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委员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高校心理委员的角色及定位,探讨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并对当前心理委员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剖析了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针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客观实际,重视发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消积影响,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现代性建构,既需要把握现代性的基本要求,也需要把握大学生政治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从大学生政治心理与现代性的契合着手,探讨转型期大学生政治心理引导的有效性,并尝试提出多元背景下大学生政治心理现代性建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指标因素体系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文章通过对湖北100多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样本,针对850份"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问卷进行分析,建立了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式。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中,家庭结构和自我健康认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应激源水平,心理应激源通过负性情绪为中介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社会支持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在调查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路晓锋 《世纪桥》2011,(23):144-145
微博正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媒介。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兴起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注重学习的实用性,追求生活的便捷性,寻求交往的归属感,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微博在大学生中兴起的重要原因,在于微博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与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的契合:微博满足了大学生追求实用的学习心理,迎合大学生追求便捷的生活心理,实现了大学生追求归属的交往心理,暗合了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心理。  相似文献   

6.
周艳  单巍 《山西青年》2023,(20):196-198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梳理近十年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体系,策略,机制,以及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原生家庭等角色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具体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类研究中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培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以微信、微博等为载体的"微时代"到来为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培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关切大学生"管理社会"、情感交流、认同归属、自我成就的网络心理需要,回击网络心理问题,提出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培育策略,助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发展,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趋势和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8.
齐玥  韩丽丽 《世纪桥》2012,(1):108-109
要切实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机制。本文从设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委员制度的必要性、心理委员制度的优势以及心理委员制度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大力普及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韩伟 《世纪桥》2014,(5):17-18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真正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当前各个高校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韩伟 《世纪桥》2014,(6):47-48
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现象频繁发生,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刻不容缓。本文着重从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工作目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实践体系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结果显示对全国300余所高校43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值得重视,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可危言耸听;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最主要源于恋爱、交往、心理疾病、学习等方面;多数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缺少系统的危机干预专业培训;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秦晓晶 《世纪桥》2013,(3):57-58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团体心理辅导可使更多的大学生受益,共同分享生活经验,提高对自我的接纳,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产生的各种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也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对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背景、父母婚姻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婚姻矛盾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家庭因素。在分析和研究诸多因素作用的基础上对提升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提出建议和对策,从创建学生原生家庭档案、促进家庭和学校双向合力教育、帮助大学生创建自我抗逆系统着手,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系统的优化和完善,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建基础屏障。  相似文献   

14.
赵跃先 《探索》2012,(2):127-132
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是政治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政治认同感是政治心理形成和构建的重要前提。目前大学生对当前我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的认知现状,在政治认同上存在着差异与分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增强与政治认同危机的严重性并存。政治认同对大学生政治心理优化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是优化其政治心理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政治认同机制的生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视域下大学生政治心理构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结果显示对全国300余所高校43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值得重视,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可危言耸听;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最主要源于恋爱、交往、心理疾病、学习等方面;多数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缺少系统的危机干预专业培训;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赵春丽 《探索》2011,(4):135-139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消极的政治心理状态,对思想政治课有着固有的思维定势、心理偏见、心理排斥等现象,这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障碍。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既满足大学生对于关注自身成长的心理需要,又立足于改变大学生政治心理认知的偏见、盲从乃至拒斥的状态,矫正思维的褊狭,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唤醒大学生的政治和历史的敏感度与关注度,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申宇 《山西青年》2022,(5):181-183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及关系,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使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对安阳市3所高校2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和亲社会行为现状总体较好,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并能有效预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8.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通过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使心理委员能为同班同学提供心理援助,调整同学心理、调适同学行为,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班级心理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消费着眼于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节约资源,尊重环境,减少废弃物,并要求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大力推广绿色消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消费至上、享受至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对追求时尚、新潮的大学生消费群体产生了巨大的负现影响。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攀比心理、虚荣心理、享受心理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应多途径培植大学生健康的生态消费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心态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发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态是人的多种心理因素综合生成的心理状态,因其特殊性可以转化为心理能量,而心理能量的释放又可转化为心理力量。从这个层面而论,心态是一种能力。透析当前大学生诸多心态问题的引发原因,我们发现心理发展水平低下与心态能力欠缺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发展教育,着力提高其心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