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这样描述道:"打天险腊子口是进入甘南的关键性一仗……这一仗是我们报告毛泽东同志,他亲自决定打的……红四团当时决定,正面由杨成武政委指挥,用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夺取木桥,猛攻隘口。另派两个连,由团长黄开湘率领,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侧后奇袭敌人,达到全歼敌人占领隘口的目的。我们批准了他们的作战方案……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  相似文献   

2.
腊子口放歌     
正毛泽东长征诗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历尽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越过了岷山,终于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腊子口是岷山的重要隘口,只有通过腊子口,方能从四川进入甘肃,走上北上抗日大道。因此,突破国民党军防守的腊子口,成为红军北上途中的关键之战。请看萧华创作的七言律诗《突破腊子口》: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嶂峡道连。  相似文献   

3.
<正>“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是萧华创作的《长征组歌》中的一句歌词,反映了贵州籍刘姓红军战士“苗娃”在腊子口战役中立下的奇功,讴歌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1935年9月中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在藏语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为阻止红军北上,国民党军以腊子口为重点,布设了数道防线,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妄图凭借天险阻止红军北上。关于腊子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峡谷隘口,长征路上最为艰险的一道险关腊子口位于甘南迭部县城以东、白龙江北岸的腊子沟内,距离县城约120公里.“腊子口的险要远胜于娄山关,悬崖绝壁,河流横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势.”长征中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后为红四师政治部主任)、被誉为“党内一支笔”的书法家舒同,曾如此说.  相似文献   

5.
走进腊子口     
走进腊子口阎维红腊子口只一次血与火的淬变你就成了一颗明亮的星星闪烁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仅一次邂逅我就象经历了伟大的造山运动胸中涌动着你辉煌的乐章凝望你雄峻的隘口诗情勃发如迎春的红悔怒放在心灵的雪野上鲜红鲜红的芳营抚平了岁月的创伤走近你就走进了革命史闪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月21日至27日,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学党史重走长征路”第四组来到了甘肃。本着“体验长征、传承精神”的信念,我们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感受到了腊子口战役的豪壮艰辛、俄界会议的果敢英明、红军西路军最后一战的凄然壮烈以及会宁会师的胜利喜悦,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来到天险雄关腊子...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21日至27日.省委党史研究室业务处室和地县党史工作部门的同志共27人由巩玉闽副主任带队,奔赴重走长征路的第四站:甘肃。在甘肃,我们克服路途遥远、山路崎岖的困难,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沿着山高林密的盘山公路.参观了俄界会议会址、腊子口战役遗址、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最后到达会宁,瞻仰了红军长征胜利标志的红...  相似文献   

8.
周重礼 《党史纵横》2001,(10):16-1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是红军长征中的先锋团。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长征途中战功显赫,出现了突破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壮丽的诗章。这支先锋团的政委是曾任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可团长黄开湘的姓名却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鲜为人知。 黄开湘,1901年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便开始承受生活苦难,学木匠以箍桶为生。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中,由方志敏介绍加…  相似文献   

9.
黄开湘.至今还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一个名字。就是知道他的人.也多半把他的名字错成“王开湘”。他实际是中央红军长征先锋团团长.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爬越第一座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黄开湘指挥的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团。仅凭长征中的功绩。称黄开湘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也是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10.
长征是毛主席最精彩的一盘棋,最动人的一首诗。四渡赤水和腊子口战役,是这盘棋上最鲜活的棋子;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是这首诗的不朽话题。金沙江畔的英雄、大渡河的勇士,揭开了这盘棋胜利的晨曦;遵义会议和三军会师,给这首诗铸就了两座丰碑。没有毛主席,历史就没有最精彩的这盘棋;没有长征,历史就少了最动人的这首诗。这首诗,这盘棋,是新长征胜利的历史奠基。毛主席和长征@张耀宗  相似文献   

11.
高耸的纪念碑伫立在腊子河畔, 掩映在高山峡谷之中。3月11日,迭部县百名党员干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昔日长征故地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和“俄界政治局扩大会议”故址等地,参观、瞻仰、凭吊、座谈,讲解、缅怀腊子口战役的历史丰功,重温入党誓词。这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家一致表示,要拿出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 推动全县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道,贵州省有关部门最近开展"重走长征路,聚力奔小康"线上徒步活动,市民可用"步数换里程"的方式"重走长征路",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昨天的长征为今天奠基,今天的长征为明天圆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华儿女的新长征。今日中国高歌猛进的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需要跨越,还有许多"腊子口"需要征服,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用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2012,(6):48-49
腊子口位于我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内,是甘川两省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4.
攻占腊子口     
《党史天地》2007,(8):77-77
毛泽东说:“腊子口这一仗是关系到我们命运的重要战斗,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来” 张仁初率二营攻占腊子口,打通北上抗日之路 1935年9B上旬,张闻天、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和中央直属机关顶风冒雪离开班佑、巴西地区,沿白龙江源头的残缺艰险的栈道向甘南前进。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父亲刘忠,不仅仅是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而且是中央红军长征先锋中的先锋。作为中央红军长征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军团侦察科长,实际上他的长征不止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父亲率领红一军团侦察部队走在中央红军的最前面,斩关夺隘,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深入敌占区,探寻前进道路,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情报,引导和保障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抢渡乌江、巧取遵义、四渡赤水、智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通过大草地、突破腊子口、攻夺吴起镇等,受到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12):92-92
长征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文电、讲话平均每天有一篇以上。其中毛泽东写的或有他署名的最多,已经公开的有172篇,各种讲话、谈话有40次。长征途中他写有诗词八首,分别是《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183;娄山关》一首、《七律&#183;长征》一首、《念奴娇&#183;昆仑》一首、《清平乐&#183;六盘山》一首、《六言诗&#183;给彭德怀》一首。  相似文献   

17.
正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江西根据地突围后,对撤离转移到哪里、落脚点在哪里,当时的决策层心中是没有底的。1935年9月上旬,红军经岷山,突破甘肃甘南门户腊子口,抵进哈达铺。在这座处于陇南宕昌县的普通小镇,意外地引出一个改变红军命运、奠定革命未来的重大发现,那就是在小镇邮政所发现的一摞旧报纸。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报纸中得知:在距此地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18.
肖强峰 《党史文苑》2022,(10):57-60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一路上,面对来自大自然和人为的多重危险,党领导红军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突破层层险阻,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胜利完成长征,书写了人间奇迹,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在革命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激励着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团结一致勇向前。在新时代,长征精神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2016年,  相似文献   

19.
一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写有《七律·长征》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这首诗的创作、传播、修改、解释、书赠等过程中,留下了一些趣闻、轶事. 1935年9月18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离开腊子口,向哈达铺前进,途中要翻越终年积雪、绵延30里、有着陡峭山道的岷山.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发表时,创作时期注为“1935年10月”,此说延续至今。据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应为1935年9月。其理由如下:一、此诗是中央红军翻越岷山之后,毛泽东的即兴之作。1935年9月17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翻越岷山重关腊子口;9月22日至达哈达铺;9月27日到达通渭县的榜罗镇,并召开了榜罗镇会议;9月29日到达到通渭县城,全军进行了一天的休整。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