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水弟 《求实》2013,(1):35-39
作为人们在公共领域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公共生活的健康、理性发展不仅离不开交往主体的道德素养的生成和提升,而且应以社会正义的彰显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正义应主要涉及物质资源和道德资源的两个层面,当今中国社会正义危机的主要表征更多为道德资源的匮乏和道德分配的不正义,公共道德的异化、私人道德的膨胀和道德共识的破碎,使得当今社会公共生活合法性裂变、正当性脱嵌和有效性阙如。  相似文献   

2.
论21世纪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京跃 《求实》2001,3(6):48-51
本文针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理论阐释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了 2 0世纪末我国集体主义理论的体系、特征、渊源和影响 ,指出了以“服从”为特征的“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理论存在计划调节的不平等性、以“契约”为特征的“个人与集体形成权利与义务利益关系”理论具有制度文明的自由性 ,均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 ,论证了以“互利”为特征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平等互利”理论体现了伦理道德的“应当”性 ,必将成为 2 1世纪的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应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道德教育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是作为引导入们解决社会共同生活中出现的个体与群体、认知与行动、情感与意志、利己与利他等诸种矛盾的方式而存在的,离开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道德教育既没有产生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同时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让人遵守某种务必如此的道德律令,而是为了使人过上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4.
构建发展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航仪,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的以奖惩为主的测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只有实现从规范性测评到发展性测评的转变,才能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悖论与新道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三元互补的道德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作为社会的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还必须确立起维护人类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四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主义道德四元互补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6.
宋振美 《唯实》2001,(2):12-15
道德赏罚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评价和调控方式,从古至今都在树立道德的权威、促进社会道德的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型期的中国,尤其需要在道 德建设中强调道德赏罚.从个人道德的修养(包括个体道德的塑造、内化和道德责任的确立)以及实现社会公正的角度(包括行为的代价与补偿、正义文明理性社会的要求)来看,道德赏罚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环境道德意识的树立和普及,对低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更为根本、更为长远的意义。低碳生活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是有着环保精神的人,怀着敬畏自然、善待万物的"红"心,去践行敬天惜物的"绿"色事业。低碳生活要求从道德上尊重万物,树立人类整体意识和未来意识,塑造环境道德人格,提升人之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冲突中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社会转型相一致 ,现阶段正是我国道德价值及其规范体系发生大变革的时期 ,也是社会精神生活整合程度比较低、道德文化现象大量结构性失调 ,人们普遍感到道德选择的困惑的阶段。在社会生活中 ,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 ,各种各样的道德观念杂糅渗透 ,异彩纷呈。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在道德冲突中有效地进行自由选择 ,并勇于承担道德责任 ,是我们道德生活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最为迫切也最为棘手的问题。因而 ,认真研究和探讨道德冲突及行为选择的问题 ,不仅是伦理学上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也是当前人们道德生活中所面临的亟…  相似文献   

9.
对于道德金律,我们的理解和争论,基本是围绕这样三个层面的问题来展开的:一是道德金律的"律"的方面,即其道德律法、规则、规范等形式层面的问题;二是道德金律的"金"的意义,即其在道德规范或原则上的普遍性、第一性的地位层面的问题;三是各种表达式中所包含的"人与己"、"人与人"、"自我与他者",甚至"人与物"、"人与自然"等等关系内涵层面的问题.对此三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我们是否更合理、更正确地诠释此一道德理念,同时也决定了道德金律这一传统思想是否能真正发挥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大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青少年是网络影响的特殊社会群体。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青少年开创了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他们可以尽情展示自我个性,发挥自我想象,追求自我超越,体验自我成功。但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等特征又助长了青少年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许多青少年由于忽视网络伦理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1.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打破旧的思维模式 ,发展创新思维必须坚持的原则 ,认为以思维创新为先导 ,大力发展知识创新 ,才能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之时 ,应对自如 ,直面挑战。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长春市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树立科学的新思维:一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和发展“新经济”,重点在信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方面率先实现突破;二是以现代都市为目标,积极营造“新商业”,在商业发展的总量模式、结构模式、空间模式、复合模式上有所作为:三是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吴怀祺 《新视野》2001,(2):54-55
在进入新世纪之际,应该说,全球化的趋势已是随处可见的事实。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尤为明显,中国加入WTO后将首先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的变动。但是,全球化的趋势在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在技术领域、文化领域,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同样产生巨大的震动。有人说,“‘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国内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术语。”[1]这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肯定,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仅使经济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而且使包括史学在内的文化领域同样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这也是史学发展的机遇。全球化趋向为史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既不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已渐趋成熟,也不是处在迈向社会主义的最后一道门槛上,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漫长和艰辛的长征途中。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长过程中应该有若干个发展阶段或周期,前一个周期是后一个周期在历史经验、发展模式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积累,后一个周期是在前一个周期发展基础上的更高的台阶,是站在更高的制高点上的、更为成熟的体系周期。今天,中国人民正在探索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任何社会主义都没有走过的道路,这是社会主义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较低平台走向新的更高制高点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遵循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规律,坚持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清除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正确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创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模式创新、百态纷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有模式,但无固定模式。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模式化是历史的必然规律,这种多模式化不是背离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而是在各自特殊的环境下以各自特殊的道路和形式实践着社会主义原则。因此,站在21世纪初的高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过去和现在的经验教训,探寻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必将使我们在推进世界社会主义新的创造历史的活动中争取更多的自由和主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世纪的中国哲学走向,学界的看法有多种.关于新世纪哲学的形态,主要有一方主导多元并存、融合说、文化哲学、世界哲学等四种观点;关于新世纪哲学的特点,争论主要集中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内容、哲学话语和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地区主义是联结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必要枢纽.作为是发展中国家最早开始一体化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地区,拉丁美洲具有悠久的地区主义传统和丰富的一体化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一体化迅速发展.随着拉美中左派上台,拉美成为美俄争夺加剧的新焦点.但是,一体化仍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与矛盾,美俄间的战略博弈亦呈现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小勇 《探索》2002,42(4):72-75
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的理解和说明是基于“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形成的一个彼此相互诠释的说明过程。马克思学说个人观的立足点是从人的本质、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产劳动的关系诸方面,揭示“现实的个人”范畴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任国家主席时曾四次踏访非洲大陆,先后应邀访问了12个非洲国家,为我国最高领导人访非次数和访问国家之最多。他在1996年5月8日至22日对肯尼亚、埃及、埃塞俄比亚、马里、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6个非洲国家进行的国事访问,足迹遍及非洲北、东、西、南各地区,历时15天,并在访问埃塞俄比亚时于非洲统一组织总部作了题为“中非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提出了发展中非关系的五点建议,在非洲引起了热烈反响。他的这次访非是我国最高领导人面向全非洲的一次历史性访问,也是一次高瞻远瞩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同构筑面向21世纪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