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美国的一些大型网站,一再遭受“黑客”攻击。今年2月7日下午,世界第二大网站雅虎,突然遭到“黑客”的袭击,使该网站从下午1时45分起中断服务达3个小时,第二天上午再遭“黑客”攻击人侵,其它知名网站:电子港湾、微软网、亚马逊、CNN和时代华纳等均遭到“黑客”的攻击,每秒10亿字节的信息涌入,一时网络大堵塞,网站无法登录,电子邮件无法收发,网上贸易陷入停顿,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无法获得服务,损失惨重。作为受害者,被袭的各大网站的市值3天内损失10多亿美元,营销和广告收入损失在1亿美元以上c为f更新安全设施,还需花…  相似文献   

2.
“黑客”指的是对机算机系统安全构成威胁的网络入侵者,对其行为应用法律手段控制。“黑客”类型主要有:恶作剧型、报复型、间谍型。“黑客”运用的高技术主要有:扫描器、破解口令、特洛伊木马,窃听、拒绝服务。  相似文献   

3.
动作     
《中国人大》2011,(17):5-5
两高司法解释明确“黑客”定罪量刑标准 最高法、最高检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黑客技术,是指电脑黑客用来在因特网上进行窃取他人资料、毁坏电脑设备、攻击网站等破坏活动的电脑技术。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一个网络、数字化的世界正向我们快步走来。我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受到黑客问题的困扰,电脑黑客凭借其掌握的先进技术,非法侵入、攻击政府要害部门的信息系统,窃取国防、军事和商业机密;设置网络陷阱诈取钱财;攻击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扰乱和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已成为网络世界里的“害群之马”。但是,黑客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就可以令其改邪归正,“黑客不黑”…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计算机“黑客”就更加陌生了。所谓计算机“黑客”,即是对那些热衷于电脑程序设计者“电脑迷”的一种称谓。他们有着娴熟的电脑知识和电脑设计能力,以此去窥视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秘密,而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往只在地方各领域进行违法犯罪的“黑客”,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大举入侵神秘的军事禁区——军用计算机网络。 谁是第一位闯入军用计算机网络的“黑客” 美国15岁的米尼克开创了入侵军事计算机网络的先例。米尼克很小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计算机方面的非凡才能,他破译电脑密码的技术出类拔萃。1979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利用自  相似文献   

6.
车辆没取得营运资格就“兼职”做客运,即谓坊问所称的“黑客运”,这一群体在我省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营。由于这些黑客车司机和车主没有办理营运手续,没有缴纳营运费及税费,因此节省了很多成本和费用,所以。他们的黑营运收入颇丰(每个司机每月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盘点2000     
<正> 网络长期以来都受黑客的困扰,不过2000年似乎是不利流年,2月7日,互联网就遭遇“黑色星期一”,举世闻名的 Yahoo 被黑,随后两天内,电子商务的热门网站 e-Bay、E-Trade、Amazon 等也相继挂彩,短短三天,损失达10亿美元。沉醉在高科技里的人们似乎该想想那句老话:安全第一。此次黑客采用的“分布式拒绝服务”全新方法对互  相似文献   

8.
顶风作案     
章云 《人民公安》2011,(22):40-42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身为大学教师,他却当起了不为人知的“黑客”。这位电脑天才是如何与公安机关“斗法”,如何走向深渊的呢?  相似文献   

9.
对黑客必须实行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要给黑客用武之地,将其聪明才智引入正轨,实行“思想教育在前,法律制裁在后”的方针,坚决取缔黑客组织。我国法律规定,黑客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或接受刑事处罚,还要追究民事责任。我国惩治黑客立法存在不少缺陷,建议修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增设盗窃计算机数据罪,将窃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建立个人电子身份登记制度和回溯查因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互动平台     
《观察与思考》2007,(14):4-4
<正>警惕“黑客培训班”编辑同志:你好。随着暑假临近,我发现一些短期“黑客培训班”现身互联网,公开招揽学员。有网络安全专家告诚青少年,钻研计算机技术要走正道,切不可以技害人、以身试法。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发现涉及“黑客培训班”招生的信息已达几千条。随意浏览一些网络的技术论坛,类似黑客高手  相似文献   

