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末入黄埔军校学习。1932年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33年创建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后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主席、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等职。1942年2月壮烈  相似文献   

2.
吕志贤 《世纪桥》2004,(3):33-34
八道林子、南北河后方基地位于今黑龙江省北安市通北镇境内,当时是人迹罕见的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这两处后方基地是抗联西征部队和第三路军后期的指挥中心。 八道林子后方基地 1936年9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赵尚志为省委执行主席,冯仲云为省委书记。省委确定了发展抗联第三、六军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任务。遵照省委“向新区发展,向日伪统治环节薄弱的稀缝中突击”的策略,第三军、第六军陆续开始向铁力、庆城(今庆  相似文献   

3.
2 还有一件让陈龙念念不忘的使命,那就是要全部缉拿1946年3月9日在水道街9号残酷杀害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的凶手,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在抗联的时候,陈龙率第二军在东满杀敌,李兆麟率领第三军转战北满,两军相隔虽远,但两军领导人都相互闻名。听到李兆麟遇害的消息,陈龙心中十分悲痛,他深知经  相似文献   

4.
自1939年9月,梅津美治郎就任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兼驻伪“满洲国”全权大使后,发布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全力搜捕杨靖宇和赵尚志两位抗日将军。梅津美治郎将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视为“第一心腹大患”,悬赏两万元收买他的人头;视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为“第二心腹大患”,悬赏1万元,收买赵尚志的人头。……  相似文献   

5.
李志军 《世纪桥》2000,(6):15-17
由赵尚志同志领导的东北抗联三军和由李延禄同志(后为李延平)领导的东北抗联四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深受广大群众拥护和爱戴的两支英勇顽强的战斗队伍,是北满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抗联三军、四军都创建于1993年初.三军经过1938年极端艰苦时期,坚持到抗战的最后胜利,四军坚持到1938年12月.1995年9月至1937年秋,三军、四军经常在一起配合作战,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争取民族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两军联合作战有如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伊春革命斗争史>一书,书中介绍了1936年9月18日中共珠河中心县委、汤原中心县委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简称珠汤联席会议)在帽儿山北坡三军被服厂(现南岔林业局浩良河上游18公里处)召开.  相似文献   

7.
金学权  席国维 《世纪桥》2008,(19):46-47
<正>2002年11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伊春革命斗争史》一书,书中介绍了1936年9月18日中共珠河中心县委、汤原中心县委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简称珠汤联席会议)在帽儿山北坡三军被服厂(现南岔林业局浩良河上游18公里处)召开。  相似文献   

8.
赵文信 《世纪桥》2010,(6):10-12
<正>北满抗联通凤地下交通总站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主席、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于1936年冬亲自指示建立的。在支部书记、站长杨春和继任站长杨振瀛带领下,这个站坚持战斗  相似文献   

9.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曾任抗联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他指挥千军万马在东北大地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几乎家喻户晓,但他亲自拿起笔杆,"主笔"壁报,开展抗日宣传,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陈玫 《奋斗》2010,(3):62-63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2,(10):26-26
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位于佳木斯市郊区沿江乡民兴村猴石山上。 1934年至1938年间,东北抗联第六军四师在猴石山麓建立活动基地,抗联第三、四、五军也曾转战此地,抗联第六军四师二十三团政治部主任李廷章在此牺牲。这一带山岗林荫下,至今仍掩埋着数十位抗联先烈的遗骨。  相似文献   

12.
1945年4月6日凌晨,在日伪三江省通河县城里响起了爱国仿香江组织劫狱,发动被“矫正”关押受尽酷刑折磨的几百名群众,进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激烈枪声.这次起义虽然最后被敌人镇压下去了,但却震担了伪满洲国日伪政权,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不甘屈服的反抗斗争精神,并将永远载入东北人民抗B斗争的光辉史册!起国早在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部队即进入丞河县境内活动,以后抗联四军、六军、八军、九军等部分队伍,也相推到过通河地区,进行抗日活动,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中共北满省委还在通河山里召开过重要会议,抗还各那队在通河按榔沟、…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2,(10):27-27
依兰四块石抗联遗址位于哈尔滨市依兰县丹清河林场四块石。 该遗址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依兰县北境。四块石为县内最高峰,海拔980米。这里山势险峻,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秘密营地,抗日联军第三、四、五、六、八、九、十一军都在此地活动过。1936年,抗联第三、六军在这里建立了后方基地,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机关驻地。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1,(24):29-29
李兆麟将军墓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公园。 李兆麟,原名李烈生、化名张寿筏,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小荣官屯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5.
1936年冬,抗联三军赵尚志军长鉴于苇河、延寿我地下交通联络站遭敌破坏,指示该站主任杨春跨省(伪满时通河为三江省辖区,江南的苇河、延寿等县为滨江省辖区)过江转移到松花江北岸我军新开辟的抗日游击区,成立“抗联三军通凤地下交通联络站”以配合那里的主力部队作战。同时,指示在那里的三军政治保卫师政治部主任李熙山(许亨植,朝鲜族)、及朴吉松(朝鲜族)接应,以后的工作归李熙山和朴吉松直接领导。奉命转移由于松花江中游北岸的通河、凤山两县有“小兴安岭山脉的天然隐蔽地形,有军事战略意义,我们部队任何时期都能得到隐蔽,活动容易接近群众…  相似文献   

16.
1936年2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联)。到1937年秋,抗联建成11个军,队伍发展到3万余人,并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进行大规模的游击战争。抗联坚持英勇的战斗,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威胁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2,(4):29-29
老金沟抗联会师地,位于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五花村北铁力林业局施业区向阳林场。1936年秋、冬,是铁力抗日斗争大发展的时期,先后有8支抗联队伍会师老金沟。1936年春,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部西征留在庆(安)铁(力)木(兰)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18.
<正>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东北地区的广大妇女在血与火的抗争中,为东北乃至全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东北抗联中的女兵东北抗日联军鼎盛时期人员达三万余人,女兵大约有七百余人。东北光复后,抗联随苏联红军反攻回国的不足千人,女兵只有三四十人,大部分女兵都先后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东北抗联共有11个军,其中第五军曾有过一个没有建制的妇女团,第二军和第七军曾有过妇女大队。抗联女战士们不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末至1938年6月,日伪以数千人兵力先后向松花江下游地区抗联各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围剿。抗联各军后方基地遭到严重破坏,游击区和根据地日益缩小,部队大幅度减员。鉴于形势的急剧变化,1938年6月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县境召开了第八次常委会议。会议决定:北满抗联各军要尽快突破敌人包围,组织人民3、6、9、11各军向西北远征,到黑嫩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为贯彻会议精神,李兆麟在萝北县梧桐河畔麻花林子召开了有师团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军政干部会议。会后,各部队积极整顿,准备远征。7月末,张中孚随抗联11军领导李景荫、于天放等和3…  相似文献   

20.
卢德峰 《世纪桥》2010,(2):51-54
<正>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曾有一支抗联部队从东北抗日战场辗转来到西部边陲——新疆。这支来自白山黑水的部队主要由原东北抗联第3军1师、9师和第6军4师28团、保安团组成,总数约500余人。1938年2月肇兴镇战斗失利后,他们暂时转移到苏联境内。苏联政府没有同意他们继续回到东北抗日战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