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清泉  梁莹莹 《前沿》2012,(6):130-131
民间歌舞是反映人民生活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歌、舞、乐三者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民间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多样的表现形式,而秧歌便是歌舞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本文从山东鼓子秧歌的艺术形式、形态出发,阐述了山东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与程序,角色、服饰及队形,演唱及伴奏、艺术特点等;并对山东鼓子秧歌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1人扶双龙玉佩战国长7.05cm,宽3.95cm,厚0.4cm荆州院墙湾1号墓出土玉为淡黄色。由一人、二龙、二鸟组成,一人直立于中间,头顶圆环,两手各扶一龙。二龙相对,龙身虬曲,龙背上各栖一鸟。  相似文献   

3.
地处月亮山地区的榕江县乌略村的苗族"吃鼓"有别于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吃鼓".本文通过对乌略村苗族"吃鼓"仪式的纪实性田野考察.揭示出民族传统节日在全球多元文化同时并存的今天具有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推进民族认同,识别民族身份,统一民族意识,构建新世纪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积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鼓与中国古代的言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有一种特殊的声响,鼓在中国古代言事制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尧舜时设“敢 谏之鼓”,从此,鼓也就成为谏宫谏诤的重要道具。直诉是中国古代法律规定的一项诉讼制 度,鼓又充当着直诉的道具。周代建路鼓于大寝之门,以达穷民,汉朝实行“击鼓上言变事 ”,魏晋以后置登闻鼓,使皇帝直接“天听”。盈盈鼓声,警于帝心,虽听谏与直诉冤抑之 事大打折扣,但它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谏言和冤情直达于最高统治者。鼓实在是人民喜 好之物。  相似文献   

5.
鼓社是苗族古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鼓社祭在苗族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虽然它的核心是家祀祖先,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但它在苗族社会发展历程中却发挥着积极作用,为维系苗族的生存和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1凤鸟莲花漆豆战国盘径24.8cm,口径21.4cm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由莲花豆盘、鸟首、鸟爪与蛇身分别制成。盘外壁上部浮雕14瓣莲花,凤鸟立于蛇身之上。器表髹黑漆为地,用红、黄二色描绘龙纹、凤  相似文献   

7.
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拥有悠久的鼓舞历史和特色鲜明的鼓乐器,在以往很多研究鼓舞的成果中,汉族鼓舞和少数民族鼓舞被笼统地混用,少数民族鼓舞多被用来旁证原始舞蹈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将汉族和少数民族鼓和鼓舞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汉族和少数民族鼓和鼓舞差异大于类似,汉族鼓舞和少数民族鼓舞应该获得独立地再认识,在对比的视角下,使汉族鼓舞和少数民族鼓舞都得到深入地研究,最终获得各自在民族文化中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出自《庄子》的鼓盆故事经过戏曲小说的演绎,变成了情节丰富、内涵复杂的试妻故事。演绎试妻故事的戏曲分为两种倾向,神仙度化倾向被文人借用,演绎出表达文人理想和情怀的剧作;世俗道德谴责倾向则存在于面向普通百姓的剧作中。从鼓盆到劈棺,这一流变过程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月亮山"鼓藏节"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鼓藏节"是以牛牲祭祀祖先的传统民间宗教性节日.作者两次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调查的苗族"鼓藏节",这里介绍了此祭祀节日的基本程式、要点以及包含于其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饱经千年风霜的凤羽古镇,并没有因为岁月的侵蚀而呈现出备受摧残的容颜,相反,时光给这篇土地留下的是安逸祥和、欣欣向荣。爬到松涛滚滚的鸟吊山向东俯瞰,一片广袤的田坝尽收眼底,这是一个由东面只长野草不长树木的红土高坡和西面巍峨翠绿的鸟吊山包围而成的南宽北窄,如葫芦形的巨坝,就是那个传  相似文献   

