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字晓岚,又号春帆,晚号石云,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县)景城村人.生于清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卒于嘉庆十年(一八○五年),享年八十一岁,谥文达公.纪昀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四岁开始读书,聪颖过人,记忆力很强,有过目成诵之才.十一岁随父纪容舒(云南姚安知府)到北京见了见世面.二十四岁参加乡试考中第一名举人,  相似文献   

2.
<正> 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号横浦,出身于清初浙江海宁声名显赫的书香门第查家。查氏兄弟四人,老大原名查嗣琏,后改名慎行,二十岁补诸生,四十四岁才中举人,后经举荐,诏随入都,康熙三十二年(1693)入直南书房,后“钦赐”进士出身,但他的儿子查克建此时已考中进士。老二查嗣(王粟),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入翰林,官至侍讲,诗名与其长兄查慎行并行于世。这个查嗣庭排行老三,康熙四十七年(1708)进士,选入翰林,经吏部尚书加太保的隆科多  相似文献   

3.
《前进》2021,(1)
正毕振姬(1612—1681),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泽州高平(今山西高平)人。清初知名廉吏,也是明末清初中国思想界的一位重要人物。清廉澹泊整顿吏治毕振姬出身贫苦,但天资聪颖,八岁上学,读书过目不忘。后师从山东人王汉和河南人李政修。明崇祯十五年(1642),毕振姬在山西参加明朝最后一次乡试,考中解元(举人的第一名)。清顺治三年(1646),参加清王朝的第一次会试,考中进士。初任山西平阳府教授,后升任国子监助教、刑部主事、员外郎。  相似文献   

4.
正陶元淳(1646年—1698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考中进士,六年后,朝廷任命他去昌化(今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担任知县。当时昌化兵乱频繁,县府册籍全被烧毁,一些豪强趁机霸田占地,百姓只得外出逃荒,城中居民不满百户。如何减轻民众负担,使失业流  相似文献   

5.
体育比赛中常见用“名列三甲”来表示“位居前三名”,这种比喻是错误的。用“三甲”排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明、清时期参加中央级考试(先会试后殿试)的各省举人考中进士被称为“甲榜”,未考中的举人被列为乙榜。由此便引出了“甲第”、“甲科”等概念。“甲”乃等级之意“,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在明、清时期,把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为三甲。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三甲”不是“前三名”@田心林  相似文献   

6.
刘春海1886年生于宁化县翠江镇,15岁时便考中秀才,继而人汀州学堂,再转学福州三牧坊高等学堂,后公费留学日本。初人日本经纬学堂,而后考入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  相似文献   

7.
高旗 《创造》2021,29(6):65-70
1904年出生的两个人,在中共党史上、在中国革命的途程中都曾举足轻重,却"同途殊归".一位是任弼时,一个是王明.他们有过许多类似的经历.任弼时17岁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即东方大学,18岁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曾出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团长.当选中共七大中央委员,是中共七大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王明21岁入党,同年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也曾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团长、共产国际书记处书记.1943年一度代理中共中央总书记,①也当选了中共七 1904年出生的两个人,在中共党史上、在中国革命的途程中都曾举足轻重,却"同途殊归".一位是任弼时,一个是王明.他们有过许多类似的经历.任弼时17岁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即东方大学,18岁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曾出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团长.当选中共七大中央委员,是中共七大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王明21岁入党,同年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也曾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团长、共产国际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8.
正李尚卿(1833年—1905年),原名李清志,字子仁,山东乳山人。李尚卿弱冠之年即有文名,可惜屡试不第,直到45岁才考中进士,此后在湖南做知县、做知府,以清廉为官见载史册。李尚卿从小生长在家风严谨的家庭中,家族制定的家训为"人文丕振,乃树家声,英华广萃,式建国勋",显示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后来,经李尚卿倡议,这段家训作为范字,以辈分排序的方式使李氏后人传承。  相似文献   

9.
<正> 汪景祺,原名日祺,字无已,号星堂,浙江钱塘(杭州)人,其父汪霖,曾任户部侍郎,其兄汪见祺,曾任礼部主事。汪景祺少年即有才名,但却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但仕途坎坷,久困名场,一直熬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才考中一个举人。雍正二年(1724)初,  相似文献   

10.
任庆海 《乡音》2011,(2):44
张绍曾(1879~1928),河北省大城县张思河村人。父张汝封是农民,一生务农。张绍曾在勤劳朴实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勤奋好学,1896年17岁回原籍应试,在河间府几百名考生中名列前茅并考中秀才。后携妻带子来到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2)
正汪春源(1869-1923),字杏泉,又字少羲。晚年自署柳塘,祖籍厦门,台南安平人。父亲汪翁牛,母亲吴氏凤。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癸卯科三甲第120名,台湾历史上的最后一位进士。1882年,汪春源13岁时考中秀才,并得到知县祁征祥的栽培,台南市志卷七"祁征祥"条有:"光绪八年,作宰台湾,得汪春源、陈润黄二茂才,即选入衙署,聘幕友李占五教之,后陈不寿,汪终成进士。"  相似文献   

