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非典”疫情使我党面临严峻考验,它 考验我党是否真正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否具有驾驭全局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对“三个代表”做了有力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党员干部之友》2014,(3):20-21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四风”问题,看起来是风气问题,不是大问题,是“小事”,但它侵蚀的是党的肌体,破坏的是干群关系,损害的是党的形象,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我党和群众长期形成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动摇的将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的八点要求,既是基于对党要管党执政实践和开展此次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更为我党坚持新形势下的从严治党指明了努力方向,其现实效应与长远意义值得期待。回眸以“反四风”、改作风为主线,以“照镜子、  相似文献   

4.
群众观点是我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认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为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教育和引导群众”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保证。   (一 )“靠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之源。 1980年 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苦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紧密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简单来说也就是要把群众摆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这是我党发展与壮大的根基。西柏坡“两个务必”的核心思想精神同样是密切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坚持弘扬“两个务必”,能够为我们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良好的方法途径,所以,在当前我们应当继续加深对“两个务必”的学习与弘扬,将党的工作真正落实到群众基层当中去,发挥我党的优良传统,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6.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只有狠刹“四风”、逐步扫除“四风”,才能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18):54-54
党的群众路线讲的是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根本问题,它是我党安身立命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不仅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和领导观,而且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需要我们牢记的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决策的制定是从群众中“来”,  相似文献   

8.
“群众公论”与搞好三个关系关小燕“群众公论”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和重要方法,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组织建设中的体现。要使“群众公论”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中得到落实,必须搞好三个关系。一、在思想上,要正确认识党与群众的关系“群众公认”即干部在改...  相似文献   

9.
罗一民 《唯实》2013,(3):4-7
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党90多年来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胜利的重要保障。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统一战线作为我党特殊的群众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纽带。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广泛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以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四风”是一种不正之风,为害甚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其中,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不称“同志”称官衔,其实便是官僚主义的官本位思想。在党内一律称“同志”不称官衔,看起来是一个称谓之事,实质是群众观念、  相似文献   

11.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是党清除自身机体上的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 ,保持强大生机活力的有力武器 ,也是当前党的干部开展“三讲”活动的保障。然而 ,一个时期以来 ,我们党内批评的空气逐渐淡薄了 ,不但在会议上面对面的批评在不少单位已基本销声匿迹 ,甚至在党的生活会上 ,自我批评也变成了“自我表扬”、“自我开脱”和“自我逃避”。在新闻传媒上 ,点名批评也越来越难 ,于是报刊批评中出现了“隐名匿姓式”、“隔靴搔痒式”、“避重就轻式”等新名堂。难怪不少群众感叹“批评的失落和退化”。批评何以“失落”和“退化”…  相似文献   

12.
周娟 《学习月刊》2013,(18):1-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就是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违背了党的宗旨.损害了人民利益,毒化了社会风气.败坏了党的形象,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四风”之害.普遍存在;“四风”积习,久治难除。唯有痛下决心,从“体制”和“结构”入手.规范权力运行.方能彻底铲除“四风”.还百姓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9,(12):22-22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发出号召:“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要求“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4.
鲍伯丰  关伟祥 《党课》2013,(17):23-3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就是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员干部才能真心实意、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服好务。  相似文献   

15.
全心全意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本目标指南。我党对宗旨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新要求。这次大会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命题可以说是我党服务理念的又一次升华,宗旨践行手段的又一次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皓 《大特区党风》2001,(11):14-14
党的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是继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后我党的又一个重要文献,得到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郑英 《党的建设》2014,(7):18-18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其实质是党要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敬畏群众、尊重群众,永葆一心为民情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树立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8.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为牢固树立共产党执政为民,共产党员清廉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民心,关呼国运。建国初期,党中央对我党执政伊始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问题高度警惕,于1952年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三反”运动。本文略为简要地回顾了1952年光泽县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经过、经验和不足之处,此次运动及时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段腐朽思想对党员干部的侵蚀,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升了干部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此次运动在建国初期为巩固我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是我们党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凝党魂聚民心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期以来,我们一般从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上来认识和看待“四风”问题,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还远远不够,必须从党的历史方位来考察、反思和探寻,才能找到根治“四风”顽疾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四自”能力的提高,二要努力扭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三要实行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从党组织自身的能力提高和作风转变着手,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党赢得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这是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