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辉 《瞭望》2000,(14)
某市召开国有企业脱困经验交流会,一位厂长的发言最简短,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最深刻。他说,他当厂长三年来,三次驳了上级领导的“面子”。第一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生产原料枯竭了,你们把它兼并过来吧。第二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资产负债率太高了,你们给担保向银行贷点款吧。第三次,领导对他说,某某企业破产了,你们给安置几名工人吧。这三次他对领导的回答是同一句话:“你们可以免我职,但不可以让我做这件事。” 乍一听,这位厂长的发言似乎不是什么经验,可细一想,这是非常独到的经验。据笔者所知,有些国有企业本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的关键一年,要实现脱困目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前不久,国家经贸委在邯钢举办了重点脱困企业培训班,广西经贸委组织我区25户重点脱困企业的厂长、经理参加了培训。参训者无不感叹:邯钢经验真可以说是治愈国有企业亏损的“灵丹...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1997年以来实施的资产重组战略,使一批破产和停产的国有企业起死回生,走出了一条搞活国有亏损企业的路子。这个全国最早进行企业资产重组的城市是如何扭转国企被动局面的呢?就此,记者与合肥市代市长车俊进行了一席谈。车俊原任合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今年5月底担任代市长,他和当时的市长现任书记马元飞是全市资产重组战略最主要的决策者和操作者。记者:当前国有企业由于基础、体制、管理等原因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合肥是如何在众多脱困扭亏措施中确立资产重组思路并付诸实施的2车俊:合肥是一个以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提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后,洛阳市首批确定的14家国有企业在互998年全部实现扭亏增盈,今年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成为我市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排头兵。总结这些企业的经验,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是我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走出困境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目标的根本保证。参与决策,把关定向。14家企业党组织把改革脱困作为第一位工作,他们最深刻的体会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首先要体现在党政共谋企业改革脱困大计,找准企业改革脱困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上。白马集团的主…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提出已有三年。三年后的今天,国企脱困目标是否已如期实现 ?三年脱困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什么 ?当前国有企业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三年脱困对进一步的改革有何启示 ?今年年终,是国企三年脱困“结账”的日子,这一目标是否如期实现,无疑已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热切关注的一个焦点。国企三年脱困看似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目标,而实际上包含了整个国企改革的深刻内涵,因而,它的意义远不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那般简单。 国企三年脱困目标 已基本实现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约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 1 4万户,…  相似文献   

6.
亏损企业如何处置一直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难题。很多地方倾向“能兼并就不破产”的内部解决思路。但兼并也并非易事,弄不好.不但被兼并企业难以脱困.就连兼并方也可能被拖入泥潭难以自拔。河北省衡水市在处置这类企业时有新招数,他们对那些应兼并而又难以一步到位的企业,采取让优势企业“先代管后兼并”的路子。目前,该市已有4对企业按照这一方式完成兼并,有6对企业正在实行代管。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国企整体脱困的最 后一年,国有企业尤其是那 些困难企业目前状况如何?在改革与脱困的道路上又面临着哪些困难呢?最近记者采访了河北省部分国有企业领导、政府部门和企业经营者,他们认为,政府部门的观念、周边环境以及一些企业面临的“特殊问题”仍是困扰国企脱困的重要因素。政府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998年9月,一个县级市的市政府在没有研究有关法律法规,没有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咨询的情况下,将市属制药厂卖给一位个体户。当这位个体户接管企业时,与药厂职工发生冲突,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处于停顿…  相似文献   

8.
乘势而上     
岁元祚,吉日维良。”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新年元旦日,正逢好时光。”21世纪的第一个新年,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是吉庆有余。在我们刚刚送别的20世纪,中国人不但推倒了长期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而且开拓出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沿着这条大道前进,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中国人又一次创造了年度发展的奇迹: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明显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其他各方面改革继…  相似文献   