11.
文物鉴赏     
<正>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秦,1978年云梦睡虎地44号墓出土。它由两半木胎分别挖制再粘合而成。通体髹黑漆,再用红、褐漆于扁壶的一面绘雄壮有力的犀牛,另一面绘并肩前进的奔马和飞鸟。扁壶的两侧面绘变形风鸟纹。盛酒器中最常见的是扁壶。它有一个专名  相似文献   

12.
变频技术在供热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供热系统落后的补水定压方式和锅炉鼓、引风系统,阐明变频调速技术在这2方面的应用以及取得良好的效益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梁奇 《求索》2011,(6):195-197
先民鸟崇拜的方式随社会的发展而嬗变,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则是鸟形描绘的变化。《诗经.商颂.玄鸟》所描绘的是单独的一只鸟;《楚辞.天问篇》有帝喾高辛氏夫妇植入;《山海经》则为"人鸟形象"。原始鸟图腾形象不断融入人的元素,人的成分扩大,动物的成分缩小。这一嬗变表明由早期的人与自然不分转变到分离,人从自然中跳出来,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而对鸟形描绘方式的变化则是这一社会变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图腾崇拜与西南民族服饰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民族学资料,分析叙述虎、鸟、龙等西南少数民族常见的图腾物与服饰的联系。指出图腾崇拜在民族服饰中有鲜明的体现,使西南各民族服饰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左犀 《北京观察》2010,(12):62-64
<正>钟、鼓二楼原是北京城中轴线北端的两大单体建筑,也是中轴线结尾的标志性建筑,或者说是这条气势磅礴、跌宕起伏的中轴乐章结尾的标志性音符。从它们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了。其间虽也曾或毁于火灾,或被帝国主义列强所破坏,但它们却一直矗立在北京城中,向人们诉说着它们那些美丽、  相似文献   

16.
鸟意象是中国自然灾难神话中经常出现的神话意象,尤其在关于旱灾、火灾、水灾的神话中出现的几率极高,这是因为鸟意象具有太阳神鸟的神话属性,并呈现出火鸟(阳鸟)和水鸟(雨鸟)两种性质,而灾难神话中的许多抗灾英雄的形象,实际上是神鸟意象的人化变形,鸟意象的发展变化及其文化内涵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由认识到战胜自然灾难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17.
苗族水鼓节是黔东南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一带的一个传统节日,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日子确定在每年阴历六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节日分为起鼓和踩鼓两个部分。丑日上午,举行起鼓仪式。仪式只允许男性参加。他们穿着女人衣裙,头戴草帽斗笠倒披着蓑衣,敲着木鼓抬着一只绿头的公鸭、箩筐和酒坛从甘栋榔出发,挨家挨户上门走寨,各家各户则将事先准备好的祭品和香纸放进箩筐。之后,男子们将收集到的祭品和香纸抬到溪边举行起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一首诗这样写到:"天不孤独云孤独,所以云伴着天;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依着树;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云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而"硒都"恩施则正是一个让水、云、鸟都不觉得孤独的绿色家  相似文献   

19.
诗词二首     
王天琦 《今日海南》2011,(10):45-45
国旗颂 调寄《桂枝香》,为纪念国庆而作 光辉夺目,猎猎舞长空,火红如许。民族尊严理想,此间凝聚。几经风雨几经艳,忆沙场、怒驱狼虎。斩荆披棘,丝丝缕缕,系情甘苦。念往昔,血花绽处。五星更斑斓,深情酬汝。真意长存千古,倔强儿女,宏猷共献随民意,喜春潮,芳草碧绿。紧催征鼓,神州雷动,凯歌争谱。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7,(19):F0004-F0004
广西雄森酒业有限公司是桂林雄森熊虎山庄下属企业,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利用桂林雄森熊虎山庄年龄老化淘汰的野生动物为主要原料,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生产“雄森牌”补骨酒,护骨木瓜酒,熊胆酒,蛤蚧酒等产品。“雄森牌”系列产品均采用桂林雄森熊虎山庄的名贵动物骨骼为主要原料加以本公司自酿的纯正米酒和名贵天然植物在地窖古法浸泡3年以上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