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害民事侵权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其在构成要件上有别于传统民事侵权责任,在学术界,对公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基本上形成了“三要件”通说。文章对公害民事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是否把行为“违法性”作为必要要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再论侵权行为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界对侵权法中最基本侵权行为概念的认识存在误区。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这些误区进行了评析,提出界定该概念的思路:抛弃以保护侵权人为中心的“无过错即无责任”的传统观念,代之以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为中心的“无损害就无救济”的新思路。本文认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不法侵害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违法的根据是什么,这是一个为法学家们所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刑事法学领域,无论是法益侵害说,还是规范违反说,若是论及违法的根据,似乎都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相比较之下,法益侵害说由于采客观违法论为其视角,更适合诠释一般违法性之本质;而规范违反说由于采主观违法论为其视角,更易于对刑事违法性进行解读。因此,就刑事违法性来说,在首先认定行为构成一般违法的基础上,借助规范违反说考察行为人对于刑法规范之态度,进而对行为之刑事违法性做出判断,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自罗马法以来,违法性要件一直存在于欧陆各国侵权法之上。违法性要件与过错的分离,可以克服概括性构成设计上的不足,有助于行为自由和法益保护的综合平衡,有助于为新型权利的创设提供理论支撑,并可以增强正当化事由的理论说服力。以不法行为侵犯他人绝对权,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和善良风俗,为违法性要件的征引。违法性要件以明确或隐约的方式存在于我国侵权法之上。  相似文献   

5.
论“性骚扰”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责任承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骚扰"是一种不受他人欢迎和公众支持的行为,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侵犯.在我国法治完善与进步的过程中,对该行为在立法上应予以规制,使行为人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受害人能够获得法律的救济,最终遏制该行为.该文从"性骚扰"的概念界定、特性分析入手,指出其承担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性骚扰"是侵害一般人格权的行为,可以适用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来确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刑事违法性无疑是法治国家刑法中的一个关键词。我国刑事违法性依附于社会危害性而存在,不具有实体内容和独立品格。刑事违法性评价由于没有和社会危害性评价形成层次鲜明的递进式结构,造成我国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功能缺失。引入法益概念,将刑事违法性界分为形式的刑事违法性和实质的刑事违法性,并将其作为犯罪的唯一特征,是完善我国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权利义务角度看网络侵权人ISP的行为违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侵权中 ,行为违法是指行为在客观上与法律规定相悖 ,主要表现为违反法定义务和违反法律禁止。从权利义务角度来看 ,违法就是对他人法定权利的侵犯 ,对自身应负法定义务的违反。本文创新性地第一次较全面地探讨了网络侵权中网络主体即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受害人用户的权利义务。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主要是违反了以下义务 :(1)监控注意义务 ,即网络服务提供商对其所传输和存储的信息负有监控注意义务 ;(2 )协助调查义务 ,即网络服务提供商负有协助权利人或有关机关收集侵权行为证据的义务 ;(3)受害人提醒后的消除侵权后果义务 ;(4)特别提示义务。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经历了从混同到分离的嬗变。当代的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在区隔的基础上出现了融合的趋势,需要对二者之间的界限重新梳理。违法性是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的核心,彻底检讨违法性的差异有益于厘清二者的内涵与外延。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在违法性上的差别包括三个方面:侵害法益类型、违法性的实质与违法性的程度。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追溯至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栖身的法律文本的规范目的之上:刑法关注惩罚,侵权责任法重视恢复。  相似文献   

9.
大陆法系国家违法性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违法指的是违反全体法秩序。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 ,在通常情况下具有违法性。对于违法性的本质 ,存在着两种学说的对立 ;在进行违法性判断时 ,既要考虑结果无价值 ,也要考虑行为无价值。缺乏可罚的违法性应当是违法性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10.
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与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业在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时,侵犯公民或者法人的人格权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本文对就新闻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新闻侵权的民事责任的形式、新闻侵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几种观点及新闻侵权民事诉讼举证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等进行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人身损害行为带来的损害赔偿责任分为人格利益补偿与财产性利益的补偿。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对于人格下经济利益的补偿在认定标准上的地域差异,使民事主体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补偿。人格利益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完整也造成民事主体精神损害得不到赔偿。  相似文献   

12.
纯经济利益是指受害人因他人对其人身权或者有体财产权以外的无形的经济利益的侵害所遭受的损失。传统侵权法对这类利益的保护并不完善,通过对国外立法及相关理论的分析阐述可以看到,加强对纯经济利益损失在侵权法上的保护是必要的,纯经济利益作为权利的一种理应受到侵权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采访方式,有着公开采访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新闻媒体获取真实性信息的重要手段。但隐性采访使用不当,极易侵犯个人隐私权、名誉权等,引发法律和道德风险。在新闻实践中,如何规范使用隐性采访,避免新闻侵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侵权与不作为侵权是以行为为逻辑起点对侵权行为的划分,不作为侵权行为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但是二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却不易辨认。不作为侵权责任在构成要件上有自己的特点,其规则原则也有特殊性。我国不久之前开始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中并没有提及“不作为侵权”,更没有分析不作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5.
夫妻是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异性组成的共同体,双方各自的利益决定了他们之间相互侵权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必然性和经常性.夫妻关系主要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夫妻侵权就主要表现在这两大领域中.夫妻侵权既涉及家庭团结又涉及社会稳定,所以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6.
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矛盾是法学与新闻学共同关注的边缘性学术课题,就法学领域来说,学者们大都从宪法学和民法学的角度予以探讨,而笔者发现:新闻自由本身是一种特殊权利,新闻侵权中所侵犯的对象表现为权利和在一定程度上的权力。所以,如果从法理学的角度入手,我们则不难看出: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矛盾是权利之间和权利与在一定程度上的权力之间的冲突在舆论领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新闻活动对国家和公民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新闻活动需要用法律来规范,新闻立法的基本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是新闻的自由性;二是禁止新闻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18.
职场性骚扰严重侵害了雇员的权益,同时也扰乱了职场秩序.从民事侵权理论的角度,对雇主侵权责任的形态、选择进行对比与研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我国制定《劳动法修正案》对职场性骚扰进行规制和责任承担,同时提倡欧美国家的工作单位内部防止性骚扰制度,来有效防治性骚扰.  相似文献   

19.
论共同侵权行为之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侵权行为与普通侵权行为之根本区别之处在于前者具有共同性,而对共同性的认识因立法上未明确界定而众说纷纭,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上也各有差异。本文中,笔者先阐述了对共同性认识的各种学说,然后对其利弊分别加以评析,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传统折衷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目前网络上侵犯著作权的情况层出不穷,多数学者将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类型划分为上载、转载及下载侵权三类,但这样的分类方式不能囊括网络著作权侵权的所有类别。本文按照侵权的主体、内容和行为将网络著作权侵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我国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类型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