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认同是以国家为最高指向的政治认同,它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和政治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政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多民族国家语境下,"国家认同"主要就是指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多民族国家由于自身民族构成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等原因,在国家认同上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给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审慎应对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重视和加强国家认同建设维护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代民族与现代国家这两个复杂的概念背后各自持有一套价值旨趣和伦理规范,导致现代民族国家内部始终存在着两种难以完全重合的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而这两种认同的矛盾直接引发了诸多国家治理的难题。同时,在全球化的强力冲击下,“公民”概念也无法继续作为一种连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效中介,必须探索一种团结多民族国家全体国民的新路径。而对以“文力”为代表的基于中国文化与历史基因的概念的深入研究,能够为世界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非我族类”思维惯性的国族整合之道。同时,对中国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有助于形成一种非“民族国家”模型的国家理论,这种新的国家理论指向的是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3.
葛数金 《学理论》2013,(24):385-38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意义重大,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欧洲集体认同日益成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关于欧洲集体认同的研究凸显出其重要性.哈贝马斯认为当前的欧洲正在向一种后民族结构过渡,在这一语境下,集体认同与民族国家认同之争成为了主导欧洲一体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因素.温特、哈贝马斯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学者分别从理论基础、现实条件和欧洲共性等方面入手阐释了集体认同的可塑性,而雅克·德洛尔、安东尼·史密斯等学者则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国家认同趋势.  相似文献   

5.
政治仪式的国家认同建构功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解决现代国家认同建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分析结果显示,学者们对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这一主题关注度持续升温,但大部分作者仍处于独立研究状态。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图谱的分析发现,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稳步发展和迅猛发展三个阶段,热点主题包括政治仪式的功能、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与路径等。从可视化分析结果来看,未来研究需要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并向多学科领域延伸。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1)
通过对青海地区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意识的调研,了解少数民族同学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意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如下: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利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平台,增强民族政策认知与认同;加强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的正面宣传,以客观、积极的形象引导青年大学生的观念与态度认知。  相似文献   

7.
王菲 《理论导刊》2012,(7):34-37
新疆跨界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意识膨胀、回归运动、民族分裂主义、跨国犯罪仅仅是新疆跨界民族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实质是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新疆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共生互融又冲突对立,从我国地缘安全的视角看,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在国家认同的建构中要充分尊重与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也包括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实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与互融,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国家认同是困扰多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边疆治理应将强化国家认同建构作为重要使命。在边疆治理中,公共政策作为基本治理工具,建构着国家认同的利益、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团结基础。公共政策对国家认同建构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审视边疆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存在着政策模式中稳定与发展关系失衡、族际主义政策取向、政策执行力不足、政策冲突、政策创新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边疆地区民众的国家认同。新时代边疆治理应不断优化政策,促进国家认同的持续、稳固建构。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建设在国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认同建设不同路径影响到国家政治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国家认同建设而言,传统意义上国家认同更多基于文化的意义,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帝国体系的解体以及现代国家建设内容的展开,国家认同建设实现了现代性的转换并被赋予了新内容。此时的国家认同融合了现代化过程中各种要素,不仅体现为国家对个人和社会行为的深入影响,而且也体现了国家的集体意识和有机团结,具有规范性、传统型和现实性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应以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和执政理念认同为前提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宗教信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历史文化认同需要破解的一个核心问题,政治体制认同必须明确在民主、国家形式以及社会与法的相容性等问题上的原则,执政理念认同的难点在于执政党如何有效回应当今社会的多元政治观,实现人们对于政治的回归,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既是新社会空间的构建过程,又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11.
香港特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维系问题可以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香港与内地同处大中华文化圈,本不存在文化认同问题,民族认同基础较好;但是,香港因百年殖民统治和国际自由港地位而身处经济全球化前沿,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较深,这造成港人对内地政治经济体制存在隔膜,进而影响了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及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这不利于文化认同的维系。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1)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社会必然存在着多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想发挥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必须能形成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在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否。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为国家认同做意识支撑;凝练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夯实国家认同的基础;构建核心价值观实践体系,为国家认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强化青少年国家认同是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契合,以国家认同为内核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历程表现出奠基、承接和新发展三个阶段的特征。主要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指导是根本前提,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根本原则,坚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衔接是基本保障,坚持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是基本精神。新时代,我们要继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经验,把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练就强国本领,践行报国行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在涉及国家和民族治理问题上,多民族国家维护和追求统一常常通过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来实现;而多民族国家要在这种统一中维持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则需要对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认真对待.如果说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在概念上的分离是认识民族认同独特性的必要,那么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在事实上的同一为加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4)
在全球化不可逆流的今天,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产生了严重的危机,由于西方的文化意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占据着重要地位,从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步履维艰。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给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大学生爱国意识逐渐变弱、国家观念逐渐淡薄等多种状态下,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变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发展的国家,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有利于构建强大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多民族国家在包括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纷纷解体,不断走向碎片化。不单这些国家,多数统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多民族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深受民族分裂势力的困扰。当前,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的分离、分裂运动,致使部分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族际政治整合问题,有些国家甚至有解体的危险。因此,多民族国家如何在维护其主权的同时整合内部各民族、如何将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不仅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国家与民族关系的阐释,论证了将民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分析单元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民族整合的制度标准:既能回应和保护民族权利,又能降低民族群体的政治主权要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需要开展学校语言教育,赋予各民族成员一致性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实现“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化,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5)
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思想阵地是否稳定,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否坚定。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家庭环境等因素。分析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制度建构与民族认同:现代国家建构的双重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国家建构是一项重要的未完成任务。本文从与前现代国家比较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并认为现代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与前现代国家不同,这产生了现代国家建构的两项重要任务:制度建构与民族认同。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制度建构与民族认同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传统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带来国家认同的变迁。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面临新的挑战。现代文化的现代性、公共性、社会性、参与性特征是增进国家认同的积极因素。对于政府来说,现代文化建设是维护国家认同的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