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战争环境影响,整个"孤岛"时期沪市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抢米风潮,以往学术界多将沪市民食危机归结为日军在主要产米区的掠夺和封锁。本文将在分析整个"孤岛"时期的特殊背景下,结合当时沪市粮食流通及价格波动等因素,更加全面地探求沪市粮食危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十五”时期已接近尾声,“十一五”时期正在向我们走来。“十五”时期是本世纪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新开局,我们乘大好时机,破浪前进,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的各项要求,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承担着建设"全国大粮仓"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再夺大丰收,为中国粮食总产增加、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对中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五”时期,海南州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海南实际的发展路子,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世界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格局,总体形势会略好于“九五”时期。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8%,略高于“九五”时期的3.6%。通货膨胀率可望继续得到较好的抑制。主要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年平均上涨率将低于“九五”期间的水平。全球经济环境宽松,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6.
甘志刚 《党史文苑》2004,(11):41-41
“农民负担”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农民负担”一说,而且也没有人敢如此大胆提出“农民负担”问题。但没有这个提法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农民就没有负担。笔者在“文革”“左”倾路线横行时当过农民,对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有过亲身的体验,现在通过历史的回忆和理性的思考,介绍一下“文革”时期农民负担的大致情况。一是上交征购粮。“征购粮”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征粮”,也称“公粮”(相当于现在的农业税),它是按照土改时的“四固定”核算下来的。另一部分是“购粮”(国家订购粮),它是“统购统销”政策的产物。理论上…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初至1960年,中国一直对外净出口粮食,每年净出口粮食230万吨左右。在大多数年份,这种粮食出口无疑是健康的,因为它加速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然而,从1958年起,受“浮夸风”影响,粮食产量被严重高估,1959、1960两年超越国家的承受能力,出口了过多的粮食。1960年上半年,国内粮食短缺的困难已很突出,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高压,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4,(1)
"大跃进"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钢铁作为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主要标志,"大炼钢铁"运动理所当然成了大跃进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其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大炼钢铁"运动注定是一场劳民伤财的闹剧。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对当地报刊及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对苏州地区的"大炼钢铁"运动的道路、方法、结果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管中窥豹,丰富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2005年,收获十五计划累累硕果的激动人心的时刻,五年来河南省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全面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全省生产总值有望突破一万亿元,将成为继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之后的全国第五个生产总值超万亿元大省。奋进的河南,踏着铿锵的脚步,迈向小康。“十五”期间全省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物质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三次反“会剿”进行研究,分析了反“会剿”的历史背景,叙述了三次反“会剿”的主要经过.并对前两次反“会剿”胜利的经验和第三次反“会剿”失败的教训作了一定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本土媒体作为东道主为上海世博会的宣传报道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宣传报道策略主要表现在以快制胜、资讯全面,整合优势、创新报道,以人为本、注重细节等几个方面。有效的媒体宣传报道策略,可以使主办城市在大型活动中提升自身形象;助推自身开放和进步;与媒体良性互动等。为了提高山西的知名度,推动"煤博会"的成功举办,山西媒体应借鉴上海世博会的宣传报道经验,借"煤博会"之风,展山西风采;做好宣传策划,增强宣传效果;携手媒体同行,塑造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2.
刘晓梅 《新湘评论》2005,(10):26-28
经过“十五”时期近五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将超过1300美元。“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将处于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之中,国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能力和环境,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对于处于“千美元”关口的我们来说,这是难得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十一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建国初期“过渡时期”与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徘徊时期”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徘徊时期”是建国以来第二次过渡时期;“徘徊时期”的过渡比“过渡时期”的过渡更艰巨;“徘徊时期”与“过渡时期”之间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1,(2):11-11
“十一五”时期,重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人民幸福为追求,初步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充分体现“加快”、“率先”、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五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确定了中原地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顾名思义,粮食主产区是以供给粮食产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体功能的。  相似文献   

16.
第一,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加快,且波动减弱。 2001—200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接近4%左右,高于“九五”时期。而且,从年度之间的增长速度看,预计也比较平稳,最高点和最低年份的落差将小于0.5个百分点,变化趋势为浅“U”字。 第二,全球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曾连续转发有关白银公司“四清”运动的4个报告,其中第一个报告——“白银经验”,成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第一个夺权样板,对全国运动急速向“左”的方向发展,影响很大。这4个报告的系列转发,表明白银公司“四清”运动始终契合了中央有关“阶级斗争”形势的判断和认识,因此有必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查阅相关档案文献,并走访部分重要亲历者,取得一手口述访谈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8.
“以煤补农”:“以工补农”政策在山西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讲,我国现阶段都必须选择“以工补农”政策。山西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省份,“以煤补农”成为“以工补农”政策的现实选择。实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以煤补农”政策,可以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政策资源的再分配,有利于山西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五”计划是我国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对实现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十五”计划的编制必须实现五大战略性转变,即经济增长实现“质进量退”,由供应约束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经济体制由建立基本框架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对外开放由一般引进外资向吸引高层位产业、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地区布局由注重东部地区发展向西部大开发转变;经济发展由注重经济效益向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变。  相似文献   

20.
刘树成撰文认为,“十五”计划是在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开始的。正是在“九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 其一,我国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供给长期短缺的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