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时代的中国金融中心正在觉醒,正在准备承接东部和西部两个经济热点地区间的双向服务。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发达则百业兴旺;金融枯竭,则百业萧条。明清时代,山西之所以能为朝廷提供较多财政贡献,得益于山西商人包括山西金融商人的商业利润。那时候,山西票号、钱庄、当铺的分支机构通设点城内外、大江南北,并远及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这些金融机构的总号或总庄与他们的出资者都在山西本土。所以,有人说“明清时代中国金融中心在山西”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二十世纪的百年间,山西落后了,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的十多年间。…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北京会议”确定了山西、陕西、四川、贵州4个省试点民间借贷,为中国日渐兴盛的民间金融寻找到了“合情、合理、台法”的突破口。2005年年底,两家民间贷款公司在中西部诞生,但高达9500亿元的地下金融资本,远非这些小额信贷公司能消化得了的。  相似文献   

3.
张凯  曹露聪 《求索》2012,(12):226-228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中国农村亦然。当下,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的生成机理源于信息在农村民间贷款人与借款人、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所有者与经营者、农村民间金融中介机构与借贷双方、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当局与被监管者等金融活动主体间的非对称性分布。这就为民间金融道德风险困境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此,我们必须为化解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而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在制度性对策层面上,应从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完善对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适度监管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领域的民事责任制度架构等方面对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事实上,民间放贷早已有之,只是在以往未得到正名的情况下,只好以“地下金融“的形式存在.央行表态将在四川、贵州、陕西和山西进行“只贷不存“的民间贷款公司试点,这意味着过去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借贷行为将有望合法化、正规化,但其前提是“只贷不存“,即允许发放贷款,不能吸收存款.……  相似文献   

5.
事实上.民间放贷早已有之,只是在以往未得到正名的情况下.只好以“地下金融”的形式存在。央行表态将在四川.贵州、陕西和山西进行“只贷不存”的民间贷款公司试点.这意味着过去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借贷行为将有望合法化、正规化,但其前提是“只贷不存”,即允许发放贷款,不能吸收存款。  相似文献   

6.
事实上,民间放贷早已有之。只是在以往未得到正名的情况下。只好以“地下金融”的形式存在。央行表态将在四川、贵州、陕西和山西进行“只贷不存”的民间货款公司试点,这意味着过去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借贷行为将有望合法化,正规化。但其前提是“只贷不存”。即允许发放贷款。不能吸收存款。  相似文献   

7.
书斋     
《小康》2015,(2):93
《颠覆金融》作者:汤浔芳出版时间:2014-11-01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每个人都是金融高手万亿级蓝海开启中国新"捡钱时代",互联网+金融=财富井喷式增长。梳理大数据,余额宝,比特币,众筹,P2P成为科技界、财经界最关注话题。透视阿里、京东、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金融野心。王文京、孙陶然、吴伯凡等20余位业界顶尖高手集体推荐,数十种互联网"钱生钱"游戏全新玩法大揭秘。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制度缺陷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和迅速的发展,表明内生于中国体制外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制度已成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事件。民间金融是在中国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它作为一种市场化融资制度安排为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体制外金融资源支持。本文从民间金融产生的客观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民间金融一般发展趋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现在建立民营银行并非最佳选择,而可以借鉴日本的信用金库制度,利用商会和行会的力量来进行整合。同时,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现有机制让其合理化,给其正当的名分让其发展而非一味取缔或者将其强制和迅速的纳入体制内。  相似文献   

9.
在辞旧迎新迈向新世纪的时 刻,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山西省文联和山西省摄影家协会承办的,一个规模宏大的展览一《百年回首-山西二十世纪(1901—2000)纪实照片展览》同广大观众见面。展览所展出的300多幅纪实照片,把观众带回二十世纪,感受百年沧桑,百年巨变。 山西地处祖国的腹地,在中国百年历史巨变的大格局中,也经历了与祖国各地同样的发展变化,并且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百年的风雨历程,百年血与火的洗礼,山西人民与祖国同行,演出了一幕幕叱咤风云的历史活剧,谱写了一曲曲十分动人的华彩乐章。山西的几代…  相似文献   

10.
农信社支撑着中国的县域金融,如何让民间资本在农村流动,如何给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农信社怎样寻找服务“三农”和自身发展之道,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最具挑战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翟伯成 《春秋》2014,(5):28-31
正中国近代史上,章丘孟氏家族是名扬海右、享誉齐鲁的豪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货通中外的伟商巨贾,素有"八大祥"之美誉;而孟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孟洛川,当时报界皆称孟洛川为"金融巨头","山西康百万,山东袁紫兰,两个财神爷,抵不过一个孟洛川。"这一歌谣成为当时孟洛川及孟氏家族财力和势力影响的一种"民间话语"。  相似文献   

12.
当下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秩序昭示着社会秩序的高级形态和基本走向,旨在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延续,保障农村民间金融的正常运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制度缺位、风险防范机制缺乏、价值取向滞后等问题。构建理性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秩序十分必要,具体路径包括:国家法对农村民间金融的认可与规制;农村民间金融与"软法"之天然契合;农村民间金融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之健全;农村民间金融市场之培育。  相似文献   

13.
民间金融是与官方金融相对的一种金融形式,它游离于现行法律法规边缘,但同时也是我国民间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民间金融的优势使之迅速发展,但同样因为缺乏正规管理监督而存在诸多风险。为此,在发展民间金融的同时,必须防范其存在的风险,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发展,这样才能够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傅山 《今日浙江》2011,(15):30-31
作为中小企业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浙江要努力通过顶层堤计,依托浙江民间资本丰厚、民间金融活跃的基础,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中,打造全国领先、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民间金融中心,成为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先行区。  相似文献   

15.
去年岁末,“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期间,包括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赵树理文学奖评奖等在内的“步历史遗韵,寻文明根脉,看中国山西”主题文艺活动,使京城沐浴在浓重的黄河文化氛围当中。“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老话,一时在京城被高频率提及。赞不绝口“华夏文明看山西”———“老西儿”大旗所向京城,令见多识广、坐而论道的京城人不禁想探个究竟。据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在山西文化艺术周闭幕式上说:此次仅3台演…  相似文献   

16.
山西铁路作为中国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国计民生、拉动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以特有的货运优势被称为“全路第一货运大局”,运营着被誉为“世界重载第一路”的大秦铁路,拥有着世界领先的重载能力和技术。回顾山西铁路百年峥嵘岁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说,山西铁路的发展史是一部历经沧桑的发展史,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百年巨变的奋斗史,要实现山西铁路的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蒋致远 《人民论坛》2012,(17):52-53,109
文章在对中国当前民间金融中高利贷的现状、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金融改革型的治理对策。认为高利贷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在于严厉打压,而在于认识到金融市场的扭曲,疏导民间金融改革的措施,包括民间借贷的合法化、民间借贷利率的信息公开化、信征系统建设、经济主体信用级别化和准金融机构的多样化、规范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浙江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民间金融基础,学习新加坡和香港经验,积极打造中国民间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9.
逻辑与现实:中国民间融资的生成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哲 《求索》2012,(4):217-219
民间融资是"自生自发"形成的金融秩序。在逻辑与体制动因上,民间融资是我国"金融抑制"所产生的对我国正式金融制度的必然补充。在现实中,我国民间融资面临着诸多生存困境:国家法律的强硬打压;"民间金融法制化"的泛化等问题阻碍着民间融资的发展。因此,需要重新理清民间融资的法理与实践关系,在理顺逻辑与现实的问题上对其进行适度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21,(11)
正(2021年10月25日)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是在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