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方晓 《党课》2008,(4):85-87
“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足以令国人感到骄傲。而此时,敏锐的经营者已经注意到,又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服务外包”已经悄然走近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世界工厂”正向着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世界办公室”转型。  相似文献   

2.
《先锋队》2004,(13)
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最近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提出的“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命题,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广泛关注。这条全新的战略道路,归纳起来,有五大特点: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勇敢地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三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四是坚持锐意改革而又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战略关系和利益关系,做到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五是奋力崛起而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远郑必坚谈“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事实上,中国的“和平崛起”一经提出,立即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北京许多从事政治,经济、国际事务研究的专家学者纷纷投入研究,尝试就中国怎样才能崛起、国民应有什么样的心态、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可能导致国际秩序发生什么变化等等问题,作出回答,期能对中国的崛起贡献绵力。本文拟就北京消息人士透露的专家学者的论述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4.
中国入世 ,北京申奥成功 ,上海 APEC会议圆满举行被誉为 2 0 0 1年中国三大盛事 ,标志着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走出了一大步 ,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江泽民同志发表的“七一”讲话 ,是中国共产党人进入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意味着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新高潮。唯有解放思想 ,才能与时俱进 ,唯有解放思想 ,才能开拓创新 ,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 ,国际社会已对我们刮目相看 ,“信心中国”、“魅力中国”、“崛起中国”,如潮的好评背后崛起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环境与我国的和平崛起新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战  李海君 《求实》2004,3(7):75-77
“和平崛起”是我国对外战略的根本选择 ,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重要承诺 ,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客观方面即是国际环境或国际局势。国际环境包括世界大环境、局部环境和周边环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是国际总体环境 ,它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我国的国家性质、历史传统赋予了她和平崛起的修养。然而 ,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 ,对我国的和平崛起构成严峻挑战。如何把和平与崛起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在分析“中部崛起”区域战略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选择,阐明“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战略联系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杨景明 《探索》2004,3(4):8-10
20世纪80年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基本特征。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观”就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 ,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转型的稳健性、和平性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 ,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本文主要从苏联兴衰的历史轨迹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崛起道路的比较研究 ,分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1,(24):27-34
文化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文化产业发生了什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何齐头并进?政府、资本、文化资源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如何萌生、如何发展、如何实现?中国的崛起不应当只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应当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崛起。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能只是商品,也应当有文化。只有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可能开创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带给全世界一个新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新兴力量象征的“金砖四国”之一,中印对比成为国际政治领域和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现在,国际流行语已经将China与India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Chindia,它不仅真实地反映出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同时,表明中国与印度的崛起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实际上,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印度威胁论”同样存在。美国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印度发展超级导弹就是针对美国的。美国知名军事评论员哈罗德·休切逊预测,20年之后,印度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同样,在经济领域的“印度威胁论”也十分明显。例如,印…  相似文献   

10.
强国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大国崛起”这一主题,或者说在讨论更有现实意义的“中国的崛起”主题时,我们不能不梳理大国崛起的核心概念,回顾制度与观念在现代世界历史中的巨大影响,充分认识一个国家立国理念和基本制度作为崛起的基本条件对崛起的直接推动作用。现在,已经很难溯源是谁在中文研究文献中首先提出并科学利用“崛起”这一概念。不过,阎学通博士无疑是最早和最著名的一位。早在1995年,他就开始注意中国崛起的安全环境,对“崛起”曾经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崛起是指新兴大国实力与其他强国的差距迅速缩小,或超过其他强国”。崛起又常常与大国或强国…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随着第一台本土制造的海尔洗衣机在约旦下线,海尔集团的第13个海外工厂正式投产,至此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13个工厂,18个贸易中心,产品出口近100个国家。至2003年,海尔的全球销售收入已由1998年刚刚开始明确国际化战略时的191亿元人民币上升到72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品牌,在全球白色家电市场竞争力也升至世界第5位,国际化经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03年10月号的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价海尔为“中国在海外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而2004年1月31日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经理人周刊和世界经理人网站又联合发布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排在第95位,成为惟一入选的中国品牌。那么,海尔成功的秘诀何在?  相似文献   

12.
曾经,“中国”在世界眼中,是特立独行的“红色”大国:后来,“中国”这个词混杂了“廉价产品”、“方向未知的崛起者”的意义:再后来.“中国”又与“利益攸关者”联系在一起。世界的“中国观”.经历了怎样的60年流变?  相似文献   

13.
江西在全球市场竞争新格局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毅 《求实》2002,(10):14-16
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全球市场竞争新格局下 ,江西要使承接产业转移不断跃上新台阶 ,应当做到 :要把江西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重要基地作为战略目标 ,必须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上下功夫 ;要以服务业作有力支撑 ;对跨国公司的作用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日益提高,随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特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已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与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问题,已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立足中国,环顾世界,俯仰历史,展望未来,可以说:塑造城市精神是时代向上海的挑战,是民族对上海的期望。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纲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需要崛起若干个世界级的大都市,成为能量巨大的“引擎”和“辐射极”,以带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根据权威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并在上海周边崛起了名列世界第六、中国第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文化最昌盛、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城市群之一。但…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在短短的六十多年时间内,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科技空白国转变成为世界知识创新大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知识发展之路和自主创新之路。中国科技实力持续迅速上升,改变了世界科技格局。1978年之前的中国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科技全球化的“边缘化者”,也是“落伍者”;而后中国不仅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革命,而且也发生了一场持续的科技革命,成为世界科技  相似文献   

17.
武茂昌 《前线》2013,(6):16-17
如今,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中国梦的前景如何?又将带给世界什么呢? 中国梦将带动全世界发展。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小梦”,而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大梦”。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在与各国合作共赢中实现自身发展,更会带动全世界发展,这是中国的民族复兴与以往大国崛起争霸的最大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最重要的历史现象。崛起中的中国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之谜,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全方位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为国际体系注入了一股崭新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当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的时候,一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那就是在世界经济步履蹒跚的同时,中国经济却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中国在迅速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时间,有人为之骄傲,有人为之妒忌,也有人为之愤怒,甚至极尽诋毁之能事。对此,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从百年梦想到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