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06年6月10——1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历史系举办的“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图书馆,以及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专家学者围绕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的基本成就、理论及其方法展开热烈讨论,并对深入开展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诸多建议。著名学者李学勤教授参加会议,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教授出席开幕式。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国学发…  相似文献   

2.
先进性别文化是新世纪妇女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为此,2004年7月19日,延边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召开了“女性发展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日本,以及国内10所高校的40多位女性学专家和学者聚在一起,把女性发展与现阶段的企业文化、出版文化、家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7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60多位学者,就重写当代文学史、"十七年"作品重读、新时期文学思潮及作品解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逐步升温,成为一大热点。学者们普遍认为,深入剖析中国农村是研究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的症结和要害所在。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诸多问题在历史上就长期存在、久难突破,而今中国农村的社会现状和发展取向究竟怎样,更牵动着众多学者的心绪。为此,2002年5月4日至6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日本神户学院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的各界学者4…  相似文献   

5.
陈卫东 《人权》2006,(5):60-60
8月12日至13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与英中协会联合主办的“中欧‘反酷刑公约及附加议定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采自英国驻华大使馆、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英国埃克赛斯大学人权法中心、英国瑞慈人权中心、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英中协会等国际组织和国外机构的专业人士以及国内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国际公约中的反酷刑问题、酷刑现状以及如何防止和遏制酷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1916-1999)是美国著名中国学家,长期以来担任哈佛大学东亚和中国问题研究方向的主要学术领导人。2006年12月16—18日,为纪念史华慈教授诞辰90周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史华慈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专家学者围绕着史华慈思想研究、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政治史研究、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研究等主题展开了认真研讨,以求真与超越的精神缅怀一代宗师。对…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全国妇联组织联络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于2004年9月6-7日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沟通·合作·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妇联、教育部、广电总局和北京市的领导,以及境外五大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女校长和中国大陆高校女校长、女书记、特邀男校长、教育界专家、学者、驻华女外交官、教师、研究生等约300人出席了论坛。这次论坛关注的议题主要有:世界高等教育概况和妇女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大学女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国际化;大学女校长的领导智慧与治校方略;大学女校长与校园文化建设。现主要介绍如下几…  相似文献   

8.
最近 ,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大学院人间文化研究科、华东师范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日本、美国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北、湖北等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农村土地产权、农村基层政权演变等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农村土地产权问题土地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制度。人类社会的农村经济发展史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一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史。与会者们紧紧围绕这一主题 ,从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CPA资讯     
“竞争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 ]  2 0 0 4年 10月 31日 ,“竞争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学术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 ,80多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大学的知名学者、专家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来自国家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官员和不远万里来到北京的外国学者参与研讨。美国知名学者、《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一书的作者戴维 .J.格伯尔教授也…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27—28日,“中日韩女性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来自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日本中国女性史研究会、京都大学、庆应义塾大学、菲利斯女学院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研究团体,以及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中的女性问题研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动力的理论 ,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的理论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对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与时俱进的群众观 ,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2.
庞虎 《理论月刊》2002,5(7):74-76
本文从思维模式入手,通过总结建党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构建了“创新———开放———理性”三位一体的党建模型。其中,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党的建设的动力源泉;开放(包括面向世界和党务公开)为党的建设提供广阔空间;理性(把握三个着眼点)保证党的建设的科学航向。新时期,只有坚持创新(动力源泉)———开放(广阔空间)———理性(科学航向)三位一体的党建思维,大胆开拓,积极探索才能保证党的建设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当前,改善民生和扩大人民民主成为党和国家近年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着力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认识到两者是一个整体.着力改善民生可以为扩大人民民主提供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可以为改善民生提供积极因素和政治保障:民生和人民民主的最高命题是“人的白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史学家的研究及考古发现,苗族的祖源故土就在中国,即苗族为“神州”之土著。神州,即中国。《史记》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苗族这个人们共同体,发祥于中国长江、淮河流域,曾北渡黄河挺进中原腹部,并形成名曰“九黎”的部落联盟。“九黎”集团率先开发了“神州”本部。  相似文献   

15.
常黎峰 《桂海论丛》2004,20(1):26-2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其本质内涵在于立足国情实际、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出发,不断培养提升党在执政实践中的谋略与制胜能力,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创造坚实的基础.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是着力提高党的"五大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确立"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关乎中国之命运的又一历史性抉择.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从历史规律、价值体系和思维路线上深刻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的认同经历了剧烈的变化过程,其基本趋向就是在把台湾建构成“我群”的同时,逐渐将中国建构为“他者”,并使二者产生某种异己关系、对立关系.认同问题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如何弥合两岸认同差异,增进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与归属感,无疑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18.
在服从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下,妇联组织将"五好"活动从职工家属扩展至城市家庭妇女,以独特的角度触及了家庭内部,用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改造家庭内部关系和邻里关系,同时将互助组这种集体主义合作形式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妇女的家庭负担。"五好"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的探索。然而,家务劳动在"五好"宣传中成为妇女们的职责所在,无疑强化了家庭内部性别化分工。在服务于生产的"中心任务"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而获得肯定的前提下,这一时期的"五好"活动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王仪 《长江论坛》2020,(1):12-17
青年马克思在批判地考察黑格尔式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当时市民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现代国家作为"虚假共同体"的本质,进而提出了一种以充分肯定人的本质力量为根本特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旨归的"真正共同体"观念。这一观念为我们今天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在国际社会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来源、价值依归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政论性杂志的《自由中国》,关于经济的社论、论文并不多.不过,《自由中国》通过这些社论及论文,展示了其与国民党台湾当局迥异的经济思想.《自由中国》先是从“经济平等”的思想出发,抓住经济管制、公营事业等核心问题,对台湾当局进行批评;随后,通过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引介以及受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启迪,《自由中国》摆脱了“经济平等”的模糊认识,逐渐形成了自由经济的思想,并试图通过对经济自由思想的阐释,来巩固其政治民主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