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为磊 《新东方》2013,(2):51-55
中等收入阶层与中国梦具有深层次的内生逻辑:中国梦的重要目标是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数,为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提供发展平台;中等收入阶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依靠力量,是社会正面价值观及社会规范的创建者、引导者。实现中国梦与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具有共生的内在关系和一致的实现过程,二者同步共进统一于同一历史进程当中。厘清中等收入阶层与中国梦之间内生逻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楠 《传承》2013,(12):92-9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民族复兴既是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又是其动力导向和评价标准。对民族复兴的把握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中国梦要处理好中国梦与个人梦、贡献与索取、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重视价值观教育,注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以及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更有利于“中国梦”从梦想到现实。  相似文献   

3.
张楠 《传承》2013,(1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民族复兴既是中国梦的目标追求,又是其动力导向和评价标准。对民族复兴的把握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实现中国梦要处理好中国梦与个人梦、贡献与索取、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重视价值观教育,注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以及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更有利于“中国梦”从梦想到现实。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在救亡自强的历史抉择过程中,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需要实现民族独立,走西方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走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民主发展经验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是对十八大思想理论的进一步发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路承载着“中国梦”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在“中国梦”的三种含义里,现代化是形态,社会主义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中国道路从来连接着“中国梦”。“中国梦”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处境刺激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的发端源于鸦片战争后"天朝之梦"的破碎以及接踵而至的一连串的"恶梦"。与此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旅。"两个百年"既是中华民族追梦历史的高度概括,又是中华民族追梦进程具体的路线图。纵向看,中国梦从提出到阐发经历了一个由抽象而具体的过程;横向看,中国梦是一个由战略目标、路径选择、原则要求等构成的逻辑体系,基本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8.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一发展理念在其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解决的是"何为发展"的问题。"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本质上是统筹兼顾的方法,是一种关于从总体上指导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解决的是"怎样发展"的问题。共享发展具有价值论的意蕴,指明了发展的价值取向,解决的是"发展为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姜超 《群众》2013,(5):36-37
当前,“中国梦”成为时代最强音,习近平同志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从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梦,到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梦,再到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梦,“中国梦”唤醒人们厚重的历史记忆,照亮人民美好的发展愿景,同时更记录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寄托着几代人的毕生夙愿。  相似文献   

10.
11.
“落后就要挨打”,当今世界,恐怕很少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如中国人对这句话有着如此深入骨髓的感慨。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曾经屹立东方的“中央王国”,曾经的汉唐盛世,曾经的驰骋欧亚的金戈铁马,曾经的更为辽阔的疆土……五千年的辉煌过去,足以给中国人许多自豪的回忆。然而,在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攻击下,中国的“辉煌长城之墙”被一段段摧毁,特别是曾经被我们称为“蕞尔小国”的日本军国主义者铁蹄竟然踏遍了大片的华夏土地,中华民族到了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险时刻……100多年来,中国人经受了太多的屈辱,中国人从此也多了一个梦想:民族复兴。经过170多年的不懈奋斗,今天,中华民族离自己的复兴梦终于变得更近了。  相似文献   

12.
红船精神蕴含的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是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动力。改革开放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上,我们要继续从红船精神中汲取力量,坚持首创精神,通过创新不断开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前景,坚持奋斗精神,以不懈奋斗的状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坚持奉献精神,继续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历史逻辑,需要我们首先考察历史必然性如何贯穿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历史必然性应该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坚定不移贯穿下去,但现实社会如何贯彻,则取决于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对植根于现实社会环境、反映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实践必然性的把握和贯彻程度。因此,历史具体呈现什么面貌,不能直接归结为历史规律的客观支配作用,在现实意义上,人的能动作用具有主动精神。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溯源于对民族复兴历史必然性的成功承接,立足于对当下社会实践客观要求的深刻自觉。  相似文献   

14.
闫莉 《理论月刊》2014,(1):30-33
"中国梦"的主旨内容和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它的提出符合我国基础国情,契合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凝聚了社会共识,激发了创造活力,具有客观历史必然性。"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为理想与现实、国家与个人、民族与世界的统一,从而得出实现"中国梦"的应然路径,即"把中国梦付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寻找中国梦与中国力量的共同支点"和"把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相融合"。厘清"中国梦"生成的逻辑、精神实质及其实现路径,对于引导民众正确理解中国梦内涵本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凡明 《求索》2011,(4):227-230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确立了"五伦四德"的伦理体系,这种相对伦理到秦汉大一统帝国时期被"三纲五常"的绝对伦理所取代。董仲舒对五常伦理的内在逻辑的建构基本上沿袭孟子的思路,重点对仁与义、仁与智的逻辑关系作了论述,但对于礼与信以及仁、义、礼、智、信之间的内在逻辑未能充分论述。直到理学产生后,理学家才最终完成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伦理内在逻辑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6.
李明  宋敏 《求索》2013,(12):260-262
中国梦是一种基于现实面向科学理想未来的主体意识和精神动力,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理想价值蓝图,包含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解读,是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示和体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把握实现这一梦想必定要遵循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等辩证关系.只有这样,中国梦才能完成其哲学建构。  相似文献   

17.
冯洁 《理论月刊》2012,(9):137-142
“集体主义”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同成为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主义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在“集体主义”传入初期,更多的是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它晚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人们所接受,但它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道德原则,却在不同的时期起到了不同的历史作用,从教条式的理解到现代性的阐释,集体主义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与此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集体主义概念有它自身发展的逻辑脉络,它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本位”、中国近代的“乐利学说”等概念为中国人接受它奠定了基础,逐步参与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融入当代核心价值观,摒弃了偏见、误读,重归正道的集体主义成为当代基本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运行结构,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的运行机制所作的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严整的概念,有其自身运行的逻辑主体、客体、内在运行的基本轨迹和逻辑结果。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运行逻辑,既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找出其基本的规律,也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场域、发展动力、实践逻辑、主体力量、发展规律等五个方面,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机制,回答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基础、推进动力、复杂进程、实践主体、目标指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近代以来中国那段最为艰难曲折、最为惊心动魄的追求、选择和奋斗史,其中的养分太多了,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今天警醒和借鉴的东西也太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