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阮小云 《学理论》2012,(4):61-6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社会和谐解读的不全面性,要求正确把握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李虹 《理论探讨》2007,(1):21-22
一、正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的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是静态的和谐,而是动态的协调。那么,什么是和谐呢?和谐即平衡,能维护社会运动的平衡,能达到社会运行的良性状态,能发挥社会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失去了这种平衡,社会就会出现冲突,出现矛盾,使社会运动处于失调状态。人类社会就是充满着矛盾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例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不断处理各种矛盾,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一个社会,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社会就不能进步。而竞争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化、产生矛盾、甚至出现失衡。…  相似文献   

3.
鱼俊清 《理论导刊》2007,2(12):70-7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探寻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特点,提出化解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官晴华 《学理论》2009,(10):36-37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过程。矛盾运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过程的基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刻把握矛盾、和谐、过程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和谐的过程,就是矛盾斗争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它是一个由矛盾推动并在矛盾的持续运动中展开的历史过程。矛盾与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5.
汪早容 《学理论》2012,(22):20-2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体和谐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矛盾大量凸显的情况下,社会主体和谐能力的缺失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障碍.针对社会现实,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等方面多角度培养社会主体的和谐能力,增强自身认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矛盾性思维,指坚持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辩证思维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者应当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正视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立度;化解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协调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动因.领导者在正视矛盾与化解矛盾的联结中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在当下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紧张、劳资矛盾显性化的情况下,探求劳资矛盾产生的原因,才能正确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从而实现我国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推动科学发展才能为化解当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利条件,为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只有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矛盾系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注重完善制衡机制,既是事物矛盾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科学完整、良性互动的社会和谐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俞益民 《理论导刊》2007,1(8):27-30
利益矛盾及其引发的社会心理冲突影响着社会和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的自主性作用,克服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化解利益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和谐社会的性别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理论导刊》2007,(12):100-101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自从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题以来,社会学、哲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理论见解,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2.
黄景怡 《学理论》2011,(14):1-2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的目的,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够最终实现的社会条件,把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重要任务,就为市场经济通向社会主义创造了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说明,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如何把握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成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在同时凸现,我国社会状况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化解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化解不和谐因素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将“和谐理念”这根红线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在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步入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应正视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着眼于机制,从政治保证、民主决策、法治保障、腐败惩治、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利益均衡、社会保障、社会矛盾处理等方面,稳健有序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各种矛盾产生的总根源,也是社会不和谐的总根源,构建和谐社会要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着眼。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总体是适应的,但也存在明显的矛盾,这种矛盾突出表现为劳动和资本的矛盾、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对其矛盾的解决,是限制资本恶的方面,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为防止资本对政权的腐蚀,必须深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当今,我国社会由于迅速而深刻的变革而导致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特别是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当前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社会公正对解决这场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以消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为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对社会公正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从价值哲学视角对社会公正予以新的阐释,以期在理论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把社会和谐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这一论断的理论内涵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美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内部的一切矛盾都是人与人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和特点是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在全面建设小康中构建和谐社会,要在顺应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采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20.
法治视野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志 《理论探索》2006,(2):137-140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法治的缺失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为此,要通过完善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权力制约和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