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这个范畴,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哲学上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常常和意识通用。它作为物质的最高产物,被物质所决定,同时对物质又有较大的能动作用。第二种意义上的精神,指的是在人们的意识、观念和心理中起主导作用,并表现意识、观念、心理主体活力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类群体都有其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意识、观念和心理,而在这些意识、观念、心理中占主导地位,并体现这一群体发展方向和活力的精髓,就是这一群体的精神。因而,由生活于共同地域之  相似文献   

2.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则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即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思想理论观点和表现在人们的社会感情、习惯、信念等方面的社会心理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如何矫治官本位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本位"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其表现是: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心理;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作为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本文从当前的现实出发,对官本位心理的矫治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民俗中汲取宝贵经验应用于廉政教育有利于适应本土文化、顺应民心、符合国情地推动廉政教育向纵深发展。当下社会出现的腐败民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贪腐行为的模式化与官场里的不良风气,这与社会转型期道德控制失范、国家制度不完善以及传统文化中淡薄的制度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应着力加强干预性的再习俗化廉政教育: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传承优良美德,唤醒自律意识;加强行业规范教育,强化制度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制度是指特定的文化观念在政治制度、组织结构、法律典章上的表现,并以国家强制力来执行。而观念文化包含了思想、习俗等,它不同程度地融于器物、政教礼乐中,体现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内涵,并长久地表现出来。如果把整个社会组织在结构上分为器物、制度和观念文化三部分,那么,文化是高于制度的深层次的意识形态。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虽然建立了不少廉政制度,但是仅仅建立廉政制度远远不够,因为一项制度安排并得到有效率实施,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除了制度本身合理合法外,还有赖于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形成“关乎人文…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机构改革的心理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有自己的‘心理”方面 ,因为社会的规律性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而进行活动的人是有意识和意志的。”(安德列耶娃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 5页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写”成的 ,主体的心理动因 ,或者说人的主观意志 ,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不能排斥在外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 ,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为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 ,没有预期的目的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 ,第 2 43页 )政府机构改革正是千百万有意识…  相似文献   

7.
叶佳佳 《学理论》2014,(8):49-50
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日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从不同学派出发,阐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陈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如下:需要研究对象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心理研究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人的心理的发展性使其表现出不稳定、难以定量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成的状态结构,是以整体面貌存在和流行于社会成员之中、内化为社会主体的精神结构的心智状态。它是在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存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精神中介,任何社会存在只有通过社会心态才能上升为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任何社会意识都直接地来源于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架起了一座精神桥梁。因而只有那些能够同化为社会心态的社会意识,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而不能被同化的社会意识,即使是正确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官本位”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其表现是: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心理;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作为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本文从当前的现实出发,对官本位心理的矫治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白锐 《理论探讨》2005,(3):78-80
公共管理不能被当作一种单纯的管理技术手段,因此公共管理活动的生态环境应当成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重要对象之一。对于一般公共管理有着重大影响的生态要素有三大方面:宪政结构、社会资源和文化因素。这三大方面的因素分别从合法性与制度原则、管理效率与有效性以及深层次的心理意识层面对公共管理产生着持续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潜规则扎根于传统文化心理,寄生于公权力,依托于正规则,同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舆论习俗、伦理道德、制度条例和法律法规等相违背。消解社会潜规则需要进行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伦理批判,前者导致社会的"名实分离",为社会潜规则提供了正当借口,阻滞社会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奠定了社会潜规则生成的思想基底;后者执持"正名原则",召唤"公权伦理",激发"规则意识",构成社会潜规则消解的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12.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使得人们的价值观所根植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心理的深层结构出现了高振幅的震荡,这对于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人们来讲,可谓是一种再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化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和道德意识的迷离更新,这对于处在特殊身心结构、道德意识正由他律向自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5)
目前,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各国宪法及宪法性文件也随着社会变化不断修改,而宪法修改正是各国家、各社会不同阶层相互博弈的体现。社会结构变化与宪法制度发展之间正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受物质影响,宪法制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社会结构形式的变化。鉴于前苏联与我国均为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梳理了中苏的宪法史,希望从中得出启示,以期有利于转型期的我国的宪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行政文化是行政体制的深层结 构,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它 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所面临的最尖锐、最深刻、最触及人们灵魂的问题。而行政心理是行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心理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去探讨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化、制度化、法制化,对于研究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行政心理主要包括行政动机、行政情感、行政态度、行政习俗等等几个要素。行政动机是指行政主体以愿望、兴趣、理解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引起公务员行政行为、维…  相似文献   

15.
宪政制度的真正确立必须要求社会有普遍的宪政意识,对近代西方宪政意识的形成进行历史文化的探寻,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其中,思想传统与基督教的历史渊源是宪政意识形成的文化内核,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权利意识的觉醒是宪政意识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对专制权力结构的不信任而取新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模式使得宪政意识的追求有了指导原则,自然法理论为宪政意识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契约理念为宪政意识获得广泛的心理认同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简论社会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关系及现实意义郑国玺科学地区分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回答和解决使人们感到困惑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社会,其社会的基本结构都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习俗的变迁,很多法学家认为传统习俗主要以道德、习俗形成的习惯法表现出来,且是与保守落后联系在一起的,是应该被改造的。在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的今天,国家制定的成文法主要都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便偏爱用习俗惯例以及道德这些非正式制度来解决问题。因此,现代社会的法治需要厘清民俗惯例等本土资源对法律制度的作用,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当前我国社会变革中的政治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定社会中的政治文化,是以思想体系、心理意识和价值取向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们对通过国家权力配置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这一特殊社会现象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它依赖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而生成和变化,又反过来对其赖以生成和变化的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十...  相似文献   

19.
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与人们的日常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由人们所处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直接产生的。人们的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一方面在产生它的诸种社会物质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又以其强大的力量反作用于整个社会环境,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因此,如果能够形成顺应改革大潮的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就能够推动改革大潮的向前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改革大潮奔涌的进程。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青年,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的变化比较快,比较典型,暴露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据此,我们利用近年来在“广州青年价值取向调查”、“广州青年需求调查”、“广州青年选举心理调查”、“广州区街青年政治意识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结合平时的接触和了解作综合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维真 《求知》2014,(11):9-11
<正>生态意识不仅是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生态文明实践的前提条件。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社会、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及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不会自发地产生,它需要人们的自觉追求并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的实现归根结底依赖于人们生态意识的形成和完备,因此,探讨生态意识及其构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