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狂人日记》中,"狂人"父亲的形象是缺席的,这使得此在环境下的父权处于缺失状态。这就隐含着一种内在的文化关联:狂人个性意识的觉醒正是以父权缺失为前提的,随着社会转型而来的西方新型教育也由于某种父权的缺失,获得了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机缘。然而,在沉重的"互相牵掣"中,小说最终以狂人由觉醒始、由再度被同化终的悲剧,彰显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的曲折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戴安林 《湘潮》2013,(2):4-5
从五四运动到中共一大,陈独秀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初步形成。在五四运动以前,陈独秀就已经认识到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罗斯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陈独秀力主使得中共在国共合作中获得一定的政治空间,但是又想保持自身对国民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如果在中国现代史上推举这样的历史人物——他的思想演变和人生阅历能够大致反映中国民主革命的艰难状况和曲折历程,陈独秀应是当之无愧的一位。这位早期中共领袖跌宕漫长的一生,向人们展示着无穷的魅力,也给历史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陈独秀与胡适的历史交往》,便是这些话题中极富特色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她是陈独秀的外孙女,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历经坎坷五次申请入党,终在晚年了却夙愿1998年7月1日,66岁的河南沁阳师范学校离休干部吴孟华,终于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2005年七一前夕,作为我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的外孙女,年已七旬却只有几年党龄的吴孟华在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心中依然只有一个念头:这一生的选择没有错!特殊的家庭背景吴孟华,1932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奶奶是陈独秀的亲姐姐。按当地习俗,她叫陈独秀老舅爷。20世纪初,陈独秀早期的革命思想不仅影响了大批志士仁人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  相似文献   

5.
长期的革命经历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陈独秀逐渐形成了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革命理念,成为一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另一方面,对中国劳动群众实际情况的了解也使陈独秀对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革命运动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陈独秀的群众路线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早期党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陈独秀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人物。除了犯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加入托派,他还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共最主要的创立者、民族气节的先贤……陈独秀即兴为去狱中探望自己的艺术大师刘海粟所作的对联"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可以说是他苦难人生高尚情操的写照。本书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将陈独秀的著作进行有机梳理、串联和整合,循着他革命和思想的人生轨迹,精选了其不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有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近代化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我们当代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国民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非常丰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他对当时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去反思、探讨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的伦理思想在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现代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将民主与科学引进中国,拓宽了伦理思想的内容,体现了"五四"时期的总的思想特征,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为伦理学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有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近代化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我们当代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国民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非常丰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他对当时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从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去反思、探讨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初,泰戈尔怀着沟通中印文化、复兴东方文化的愿望来到中国发表演讲,却引起陈独秀的激烈批判,其原因在于陈独秀误读了泰戈尔思想的本意.这种误读的产生,不仅由陈独秀的社会经历与思维方式等个人原因造成,而且还源于泰戈尔思想和行为本身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同时也是五四时期文化氛围影响的结果.陈独秀对泰戈尔的误读,可视为中国知识分子以先入之见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产物,不仅包括跨文化交流难以避免的"消极误读",而且还包括掺杂许多主观因素的"积极误读".陈独秀对泰戈尔思想的批判牵扯到人格评价,已经超出学术批评的伦理底线,应引起我们注意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1.
金怡顺 《党史纵览》2007,(12):33-35
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陈独秀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之一,其功绩和影响之大,世所公认.值得指出的是,陈独秀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表现了可贵的唯物主义态度和求实精神.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建党和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探索中形成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看法,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有着不解之缘,这一历史特征在陈独秀身上表现得格外突出."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几乎全部的思想和活动都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各种思想文化急剧变化。在此期间,陈独秀民主主义思想形成发展为比较完整的形态,并对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化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他的国防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军事问题的基本认识,对于研究评价陈独秀早年在联共(布)强势指导下放弃大革命的领导权,乃至他一生对国防和军事问题的看法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应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实际上是以共产国际六大的"第三时期"理论为依据的。陈独秀三次致信中央,对中央处理中东路事件的策略以及大革命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传统观点对这三封信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陈独秀丧失革命立场,形成取消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客观地分析,陈独秀的三封信尤其第二封信中虽然包含错误意见,但正确的、有价值的主张占主导地位。然而,当时的党中央认为这是陈独秀已沦为托派分子的标志,最终把它作为开除陈独秀出党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16日,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在安徽大学召开"陈独秀经济思想学术研讨会"暨陈研会第二届理事换届会.来自合肥、安庆、蚌埠、芜湖、马鞍山、淮南等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除选举产生了省陈研会第三届理事会外,着重讨论了陈独秀的经济思想等学术问题.兹将会议主要内容和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的陈独秀,思想极其丰富,而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其丰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来源、主要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考察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刘长林先生的著作《中国人生哲学的重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人生哲学研究》 ,撷取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三大流派在初创时期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作标本 ,条分缕析他们各自在人生问题上的理念、设计、异同、局限 ,进而全面透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赓续、调适、整合、变换。该书视野开阔 ,分析细微 ,具有开创性、系统性、前瞻性 ,极富启发性。首先 ,刘先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十几年来 ,刘先生一直从事人生哲学问题的研究。 1992年他在南开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 ,受导师方克立先生的启发与指导 ,明确了研究课题 ,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社会从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陈独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引领潮流的一位思想巨人,其社会变革活动与报刊活动密不可分。《安徽俗话报》作为陈独秀早期创办的报刊,是其阐述革命启蒙思想的最初阵地,蕴涵着他后来成熟时期思想的某些重要火花。  相似文献   

19.
刘仁静,1902年生于湖北应城县,与陈独秀次子陈乔年同年,是陈独秀理所当然的晚辈。从14岁起,刘仁静就开始接受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开始对陈独秀的思想追随。而行动的追随始自北京大学,刘仁静1918年考入北大,参加以陈独秀为"总司令"的著名的五四运动。此后,刘仁静加入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共一大,且与各地代表公推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开始了组织上的追随。1922年底,刘仁静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它的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所在.陈独秀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对列宁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在党内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