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博士生群体大多行走在30岁的边缘,虽美其名曰知识精英,但普遍遭遇"30不立"的社会压力。一方面,"30而立"通常与成家立业紧密联系。反观博士生群体,由于尚处于求学阶段,事业根基还未建立,票子、房子、车子、位子等对大多数人而言犹如海市蜃楼、遥不可及;其中虽不乏  相似文献   

2.
假如只要"精英民主"而排斥"大众民主",政事不透明,言路不畅通,沿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谱,只是少数"精英"凑在一起搞设计定方案,既不能摆脱利益的纠缠,又不能突破思路的局限,难免陷入困境对于中国政治民主的进程,有人设想:首先实行"精英民主",最后实行"大众民主"。即让一部分人先"民主"起来。这"一部分人",当然是极少数"精英"。为什么"精英民主"可以"首先实行"而"大众民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的各种精英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应当比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但要谨防这种"精英联盟"变成"精英垄断"  相似文献   

4.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11,27(1):1-8,10
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实质是"精英泡沫"和"次级精英危机"。因此,教育培养卓越的国家精英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要点。而培养卓越的国家精英需要卓越的精英教育,卓越的国家精英教育需要领导型学者。但精英教育教学改革要警惕杜威的实用教育哲学与新老"愚官教育"。培养世界精英是人类21世纪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地方精英对于革命的态度及其转变,是地方政治和社会变动晴雨表,也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了革命的进展,甚至决定了革命的成败。在辛亥革命中,湖南以地方绅士、商人、新式军官等为代表的地方精英由于对清政府统治的强烈不满,转而趋向并参与革命,成为革命派的主要同盟军。但是,由于地方精英对于革命后某些混乱状况和自身利益未能满足的不满,发起了杀害焦、陈的政变,革命遭遇重大挫折。辛亥革命的最后和完全胜利有赖于革命党人强有力的领导,有赖于革命党人与地方精英的合作乃至妥协,也需要在地方精英和民众民主转型基础上所提供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赴美生子"人群可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权力精英;第二种是公众人物,比如一些影视明星;第三种是一般民众。近几年我国精英阶层的"赴美生子"现象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下,不同群体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一,但其中不乏批评的声音。本文所论的"赴美生子"行为仅限于精英(权力、财富精英及公众人物)阶层,不含一般民众。精英阶层"赴美生子"不是我国特有现象,东欧、东亚以及拉丁美洲甚至中东的一些国家都存在这一问题。我们的邻国—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精英阶层"赴美生  相似文献   

7.
唐国军  李文亮 《传承》2009,(12):124-125
"精英政治"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政治文化的理想政治模式,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关键是推选"精英"的程序民主,"贤人"是"精英"与大众政治的结合,"精英"的集中与大众的民主是民主集中制正确发挥作用的渠道。程序正义是实践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路径探索:政治社会化,民主集中制正确实践的大众心理营造;制度化、法律化与道德化,民主集中制实现的社会价值观建构。  相似文献   

8.
"精英政治"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政治文化的理想政治模式,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关键是推选"精英"的程序民主,"贤人"是"精英"与大众政治的结合,"精英"的集中与大众的民主是民主集中制正确发挥作用的渠道.程序正义是实践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路径探索:政治社会化,民主集中制正确实践的大众心理营造;制度化、法律化与道德化,民主集中制实现的社会价值观建构.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一批村庄留守精英和村庄回流精英等乡土内生性精英纷纷走上了规模化农业的创业之路,成为新时期的新土地精英。农地规模经营(或产权关系)与村级治理具有重要关联,但是以往研究多是在"资本下乡"的背景下进行相关讨论。"资本下乡"所代表的外生精英(或资本)主体与新土地精英所代表的内生精英(或资本)主体对村级治理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别,而后者还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本研究从"资本-资源"的理论视角,阐释了新土地精英的崛起所导致的村级治理转型,即新土地精英所牵动的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变化导致了村庄治理所依托的权威性治理资源、配置性治理资源和规范性治理资源发生了重要变迁。新土地精英的崛起具有增强村庄内源发展动力和加剧村民阶层分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0.
"精英俘获"困境是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治理出现的突出问题。按照制度、关系、资源、身份四个分类标准,可以将"精英俘获"分为操作无章型俘获、关系网络型俘获、资源匹配型俘获、身份优待型俘获等四种类型。基于H省L县"组组通工程"的个案观察来看,"精英俘获"已经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治理出现公共利益受损、公共性不足的肇因。自主型治理意在打破"精英俘获"的限制,通过自上而下提高国家自主性和自下而上推动基层民主治理的有机结合,确保地方各层级权力运行体现公共性,该模式可以成为破解乡村振兴过程中公共事务"精英俘获"困境的可资尝试。  相似文献   

