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人论政"是我国近现代报刊的一种可贵传统。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文人论政先河",到新记《大公报》将"文人论政"推向极致,再到储安平的《观察》周刊成为"文人论政"的绝响。三份报刊代表了"文人论政"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通过它们的办报理念及办报思想来分析"文人论政"这种办报传统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王韬是近代中国的改良思想巨擘,"通"——以变通、疏通、沟通求得融通的思想,即改良变法的思想——是其法律思想之主旨所在。以"通"为法思想之逻辑起点,王韬着力于对传统法哲学观——"天下观"、"道器观"、"循环观"、"变易观"等的融通与重构,并把"变通"、"改良"的思想主旨溶灌于种种具体法律主张中。把握"通"的法律思想主旨对深刻理解其法律思想的整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5年的上半年,中国报业市场迅速由热转冷,先是都市类媒体在房地产等行业疲软的情况下后继乏力,然后是财经类媒体的"雷声大雨点小",接着便是"体育报纸的集体寒冬"。一时间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门户网站的挑战下悲观情绪开始蔓延。但是,在这样的关头《环球时报》却"逆市而上",决定在2006年改为日报。为什么在这样的报业低谷期,《环球时报》又如此勇气?读者是坚强的后盾。此文试图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从《环球时报》报道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的策略和方式探寻《环球时报》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爱会 《政府法制》2014,(26):52-53
五卅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揭开了中国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为了引导并推动这场斗争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办了《热血日报》,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  相似文献   

5.
王韬,原名利宾,字兰卿,是中国近代早期先进的思想家之一。1849年。他从苏州甫里迁居上海,受雇于英国传教士麦都思所创办的墨海书馆。1862年,因上书太平天国遭清廷通辑,流亡香港。此后,他亲眼目睹西方物质文明,广泛接触“西学”,思想为之“遽变”,并臻于成熟。这里拟就王韬这一时期所留下的文字材料,对他的危机意识和政治改革思想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王玫黎 《现代法学》2002,24(2):27-33
中国固有文化中礼所规定的明具伦理色彩的等级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朝贡体制不能在智仁志士的观念和政治上产生国际法。近世文人王韬的国际法思想产生于其移居上海和香港特别是太平天国失败之后 ,之前他和同代人一样 ,信奉中国文化上的优越主义。王韬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回应西方列强的冲击和自身的经历有关。但笔者对这种“冲击———回应”模式的运用并非费正清式的 ,毋宁说它更是柯文版的。王韬对国际法的矛盾态度显示了一种局内人的无奈。王韬的国际法思想最后落基于他给晚清政府开具的全面改革旨在图强采取新的思想方式的药方。  相似文献   

7.
原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兼《沈阳日报》总编辑傅贵余,在沈阳乃至辽宁可谓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然而,就在他报业生涯行将画上圆满句号时,却为自己留下了最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侯欣一 《政府法制》2013,(17):15-15
《晶报》是民国初年上海滩上的一份小报,原本是《神州日报》的副刊,每隔三日出版一期,三日为晶,故称《晶报》。《神州日报》最初为于右任等人所创办,后因经营不善一再易手,最后归之于皖人余大雄之手。余接手时,日报每日的销量不及千份,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证》2009,(5):26-26
2009年3月15日上午,由宁夏自治区工商局、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自治区消费者协会联合主办,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法治新报社承办的"和谐宁夏、微笑服务"宁夏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明星单位评选颁奖仪式在银川市南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向国际展览局提交的申办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早见识世博会的中国人名叫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  相似文献   

11.
曹斌 《中国律师》2002,(9):37-39
走上法庭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愤怒了,因为有件事出乎他的意料:拥有诗人、书法家两顶桂冠、小日子过得挺惬意的汪国真竟然被谣言说成“开(火锅)店失败、卖字为生、穷困潦倒、人不敷出”。 2002年4月26日,汪国真将两份诉状送到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分别起诉爆“猛料”的女记者杨翘楚和《四川日报》、《江南时报》,要求索赔20万元,且要求三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3月1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天府早报》和《江南时报》刊发杨翘楚的文章《昔日辉煌成过眼云烟 大诗人汪国真为钱所困》。  相似文献   

