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美债务资本化及中国对拉美投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目前拉美国家受到沉重债务负担困扰的情况下,实行债务资本化已成为缓解债务重荷、振兴拉美经济的一条可行途径。近年来,债务资本化已经受到拉美几个主要债务国,有关的债权银行以及一些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何谓债务资本化债务资本化亦称“债务与股权互换”。实际上是一种将债务转化成资本的尝试。其基本  相似文献   

2.
在债务问题严重制约着第三世界债务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寻求缓解债务重荷的出路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学家、企业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债务资本化是缓解债务的一个可行性途径,因而倍受债务国、债权国和投资者的青睐。巴西作为第三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其债务资本化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巴西政府在债务资本化问题上采取的形式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对第三世界各债务国都具有启迪作用,对中国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80年代初,一些发展中国家因负债过重而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这次危机对企图走负债发展道路的国家无疑是一次警告。发展中国家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于是吸引外国直接或间接投资就成为这些国家筹措国际资本、发展经济的主要渠道。吸引外国投资的关键在于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墨西哥经过10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从负债发展到吸引外国投资的转变从二次大战后直到70年代末,墨西哥一直对于借外债发展经济独有所衷,而对外国  相似文献   

4.
欧洲债务危机至今仍在发酵。在一体化和制度转型背景下,主权债务国从过去的发展 中国家转向欧元区国家,并以“海啸效应”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欧债危机的因素极其复 杂,主权债务形式不同,各国政府缓解危机的办法有限,更突出的是信心崩溃促成危机扩散同时导 致国际关系倒退。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危机性质: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是决定一国是否存在“问 题”的基础,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一体化模式的弊端,全球应对欧债危机做法内含的矛盾—— 利率上的博弈。危机前景取决于如何完善危机修复的条件,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提高私人投资者的 信心,危机将导致贸易摩擦加剧,欧盟将采取政治与财政集权手段避免欧元区解体  相似文献   

5.
外国投资是指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在内的外部资金。所谓直接投资,就是指投资者可取得在母公司所在国以外的分(子)公司的控制权的一种投资形式。一般来讲,投资者至少掌握某公司25%的股份才算控制了这家公司;但从统计角度看,只要投资股份占10%以上都可视为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各种借款。它不涉及  相似文献   

6.
拉丁美洲一向是第三世界中吸收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然而,八十年代以来,外国对拉美私人直接投资急剧减少;拉美已不再是第三世界中吸收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本文拟对八十年代外国对拉美直接投资的动向及其原因,西方国家对拉美的投资政策和拉美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变化,外国直接投资与外国银行贷款的关系,变外债为直接投资即债务资本化的可能性和利弊等问题,作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1982年拉丁美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和拉美债务国一起积极探索缓解这一危机的各种途径。被一些经济专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称作“债务与股权互换”的措施,即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这种措施逐步付诸实践,颇受国际学术界和舆论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方晋 《亚非纵横》2010,(4):43-49
尽管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台了大规模救援计划,金融市场仍然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前景充满疑虑。这是因为解决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起来都存在较大难度,而主权债务危机形成的制度性缺陷若不解决,未来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可能会反复出现。最终,欧洲国家可能还是要采取"债务货币化"的手段解决债务危机,并因此引发汇率贬值和通胀上升,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可能也将面临输入性通胀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形势:繁荣与危机并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在国际金融领域中 ,国际直接投资进一步旺盛 ,但是 ,全球股市和货币市场起伏多变 ,国际债务形势依然严峻 ,繁荣与危机并存。一、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资本市场保持着呈旺盛势头。 1 998年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笼罩着严重金融危机的阴影 ,世界经济增长率从上一年的 3.8%骤然下降到 2 % ,但并未构成对国际投资活动的影响 ,全球直接投资大幅增加。据统计 ,1 998年全球直接投资总额达到 640 0亿美元 ,比 1 997年的 460 0亿增加了 39%。 1 999年在国际金融形势趋于稳定 ,特别是亚洲经济和金融状况日趋好转…  相似文献   

10.
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60年代起 ,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上是由外资带动的 ;在拉美 ,外资同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初级阶段 ,拉美国家希望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来满足进口替代对资本和技术的需求 ,东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吸引外资。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特点 :两个地区不时受到起伏不定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除六七十年代的拉美国有化运动以外 ,两个地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基本上是宽松和开放的 ,为外国投资者提供的刺激性优惠也基本相同 ;外资对拉美和东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 ;自 80年代起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 ,外国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拉美和东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短期资本的流入量也相当可观。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 ,东亚和拉美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表现为“雁阵模式”和“后院模式”。作者分别就这两种模式在产业结构中发生的变化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 东盟国家是我国的近邻。独立后,先后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并采取引进外资的政策,以弥补由储蓄与外汇缺口而造成的国内资金匮乏问题。60年代以前,东盟国家引进外资的重点是吸引国外的贷款援助。后来,逐渐认识到,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具有更多的优点,比如不会造成债务负担,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投资项目较易形成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开始把重点转移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随着东盟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它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并取得显著成效,据官方统计,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外国直接投资在东盟各国制造业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泰国约为27%,马来西亚约为  相似文献   