11.
梁宏 《半月谈》2003,(19):79-81
今年8月11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应急中心)截获一种名为“冲击波”的计算机病毒。在病毒出现后的4个工作日内,我国就有上百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涉及金融、电信、教育、政府等各个地业。各种计算机病毒大多出自客之手。黑客行为,已成为网络时代的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2.
说到计算机犯罪,浮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两个字“黑客”。“黑客”一词是英文HACKER的译音,其原意是指那些有造诣的电脑程序设计者,现在则告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技术,非法闯入他人的电脑系统,偷闲、篡改或窃取他人机密数据资料,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电脑犯罪的人O最早的黑客是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一些大学生,他们迷恋计算机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计算机几乎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像玩24点一样不断地靠克服一个个难题来获得乐趣。这些具有计算机天才的青年所作所为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惊世骇俗,所以那时…  相似文献   

13.
“文化新人类”的网络黑客心理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黑客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一“文化新人类”而言,似乎是个斯芬克斯之谜。它具有强大的万有引力,挟裹着青年大学生进入网络百慕大,深层透视网络黑客的庐山真面貌,引导大学生理性地看待网络黑客,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伦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消息     
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选出,香港20年后可能“长夏无冬”;岛内公股银行可间接参股大陆银行;韩国将举办世界黑客比赛;英国要求所有毕业生宣誓效忠女王。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网络化”已使我们的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虚拟的电子空间也成为人类社会的支撑。网络的触角无处不在,网上的斗争无处不有。一条信息从美国传到中国也不过半秒种,一个身在大洋彼岸的“黑客”不到一秒钟就可能打入你的计算机,平均每20秒,就有一起“黑客”骚扰。可以说“电脑病毒”无时不在,“电脑间谍”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6.
黑客“头号疑犯”给阿桑奇打电话,告诉他发现一个名叫NMELH1的奇怪系统,并破译出拨号上网号码。  相似文献   

17.
就在世界上为黑客问题手忙脚乱寻求应付之策时,国内网站之问风云又起:“当当网站”(最大网上中文书店)指控“8848网站”(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对其进行了长达数周的恶意攻击,删除了该网站的图书信息,使网站数小时无法正常运行。先不说该指控是否成立,问题在于,如何对黑客进行控制,并解决由此引起的损失,确实是一个世界性的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龙 《半月谈》2004,(6):64-65
应该看到,中学生迷恋网络,大部分是喜欢通过这种“信息高速公路”获得更多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但也有一些人沉迷于色情网站,也有以当“黑客”为乐的。为此,我认为必须重视“网络  相似文献   

19.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使这个多彩的世界时不时冒出些新鲜玩意儿。如今要说最叫座的,算是电脑与网络,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好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烦恼和忧虑,特别是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和隐患。曾记否,人们刚刚在“千年虫”的困扰下走过新年,近来又有不甘寂寞的“黑客”走来添乱,连“雅虎”和“亚马逊”这两个网络巨头都一度被打了个半残。如果说,“黑客”们大多只是把电脑网络当成了游乐场和竞技场,或许还像他们所称是“提醒人们互联网存在太多漏洞”,那么更值得警惕的倒是各种各样的网络…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一方奇妙的世界。但是,如同有阳光就会有阴影一样,网络的发展在为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长了另一种行为:网络犯罪。随着计算机一步步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网络犯罪也作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网络安全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 最近几年来,网络犯罪案件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增长着。据统计,1998年,美国立案调查的网络攻击犯罪案件仪为547例,而到了1999年,这一数字便迅速上升至1154例,增长了一倍有余;联邦调查局(FBI)去年共受理1500起网上儿童性诱惑事件,比1998年增加了800件。计算机犯罪大都具有瞬时性、广域性、专业性、时空分离性等特点。通常计算机罪犯很难留下犯罪证据,这大大刺激了计算机高技术犯罪案件的发生。据报道,当令世界卜,平均每20秒钟就有一起黑客事件发生,仅在美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100亿美元。美国计算机安全中心及FBI的最新凋查显示,去年一年便有70%的公司遭到黑客袭击,损失共高达265亿美元。例如,1996年,黑客曾大胆地侵人拄国司法部的网络服务器,将“美国司法部”的上页改为“美国不公正部-,司法部部长的照片也被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