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都塞"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是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考察。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文本、历史、实践三重向度。在阿尔都塞那里,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理论逻辑发展的结果。对马克思人道主义化的批判在深层上必须立足于意识形态的内在批判;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当代中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5,(10)
弗兰尼茨基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异化、辩证法等范畴的阐发,对马克思思想做出了新的阐释。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并认为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主线。人道主义是共产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质就在于解放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弗兰尼茨基从实践出发去理解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道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提出,是批判吸收古代治国理政中的"修身、"民本"、"变法"的思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执政党建设目标的论述,借鉴国外学习型组织和政党变革的相关理论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问题与主义”之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银 《世纪桥》2008,(9):21-22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双方批判了冒牌"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要素——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空谈"主义",强调中国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实际。批判了照搬"主义",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实质上已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意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党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命题,从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到列宁批判孟什维克,党性原则都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全方位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分析党性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阶级性有机统一,对于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里无谓的概念之争,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学,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英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之沧 《唯实》2004,(10):4-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张建立合人性的社会,主张彻底的人道主义。它们要求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改善人类生存的社会关系,推翻一切不合理制度,根除极权主义,批判绝对一体化;抬高人的自由,突出人的尊严和权利,提倡个性解放;使人真正获得主体性地位,成为具有充分人性的人。  相似文献   

8.
刁世存 《探索》2004,3(1):57-60
新时期中国社会人道主义思潮主要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反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和历史,争取和确立合乎人道的民主政治,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当代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思想文化现象,它表现出自发性与广泛性、历史感与西化倾向、情绪化与政治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解与再认识等特征。争论中出现的混淆概念的不同含义,混淆科研考察的不同领域,人为地制造对立等问题最终导致有待深入的学术探讨难以为继。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道主义思潮对“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及其根源的揭露和批判,从根本上否定了新的迷信和“两个凡是”的方针,有力地鞭笞了“左”倾思潮,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促动、影响了中国二十世纪80年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为创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科学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国情、新情况相适应的必然结果。探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需要我们遵循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原则,还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马克思主义"三化"问题的整体研究,全面探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金福 《唯实》2005,1(6):14-18
人道主义作为对人的同类性的认识,是合理的,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合理的人道主义没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区别.作为对现实的人和现实的历史运动的本质的认识,人道主义与唯物史观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因而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