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华 《人民论坛》2011,(8):220-221
大俄罗斯主义是俄罗斯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宣扬俄罗斯民族"优秀论",是俄罗斯民族主义扩张性、殖民性的集中体现,在苏联时期成为影响苏联族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以俄罗斯民族为中心;维持俄罗斯联邦和民族的特权地位;推行俄罗斯化政策;美化沙俄侵略行为。它对未来俄罗斯的政治走向和民族政策也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5月9日,车臣在首府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59周年活动时,一颗埋藏在主席台下的定时炸弹爆炸,车臣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在爆炸中身亡。这次爆炸说明俄罗斯要彻底解决车臣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车臣直到1895年才并入俄罗斯的版图,而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近40万车臣人强行迁往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他们才重返家园。苏联简单粗暴的民族政策加重了俄罗斯与车臣之间的民族矛盾,苏联解体前后,前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宣布车臣为“主权国家”,车臣人的独立趋势越来越强烈,1994年,俄…  相似文献   

3.
干部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主体。苏联国家干部政策的制定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存在不少弊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者对"苏联干部"的研究和评价存在分歧,有的则根本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原则,甚至通过对历史的解读来影射当代俄罗斯政治现实,对此要认真甄别。但同时,俄罗斯史学界的观点也多为维护政治稳定的独特视角。中国要使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仅要借鉴当今全世界文明的成果,还要借鉴历史领域的成败经验。  相似文献   

4.
苏联开发西伯利亚的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伯利亚指苏联乌拉尔山脉以东至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地区,总面积1277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的57%,现俄罗斯面积的70%。在苏联时代,按其地理位置西伯利亚被划分为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3个经济大区,包括18个行政区划单位。从苏联建国时候起,就开始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开发。自赫鲁晓夫时期到苏联解体,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在占全苏总投资30%左右。经过开发,西伯利亚成了全苏联最大的燃料动力基地,成为苏联经济得以继续发  相似文献   

5.
跟美国签证官讲俄语我本科学的是苏联经济,上研究生的时候,改俄罗斯经济了,因为已经没有苏联了。拿到硕士学位后,我到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当时这家科研单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家定期要出去看看,了解了解自己研究国家的情况。正好有个同事刚从俄国回来,谈莫斯科红场啥的。  相似文献   

6.
张珺尹  莫雅兰 《传承》2013,(8):116-117,119
俄罗斯的哲学一直在苏联意识形态的束缚下发展。苏联解体后的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三个时期分析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的社会状况,及在此种社会语境对俄罗斯哲学的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学界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珺尹  莫雅兰 《传承》2013,(10):116-117,119
俄罗斯的哲学一直在苏联意识形态的束缚下发展。苏联解体后的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三个时期分析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的社会状况,及在此种社会语境对俄罗斯哲学的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学界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邹宇昆 《思想战线》2000,26(1):47-49
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经历了车臣血战、经济滑坡、政局变幻、北约东扩、金融危机等磨难。过去的 8年 ,风云变幻 ,恐怕连最狂热的自由主义者都在扪心自问 :这就是俄罗斯吗 ?8年的私有化进程 ,使俄罗斯经济萧条 ,国力衰弱 ,腐败盛行 ,两极分化 ,百姓赤贫。像患了场重病似的 ,它得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 ,失去的却是强国的地位和尊严。俄罗斯经济何时走出谷底立国之初 ,俄罗斯经济就已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俄国曾有不少人指望西方给予大量援助 ,帮助俄罗斯摆脱财政困难 ,幻想苏联的“铁幕”撩开之后 ,西方国家就会慷慨解囊 ,以至施行第二个“马歇…  相似文献   

9.
<正> 众所周知,2004年3月14日的俄罗斯总统大选即将开始,这是一场没有丝毫悬念的大选,在任总统普金鹤立鸡群,连任没商量,俄罗斯真正进入“普金时代”。普金总统雄心勃勃,发誓要振兴俄罗斯,重现大国风范,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历史上的彼得大帝与斯大林。这三个人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但都是在俄罗斯发展的关键时期执掌大权,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给世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俄罗斯的历史丰碑上刻下深深的印记,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之处:他们运用自己的雄才大略,使俄罗斯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一些特定内涵外,还有许多特质,其中之一是在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同时,又保持了相对集权。一个国家选择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既与其国情或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情形有关,又与其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现阶段的相对集权有其政治优势。相对集权于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必须的。某些国家因为高度集权从而导致政权倒台,只能说明高度集权不好。高度集权就会演变成为攫取性政治经济体制,这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相对集权与相对分权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从惩治腐败的角度,把分权看作是预防腐败的"定海神针"是错误的。从加强权力制约角度看,分权有利于抑制腐败,但单纯的分权却不利于抑制腐败。要是没有法治的积极跟进及其他保障措施,分权就可能导致"分散腐败"。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还是要靠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