11.
相对剥夺感与“精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英犯罪"是指被社会视为"精英"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办事人员利用职业便利所从事的犯罪行为。"精英"本身掌握一定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因而容易产生与周围人群比较的心理。当某些利益他们以为本该得到而没有得到,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从事谋取财富、权力和声望利益的犯罪行为。防控"精英犯罪",应该倡导公平理念和落实公平制度,消解其相对剥夺感。  相似文献   

12.
包英春  刘晓峰  刘佳丽 《前沿》2006,(11):209-211
以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为基础的精英民主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官僚制体制下的精英民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批判.本文对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民主"论分析,并对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乡村经济精英因其生长于乡村,且立足乡村经济获得精英地位,在精准了解贫困群体需求,精准选择和培育产业方面更具比较优势。广西地区部分县域的乡村经济精英,通过精准选择产业,敏锐把握新经济模式,在获得自我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在带动贫困户发展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他们的成功更直观地展示了乡村经济精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价值。为更好地发挥这些乡村经济精英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作用,建立多元主体分工协作机制,改进相关政策设计,便利乡村经济精英参与一些项目,多渠道增强乡村经济精英的获得感,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精英俘获"避免乡村精英价值扭曲,通过多方面措施激励和强化乡村经济精英更深入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层对"中国梦"的倡导及其内涵阐述引起了海外华人精英的高度关注。这些主要由侨领、留学生、学者等群体构成的海外华人精英对此表达出几种观点看法:一是期待与共鸣;二是担忧中国内部出现的如食品安全、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羁绊"中国梦"的实现;三是强调人本理念的植入,呼吁中国借鉴西方普世价值文明。这些观点反映出具有家国情怀的侨领和"跨国认同"的华人精英对中国形象和民族复兴的期待,同时他们正视中国内部目前现存问题与挑战,华人精英倾向于从政治文明和文化角度来设计中国圆梦的路径方法。华人精英俨然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意见领袖"。于是,通过发挥其在侨务公共外交中的桥梁作用,有利于聚合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源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学艺术公共话语的角度,论述了在艺术精神中体现出的人格内涵,并阐述了人格建构过程中所遭遇的文化困境。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知识精英文化、民间大众文化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了冲突与交叉,建构现代人格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3,(2):2
<正>文明社会的进步,需要一个民族的精英阶层做出表率,于个人是生活方式的调整,于企业是技术进步的追求,于政府是多管齐下的整治之策,于社会则是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连续一周的雾霾天气让北中国呛声连天。石家庄500,长春639,济南700,北京900,各地PM2.5指标屡现新高,17省市遭遇"十面霾伏"。微博上众声喧哗,有痛不欲生者,有跺脚大骂者,有逃之夭夭者,各种表情相当丰富。连清华大学的校训也被调侃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台海局势的缓和,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海峡青年论坛"(以下简称"论坛")随之产生,这为海峡两岸青年精英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对历届"论坛"的观察,总结并分析参加该"论坛"的台湾青年精英群体变化的特点,探讨如何在两岸交流中推进青年群体的政治交流的措施,就此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台海两岸青年精英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精英统治"是法国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突出特征。国家传统、教育背景和职业路径决定论都无法完整解释精英群体统治地位的形成机制。基于深度访谈和简历信息统计,以国家行政学院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优秀毕业生为核心的法国精英在遵循"顶级高等专科学院-国家军团-中央政府-部长内阁-政府关键部门/公共企业"这一特定个人发展路径的过程中集聚起大量的地位和资源优势,并藉此获得技术精英个体和群体在法国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伟大文明的伟大创新的欧洲一体化运动,尽管遭遇危机,但我们有理由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在这转型的征途上,需要欧洲的政治精英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更需要欧洲民众具有不忘初心、团结互助、善于妥协、勇于探索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后备干部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创新。后备干部制度产生于1980年代初期,那是革命战争经历的政治精英向和平年代成长的政治精英新老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文革"这个特殊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