12.
马玉青 《现代人事》2000,(10):44-44
陈子昂,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生于公元656年,卒于公元695年。他年轻时因家境殷实,到18岁时仍整日饮酒狩猎,厌倦读书。父母勉强让他进了乡里一所私塾。渐渐地陈子昂知道自己学识浅薄,从此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发愤博览群书。公元684年唐睿宗文明,陈子昂考中进士。他做官期间曾多次向唐睿宗上书自己识人用人的政治观点、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和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13.
黄雪燕 《新东方》2012,(5):81-I0003
王国宪(1853~1938),原名国栋,宇用五,又字圣轩,号尧云,晚年号更生老人。海南省琼山谭文镇青草村人,后移居琼山府城。7岁考中案首(秀才第一名)。清光绪二十年(1894),考中广东第一名优贡,后在广州广雅书院深造。曾任广东省乐昌县教谕、广东省议会议员等职。归琼后,先后掌教经研书院、琼台书院。1917年,任琼山中学校长。1923年参与创建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担任校董和国文老师。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自隋朝设立至清末废止,历史上产生了三百多名状元。北宋初期,光东平一县就考中两名,这在全国是少有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就是东平的父子状元梁灏、梁固。梁灏,出生于公元963年,字太素,东平州城人,其祖父梁维忠,历任邓州司户参军、须城县令、天平军节度判官等职。梁灏少年时父亲去世,由其叔父抚养。他从小拜名家王禹偁为师,勤奋好学,发愤读书,深得老师器重。梁灏初次考进士,没能考中,留在京城(今开封),他曾向宋太宗建议,选才要注重治国治民的实才,不要单凭诗赋,未被采纳。雍熙二年(985年),他再次进京科考,经廷试和殿试,考取状元,赐任大名府观察推官,当时只有23岁。《三字经》中“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  相似文献   

15.
工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县(今织金县)人。1853年(咸丰三年)考中进士。1854年至1856年,在平远、平越等地参与镇压教军和苗民起义。1860年授湖南岳州知府,后调长沙知府。1863年(同治二年)授山东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丁宝桢耿直忠厚,为官清廉,办事练达,深得山东巡抚阎敬铭的推崇。1867年(同治六年),阎敬铭因病退休,丁宝桢得其保举继任为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政协公报》2013,(4):44-44
<正>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前后1000多年,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成为童生。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真正的科举考试。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  相似文献   

17.
《爨龙颜碑》有这样一段记载:“岁在壬申,百六遘亹,州土扰乱,东西二境,凶竖狼暴,缅戎寇场,君收合精锐五千之众,身伉矢石,扑碎千计,肃清边嵎,君南中磐石,人情归望。迁本号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对这段材料的考释,长期以来流传着一种传统的见解,认为这是“平赵广之乱”,即爨龙颜镇压刘宋元嘉九年(旧历壬申年,公元四三二年)爆发的益州赵广起义,例如  相似文献   

18.
北宋宰相、“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曾在我省鄞县(现为鄞州区)当过三年知县。现略记王安石在鄞县做的一些利民好事,供当今从政者借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庆历七年(1047),27岁的他被调到浙江鄞县任知县。王安石刚到鄞县上任,就遇上大旱。为了抗旱,他风尘仆仆跑遍了县内“东西十有四乡”,作实地考察。他在考察中发现,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沟渠汇川,十百相通。后来,官吏不重视水利,渠川浅塞,夏天十日无雨,众川之水就干涸,所以,今日鄞县之民特别怕天旱。于是,他给上司杜杞写了一个鄞县浚治川渠的报告:《上杜…  相似文献   

19.
正1990年7月28日,六庵老人黄寿祺先生(字之六,号六庵,霞浦盐田人)在福州(三山)驾鹤辞归,享年79岁。惊悉噩耗,不胜哀恸。泣填小词,一申衷曲(刊《霞浦古今诗集萃》)。"老伯留何处?"二十六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教诲铭心典范垂",每每追思、缅怀,总有那么一股暖烘烘的气脉蒸蔚、流贯,教人起敬提振、励志发力,初心依旧,正能量满满,"效法当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06,(14):27
归毛头,男,年龄49岁,德清县三合乡人,现在德清县吴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200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归毛头同志主要从事水产养殖业,早在1995年率先开创青虾人工养殖业,起早摸黑,顶烈日,冒严寒,经过3年探索,他在青虾养殖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成功打出了“德清青虾”的品牌,名震省内外。为当地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他的影响下,全乡近千家农户投入青虾养殖业中,为农民致富,提高效益农业开创了新局面。归毛头始终坚持“农业的出路在于效益,在于发展,在于创新。”2003年开始探索养殖黄颡鱼(俗名汪丁鱼)的试验,黄颡鱼味美、价高,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