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进行审查的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方法[1]。  相似文献   

2.
逮捕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它完全剥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和基本人权密切相关。逮捕本身是保障刑事诉讼的有效手段,但不当的逮捕则会成为践踏人权的工具,因此逮捕制度的合理性尤为重要。我国的逮捕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有关制度设计方面尚有完善空间。  相似文献   

3.
“社会危险性”是指可作为适用具体强制措施的法定依据的,有证据证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危害社会、他人的行为和其他妨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行为的可能性。在刑事诉讼中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或社会危险性的程度是决定是否适用强制措施、适用剥夺人身自由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至今尚未正式提出财产性强制措施这一概念。当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基本等同。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所采取的暂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或手段。《刑事诉讼法》第一编“总则”第六章“强制措施”中规定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5种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批捕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逮捕毕竟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它的适用在较长的期限内直接限制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逮捕案件质量不高或许就成为了侵犯人身自由、践踏人权的工具。因此正确适用逮捕措施,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司法实践毕竟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它不是法律条文的机械适用,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中,社会危险性的程度是决定是否适用强制措施、适用剥夺人身自由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关键,是在有罪判决生效之前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主要依据,因而有必要为其预设科学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7.
羁押是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最严厉的强制措施,使用羁押手段必须慎之又慎。《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逮捕犯罪嫌疑人后需继续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制度。文章从捕后羁押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提出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一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刑事侦查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而进步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甚至反映出立法上的一些缺陷。一、滥用强制措施刑事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了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和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刑事强制措施如果运用得当 ,可以有力地打击各种刑事犯罪 ,保护人民 ,维护社会治安。但因强制措施涉及到公民的人身自由、…  相似文献   

9.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国际公约》)第9条以规范逮捕、拘禁等强制措施为立足点,全面规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保障权,包括不受任意逮捕或拘禁权、知悉权、及时审判或保释权、提起诉讼权和获得赔偿权等。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在人权保障理念的指引下,重点修缮了逮捕、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强化了强制措施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但是,较之《国际公约》第9条,我国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权的保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借鉴和吸收《国际公约》关于人身自由权保障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强制措施制度,为维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提供坚固屏障。  相似文献   

10.
对侦查羁押制度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羁押是各国刑事诉讼中普遍适用的、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羁押还不属于我国的强制措施体系;这种存在正当性价值基础的侦查羁押制度理应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采取的是羁押方式,不仅限制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还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惩罚性。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未成年人在犯罪动机、犯罪手段、主观恶性等方面差异很大,大多是受人教唆、盲目随从或一时冲动而实施犯罪,具有明显的偶发性。  相似文献   

12.
新刑诉法对逮捕制度做了较大幅度修改:一是细化了逮捕条件,二是改革了审查逮捕程序,三是延长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审查逮捕的时间,四是提出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要求,五是明确了捕后将嫌疑人、被告人送看守所羁押应及时通知家属。正确理解、适用这些规定,对于贯彻新刑诉法关于逮捕强制措施的司法改革,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检察机关应积极应对,构建相关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变更型逮捕”是指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严重违反法定义务而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予以的逮捕。“变更型逮捕”性质上仍然是一种逮捕措施,它的目的在于保全刑事审判及执行的进行,因此它必须符合一般逮捕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规定,只表明其具备了一般逮捕中的必要性条件,对其是否采用逮捕,还必须审查其是否具备另外两个条件,即证据条件和刑罚条件。只有犯罪嫌疑人同时具备一般逮捕的三个条件,才能适用“变更型逮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侦查阶段在适用强制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适用拘留、逮捕等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突破法律关于原则和例外的规定,适用强制措施不节制;混淆公安机关的司法权和行政权,用留置盘问、劳动教养代替侦查羁押措施等。强制措施的法治化对策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转变观念,认识适用强制措施的多元化价值目标,培养和强化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和侦查意识;二是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改革强制措施制度;三是提高侦查活动的科技含量,提高侦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侦查机关的侦查取证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刑事拘留、逮捕、收容审查是我国公安司法机关对付犯罪分子或嫌疑犯的三种重要的武器。在刑事诉讼中,通过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给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以及人身自由的必要限制与暂时的剥夺,对防止其逃跑、自杀、串供、隐匿或毁灭证据等,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那些无法采用拘留、逮捕或依靠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无法达到目的的特殊犯罪分子,即流窜作案及有流窜作案嫌疑的人犯,通过采取行政性的收容审查措施,以查清其犯罪事实,取得必要的证据。因此,刑事拘留、逮捕、收容审查是公、检、法机关同犯…  相似文献   

16.
逮捕是最严厉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当前逮捕案件质量问题越发受到关注。逮捕的质量应从证据标准、事实标准、必要标准、时效标准、公诉标准、错捕标准等方面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17.
逮捕是在较长时间内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系国家公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现有审查逮捕程序中立性缺失、行政化色彩浓厚、对抗性不足、缺乏相应的救济渠道,不符合司法权的运作方式。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革关键在于塑造"控、辩、裁"三方诉讼模式,落实庭审化、对审化,确立"优势证据"标准,体现司法活动的亲历性。  相似文献   

18.
新刑诉法对逮捕制度做了较大幅度修改:一是细化了逮捕条件,二是改革了审查逮捕程序.三是延长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审查逮捕的时间,四是提出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要求.五是明确了捕后将嫌疑人、被告入送看守所羁押应及时通知家属。正确理解、适用这些规定.对于贯彻新刑诉法关于逮捕强制措施的司法改革,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检察机关应积极应对,构建相关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审前羁押是指在有罪判决生效前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律状态。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羁押率过高,超期现象严重,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等弊端。国外审前羁押制度在程序、适用的法律理由、场所、期限等方面与我国存在差异。在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方面要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审前羁押的适用条件、范围和期限、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建立逮捕与羁押相分离的制度,羁押场所宜中立化,完善审前羁押的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羁押不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措施,与羁押有关的是拘留和逮捕。羁押是强制措施行为属性及其伴生结果的组合,应当被规定为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羁押的目的在于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预防性羁押表征着一种实用主义倾向,尽管得到各国立法的认可,但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预防犯罪和侦查需要均非羁押之目的,否则容易导致羁押的滥用。羁押与人身自由刑都是对人身自由的剥夺,但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