9.
年一回首,驾改革整顿之舟、闯扭亏脱困之滩的广西国有企业,已是柳暗花明,生机又现。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贸委了解到,广西国企在1999年摆脱了连续三年净亏损的窘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三个层面的整体扭亏为盈。2000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5亿元,同比增长72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9亿多元,增长了25倍。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广西,国企扭亏脱困的制胜之本何在?改革加整顿祛“顽症”图自强国企改革与脱困,路子怎么走?…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今天我们这个会,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区党委七届七次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探讨在企业改革整顿中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的信心,鼓足干劲,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了实现我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企业改革整顿工作当作“天大的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区企业改革整顿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改革整顿的深入,企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企业职工价值取向、生…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很了不起,我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有一次去大学讲演,有一个学生很厉害,他一下子把麦克风递到我面前,他问我:“您搞了一辈子外交,觉得最自豪的是什么?”我回答:“是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实行这种制度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现存的一系列矛盾,但有些深层矛盾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者无法真正解决。”持此观点的作者认为无法真正解决深层的矛盾有:政企不分,以“产”谋私,无人负责,企业管理水平低。为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不能解决深层次矛盾呢?他认为:“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与国有制的矛盾不仅是与国有制的实现形式的矛盾,而且是与国有制根本特性的矛盾”,“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因占有主体的整体性而具有不确定性”,“因共同占有的不可分割性,而使终极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7,(52)
关键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岁尾年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产业之一的纺织行业,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突破口。这不单是纺织行业内部的事情,而是事关全局的大事。要完成这样一项...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与党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领导问题”这个研究课题选得很好,课题组的计划我也赞成。当前,在新的形势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也是大家所关心、一直到现在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企业改革20年了,这20年不断进行探索,实践经验相当丰富,而且一批理论工作者从理论上进行总结,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给我们经济部门和所有的人都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企业的所有工作都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央后来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个…  相似文献   

15.
扁鹊是中国古代的名医,有一次他去见魏王,魏王问:“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答日:“长兄最好,二兄次之。我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俩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道出其中的原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就是说在得病之人还没有显出征兆时,他就铲除病根。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国有企业的改革路子已变得越来越清晰,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抓大放小,主要抓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对小型企业主要是采取改制的办法;二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优  相似文献   

17.
寓言四则     
一个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禅师点头道:“有的。”他又问:“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禅师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掌指给他看,并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就是将手慢慢地、紧紧地握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三年脱困”后国企改革如何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实现,距今已过去了近半年。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三年脱困"目标实现与国有企业依然面临不少困难的现实,产生了一些困惑,也产生了一些偏见。"三年脱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后的国企还能不能改?怎么改?从哪儿改?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三年脱困"不等于整体脱困永远脱困"三年脱困"目标提出时,我国大约有14000户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中有6599户是亏损或严重亏损企业。这部分亏损企业,长期严重蚕食其他国有企业的利润,直接把国有企业推入整体亏损的困境。而且,亏损大有迅猛攀升的势头。这6599户企业的亏…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5,(28)
在朝阳市这样一个以往经济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地区,何以能够集中出现一批在本市成为经济骨干,在全国大型企业中也很有地位的国有企业(朝柴、凌钢、辽轮三家企业在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榜上有名)? 朝阳市委书记鲍志强、主管工业的副书记孙远良等领导成员在与本刊记者的交谈中不断重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市领导层,在经济体制转轨、国有企业面临严重困难的80年代后期,坚定地树立了“国有企业必须搞活,国有企业也能够搞活”的信念。他们不仅在信念上,特别是在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方针,经过数年的奋战走出了一条符合朝阳实际的国有经济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2,(4)
“九五”期间特别是在过去三年中,国家对辽宁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工作给予很大支持,债转股、核呆、贴息技改,辽宁都占了全国1/10以上,去年国务院又把辽宁作为唯一的社保试点。目前辽宁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但脱困没有脱险,在相当一批国有企业中还存在机制不活、体制不顺、包袱沉重、发展乏力的问题,尤其是改革重组落后于改造的问题较为突出。若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