12.
1987年年底,墨西哥政府和美国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宣布达成一项协议,准备采取以债券换债务的方式,实际上减少墨西哥150~200亿美元的债务本金。两个多月以来,各有关方面就协议的具体条件进行了紧张的磋商。截至1988年2月,虽然尚未就具体的实施方案达成新的实质性协议,但是,它已成为国际金融界和舆论界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人们普遍认为,如果这项协议能够变成现实,这将成为拉丁美洲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拉丁美洲国家已经进行了长达六年之久的经济调整。时至今日,这一调整进程还远未结束。1983~1984年工业国经济的复苏,拉美国家的政策调整和国际商业银行在处理债务问题上采取的某些灵活做法,都有助于缓和当前拉美国家面临的这场经济危机。1986年,拉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8%;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通货膨胀率为64.6%。但这并不意味着拉美经济已经摆脱了危机的困扰。事实上,大多数拉美国家仍在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墨西哥因无力偿还外债而触发债务危机以来,除个别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有所缓解外,沉重的偿债困难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面临的严峻现实。因此,研究影响债务困难的因素和90年代债务问题的发展趋势,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偿债困难与债务危机没有必然联系,没有债务危机的国家也可能发生偿债困难,其关键因素是债务负担。偿债困难与债务负担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发展中国家各债务国的外债负担程度不一,外债对经济的影响也不相同。从绝对数字看,一些国家由于外债和偿债分别占国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经济关系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世界上,观察拉美经济不能离开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目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正陷入深刻的结构性危机之中。它在国际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是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贸易的严重不平衡。它不仅影响到与之直接有关的债权国和债务国,贸易顺差国和逆差国的经济,也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巨额债务负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这是因为,对大多数负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债务问题不是一个短期的资金周转问题,而是带根本性的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拉美国家也是属于这种情况。发展中国家之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现代化步入更高阶段的客观要求,若适时转变,会加速现代化步伐,否则将会延缓现代化进程。通过考察拉美地区60年的经济增长后发现,由于在某些阶段拉美国家错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机,造成一系列结构性失衡,最终以债务危机的形式消化失衡后果,进而导致现代化进程一路曲折。21世纪以来拉美国家通过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和局部结构的调整,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使其平稳、顺利地渡过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过,应对未来挑战,拉美国家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促进出口多元化,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与亚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通过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有序升级;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研发,等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印度不断制定、修改其外国直接投资法律制度,以促进外商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改善印度营商环境。实际上,由于对国家利益的过度强调,印度投资法律制度的变化已背离了其改革初衷,偏向性地强调国家管制权而忽视了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究其本质,系激进的"国家中心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制度外化,导致印度扩大解释和滥用"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对投资者采取武断性的不利措施,并对国际投资条约和投资仲裁采取日益保守甚至排除的态度。印度投资法律制度的变化也对中国投资者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加上印度出于中印特殊地缘政治考量,为中国投资者"量身定制"的针对性、歧视性制度,导致中国投资者在印投资面临结构性难题。对此,我国必须保持对印度投资法律制度变化的敏感性、警惕性,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82年8月,墨西哥因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外债而爆发了债务危机。经过整个80年代的艰苦努力,到目前为止,虽然墨西哥的债务问题远未根本解决,但是债务危机已经得到缓解,国内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墨西哥的债务问题及其解决颇具特色,对其进行考察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投资便利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引起国际投资政策领域的热烈讨论,其原因是各个国家都期望利用"投资便利化"这一政策工具完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外国资本,并且通过良好的政策引导维持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投资关系。在这样的趋势下,对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为目前双边投资条约中主要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模式过于偏向投资者保护的特性一直颇受争议。巴西在"投资便利化"发展趋势下对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投资争端解决三阶段模式。本文在"投资便利化"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阐述投资争端解决三阶段模式的具体运作方式,并分析巴西投资争端解决模式的优势与受到的质疑。最后,在阐明中国与巴西都是"投资便利化"政策工具支持者的立场下,论述了巴西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投资争端预防模式对中国未来投资争端解决模式选择以及改革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韩国对山东直接投资的特点、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对山东直接投资特点从区域看 ,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 ,从行业看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投资方式多为独资经营方式。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韩国对山东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将是独立性更强 ,投资行业与区域更加集中 ,大企业增多。根据韩商这些投资取向 ,山东省采取相应措施 ,正确引导韩商的投资行为 ,重点吸引韩资投向传统农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参股国有企业。进一步探索对韩招商引资新方式 ,完善吸引韩国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机制 ,注重发挥经济开发区载体优势 ,更加积极稳妥地发展韩商在山东投资企业 ,最终使投、受资双方取得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