12.
汤增璧是辛亥革命时期起过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活动家。他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黄兴加入盟会,积极参加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斗争。曾任《民报》副主编,并创办《江西》杂志,撰述文词,鼓吹革命。汤增璧早年所鼓吹的"排满"、"崇侠"以及"国民性批判与道德拯救"等思想,均在章太炎"依自不依他"的学说引导下发起和发展,最终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在上个世纪初的反封建革命运动中加以实践,从而成为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特别是汤氏的人世悲观说,不仅体现出汤氏思想的个人特色,同时也为章氏"依自不依他"理论的完善,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整个法国报业危机四伏,面临销售量持续低迷和广告投放量不断减少的双重危机,《我的日报》冲出重围,不仅盈利还不断发展新读者,堪称法国报业的一支奇葩,它立足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在符号暴力的作用下,通过议程设置提供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6):547-551
林几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法医学奠基人。他创办北平大学法医学教室任主任教授,创办法医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创办法医学杂志《法医月刊》,创办中央大学医学院法医科任主任教授;他引进现代法医学,规划全国"在重庆、北平、武汉、上海、广州、奉天建立6个法医学教室";他用现代法医学科学检案、教育学生,培养全国法医检验员班、法医师班、法医高师班,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他的"大法医学"发展理念、"实验法医学"观点、法医学鉴定文书公开的做法,以及敬业精神、个人品德和对法医学的理解,都在我国现代法医学发展史上留下深深地烙印,在当时乃至当代,都有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林几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名扬全集:法国行政法》《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下)》《王名扬全集:英国行政法、比较行政法》《王名扬全集:译著、教材汇编》《王名扬全集:论文、词条汇编》王老的著作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化。他曾说过,在他编写"行政法三部曲"时,都曾和这些国家的学者商谈过,征求过意见,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国家的行政法体例,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阐述、介绍,最后他确定按中国人的法律思维方式和思想习惯来编排和写作,就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种体例。所以他的著作不是简单的翻译和单纯的述说,而是在综合研究、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以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人大原主任段义和,曾对他的好友说过:"柳海平(段的情妇)忘恩负义,不识好歹!"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杀死这个情妇(见8月23日《检察日报》).……  相似文献   

17.
游聪 《政府法制》2014,(14):37-37
1941年9月,张季鸾逝世,蒋介石唁电中称:“季鸾先生,一代论宗,精诚爱国,忘劬积瘁,致耗其躯.”毛泽东、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吴玉章、林伯渠的联名唁电称:“季鸾先生坚持团结抗战,功在国家.惊闻逝世,悼念同深……”蒋介石、周恩来等国共要人,亲往丧礼吊奠.中国报业史上,有很多报业伟人,如王韬、梁启超、于右任、戈公振、张季鸾等等,但就观察敏锐、立论磅礴、专业精神与爱国精神,并在国内国际发挥重大影响者,应以张季鸾为第一人,他是报界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8.
严复(1853—1921)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贡献,在其西洋思想之介绍,而不在其本身之思想。”①也就是说,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贡献,不仅是因为他作为当时的维新派,办《国闻报》,写过《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和《辟韩》等著名论文,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更  相似文献   

19.
李润森,男,历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公安部科技局局长、公安部部长助理、全国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行业管理委员会主任,现任公安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是全国公安科技工作和安防产业发展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长期以来密切关注中国安防事业的发展,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推动宣传安防工作,他提议创办《中国公共安全》杂志并担任首任编委会主任,是《中国公共安全》杂志创办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见证人。  相似文献   

20.
夏敏 《政法学刊》2007,24(1):92-95
晚清创设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多仿效日本。日本人川岛浪速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最早的警察教育机构,他的《上庆亲王书》提出了近代中国警政建设比较完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