨继绳将来能做记者”,下课时有个调皮的同学弓着腰,撅着屁股,在我面前一边蹦着一边喊“记者,咔嚓!记者,咔嚓!…  相似文献   

4.
正一、中国的美国研究发展历程贠晓(以下简称贠):朱教授您好,您可否先简要地介绍一下美国研究的学科定位和学术特点?朱文莉(以下简称朱):你好!很高兴有机会在《国际政治研究》的平台上和大家分享我对中国美国研究的了解和认识。从国际关系学科的视角来看,美国研究的定位非常明确,它是区域和国别研究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课题,其学术成果为世界政治、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经济研究提供支持。当然,相对于此类聚焦式的精度研究,还有讲求广度和厚度的美国研究,  相似文献   

5.
创造最需要自由《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您怎样评价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 陈志武(以下简称陈):我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国内上的,1986年到了美国。这种特殊的经历让我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视角:四大发明已经是宋朝以前的事了,要衡量这1000多年来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大小和中国的科技地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去判断,想一想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期间,你所用、所看、  相似文献   

6.
正一、现代民族主义的概念杨钪森(以下简称"杨"):民族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请问您如何从理论上界定"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研究范畴?王联(以下简称"王"):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在《国际政治研究》的平台上分享我对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认识。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正如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厄内斯特·盖尔纳(Ernest Gellner)所说:"民族主义是只大象,  相似文献   

7.
珍惜人类的正义和观念的进步《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您曾经发表过中日关系外交革命方面的作品,和今年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关系匪浅,你觉得这场战争和以往的战争相比有何特点?时殷弘(以下简称时):到现在为止,我国大部分媒体在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时都在谈论中国和日本。我觉得这  相似文献   

8.
日前,记者在北京就一系列有关宏观调控的问题,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博士。《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作为国内较早呼吁树立央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地位的学者,近来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调控进程是否使您觉得有必要修正自己的观点?魏加宁(以下简魏):我一直坚持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宏观调控的主角是国家计委;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央行应当在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去年以来,央行发出的信号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压力,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及官员的声音很  相似文献   

9.
走向依法治官——专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出台的《公务员法》将为我们带来些怎样的变化? 全面规范公务员队伍《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您参与了《公务员法》草案制定的研讨过程, 在您印象中,从1993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来,即将出台的《公务员法》有哪些背景最值得关注? 王(以下简称王):《暂行条例》的正式实施是在1993年的10月1日,那时中国刚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  相似文献   

10.
美刊《政治事务》2004年6月号刊登了该刊记者对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 (著有《华尔街》、《新经济之后》等畅销书)、《左翼商业观察家》杂志的创办人道格·亨伍德的访谈, 题目为《非主流经济学: 专访道格·亨伍德》。亨伍德在采访中谈到了全球化与老式帝国主义的异同、美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民主党在2004年大选中在经济议题上可能陷入被动局面等等内容。访谈主要内容如下。记 者: 在《新经济之后》一书中, 您主张全球化一直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道格·亨伍德 (以下简称亨伍德): 某些对经济现状不满的人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1.
宁二 《南风窗》2007,(2):32-33
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你一直研究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脉络,你认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点发生在什么时候?谢泳(以下简称谢):从思想史角度观察,1949年前在中国知识界,确实有一个自由主义的脉络,时代转换之后发生的一个主要现象是:自由主义的主要领袖人物都离开了中国,比如胡适、傅斯年他们,这些人开始主要集中在欧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回归到台湾。比如台湾大学当年的主力其实是老北大的底子。从思想史角度评价,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抗战胜利后有一些分化。其中比较有参政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左倾,  相似文献   

12.
对话王东灵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你说自己去中洞支教,是为了寻找快乐。但报道说,你在中洞并不快乐,因为看到了种种落后现象,与那里的人关系也不融洽。是这样吗?王东灵(以下简称王):我为什么不快乐?你什么都去想肯定不快乐。我跟那里的人当然融洽!不能说人家“满足现状”就不好。你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1995年底,您在引发学界热议的《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最早提出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这一战略哲学命题,10年过去了,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趋势,你现在是怎么看待这个命题的呢?时殷弘(以下简称时):中国崛起的命题是甲午战争后百年来数代中国志士仁人对国家命运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崛起才真正出现一个可见的和可以谈论的前景。中国崛起的国家方向与带有根本性的未来外部环境界定——“重要战略机遇期”概念密切相关。在21世纪初期中国面临…  相似文献   

14.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0):30-33
特区的成立与政策优势《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当年,中央为何要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朱文晖(以下简称朱):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诞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从偶然性看,特区的原形一是源于1979年1月6日交通部在香港的下属企业招商局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要求在蛇口设立工业区。招商局的动议只是一个企业行为,但这种行为却从深层次触动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该报告得到了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的支持,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落实了这个报告。  相似文献   

15.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以前您曾说自己的最大愿望,是将少林寺建成国际名寺,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吗?释永信(以下简称释):现在少林寺的名气已经有了,在国际上,没有几个国家不知道少林寺。但我们要做的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名寺,一是少林寺的组织建设,我们叫做“宗法制度”;二是僧才培养;三是少林寺的文化地位、学术地位,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做。《南》:少林寺是禅宗祖庭,您作为少林寺的方丈,是否有“重振禅宗”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就《规划》制定实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制定工会"十四五"规划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意义?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征程上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就F1有可能带来烟草广告的问题,吸烟与健康协会的态度是什么? 张义芳(以下简称张):我们欢迎开展一切健康的体育运动,拒绝一切烟草广告。欧洲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人民健康的目的而淘汰的F1赛事,我们为什么非得当宝贝捡过来?  相似文献   

18.
决不盲目偏爱本国文明《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您作为一个大陆出生,台湾求学,又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学者,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是"中国人",还是笼统的"华人"?许倬云(以下简称许):我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世界公民,学术界的世界公民。我视个人的良心和学术规范高于一切,不会因为任何民族情感、对组织的忠诚,甚至是国籍毁掉自己的学术声誉。  相似文献   

19.
赵灵敏 《南风窗》2007,(3):49-49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在我国,政府对NGO的态度经历了怎样一个变化过程?王名(以下简称王):在1949年前,我国的社团非常发达,很多社团是革命力量的一部分。1950年,国家进行社团整顿,清理会道门,政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  相似文献   

20.
一修通,整个概念就不同了《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从1992年至2010年,广州市决定投入1000亿元建成255公里地铁路网,用18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要走100年的路。人们发现:在近10年来广州地铁突飞猛进的背后,始终都有您的身影。您为何会如此关心广州地铁的建设?林树森(以下简称林):我到广州工作那么多年,始终坚持的一种策略就是对城市基础设施要“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像广州市的内环路和高架路,就是按“适应”的思维搞的。当时有人提出:那个东西可能有污染(噪音、废气),最好不要搞,但如果广州不搞这些路,这10年的经济怎么发展?“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