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蹄疫(FMD)是当今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家畜传染病。它可感染33种动物,主要危害牛、猪、羊和其他偶蹄动物。目前,世界多数地区均有本病流行。 虽然本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但由于产奶量下降和掉膘造成的损失,以及控制疫情蔓延所用的开支,每年可达数十亿美元。除此而外,疫病流行给农牧生产造成的混乱,国际市场的丧失,还要比直接损失高十倍。更为令人关注的是,各国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所以在权威性的《哈根家畜传染病》(1981年第七版)中,首次提出口蹄疫是一种政治经济病。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     
(一)病的概要和发生状况 口蹄疫在家畜传染病中是感受性最高、最易传播的疫病之一。自然宿主包括牛、猪、绵羊、山羊等主要家畜在内的偶蹄动物有三十种以上,其生态是多样的。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air-borne),对宿主动物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在突然发高烧的同时,在口、蹄、乳房周围等处发生水泡性病变,可见到明显的流涎和跛行。水泡迅即破裂,广泛出现烂斑,很快转向康复。但也有因细菌继发感染使病情恶化恢复很慢的情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 (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可以感染多种偶蹄家畜及野生动物 ,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 ,是影响动物产品 (包括动物 )国际贸易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 (FMDV) ,具有 7个血清型 ,型间互不交叉保护 ,型内各毒株间抗原变异大[1] ,这给FMD的预防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研究FMDV的变异及其机理 ,对更好的预防以至消灭本病有重要意义。1 FMDV的分子结构及抗原性1.1 FMDV的分子结构 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 (Picor navirdae)、口蹄疫病毒属 (Aphthov…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粮农组织兽医官小泽义博博士(日籍)来华访问。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北京市畜牧兽医学会的邀请,于1980年8月7日在北京做了有关家畜传染病的专题报告。重点介绍非洲猪瘟的发病现状、诊断方法和检疫措施,以及目前世界各地家畜传染病:口蹄疫、牛瘟、蓝舌病、传染性山羊支原体肺炎、牛肺疫、巴氏杆菌病、非洲马瘟等的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对于我国防止非洲猪瘟的传入,了解当今世界上家畜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加强动物检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材料是天津动植物检疫所根据小泽先生讲话录音和记录整理、归纳的。  相似文献   

5.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人类和家畜在自然感染疫病或人工接种疫(菌)苗后,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体液免疫的母源抗体(Ig)在人类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一些哺乳动物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初生动物,在禽类则通过卵黄传递给幼雏。这种抗体的传递对保护婴幼儿和新生仔畜以及幼雏抵抗感染疫病有着良好的作用。这在人类和家畜的多种传染病中,如猪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猪瘟、口蹄疫等都已得到充分的证明。但不容忽视的另一个事实即由于这种母源抗体的存在对婴幼儿和哺乳仔畜以及幼雏在一定时间内的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从而在儿童的免疫接种,除了一些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外,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概述了1971至1972年5月以前各种重要家畜传染病发生的情况。主要的如下: 口蹄疫:欧洲清除口蹄疫工作取得进一步进展,南美在整个大陆加强了疫苗注射工作。在亚、非国家,病毒定型的结果基本上与过去一样,新的情况是口蹄疫“世界咨询试验室”从送检材料中第一次证实了缅甸及象牙海岸的A型,沙特阿拉伯的O型,南非过去只证实有SAT 2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 ,FMDV)是一种小RNA病毒 ,主要引起偶蹄兽发生口蹄疫 (FMD)。其发病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畜生产性能迅速下降等 ,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 ,该病历来都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传染病之一。FMD十分顽固 ,一旦发生 ,就很难消灭 ,有的国家甚至在宣布消灭FMD后 ,仍会再度暴发该病。研究表明 ,这可能与FMDV能建立持续性感染 (persistentinfections)有关。所谓持续性感染 ,是指病毒在动物体内持续存活数月乃至多年 …  相似文献   

8.
(一)方法 经口补液就是非经静脉,而是经过内服补给家畜葡萄糖和电解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法的适应症:家畜绝食、腹泻脱水、严重感染、中毒、大失血及幼畜低血糖症等。试用方剂为: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1.8克、蒸馏水1000毫升。用量:马牛2000~3000毫升,猪羊500~800毫升。一般每4~6小时用药一次,每日2~3次。 (二)效果 1.腹泻脱水:家畜腹泻脱水的病症很多,严重而顽固的腹泻经常是一些传染病(如巴氏杆菌病、仔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disease ,FMD)是 1898年首次发现的病毒性动物疾病 ,因其发病凶猛 ,被国际兽医局 (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口蹄疫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 ,FMDV) ,主要侵害家养或野生的偶蹄类动物。作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口蹄疫不仅损害了发病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生产 ,还严重限制了国际和地区间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往来 ,素有“政治 经济病”之称。近年来 ,口蹄疫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地流行暴发 ,给疫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同一地区的流行毒株和以往流行毒株及其所用…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该病传播快,宿主范围广,发病率高,对猪、牛、羊等家畜养殖业危害极大,所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除了一些发达国家以外,大多数亚洲、非洲、南美洲国家都通过注射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由于缺少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注苗动物的有效方法,无法区分口蹄疫感染后康复动物(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带毒并使其他动物发病)和注苗动物,从而影响了各国之间活畜及畜产品的贸易,极大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兽疫局于1971年5月在巴黎举行了第三十九届大会。据70国家的统计,1970年家畜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点是:假鸡瘟876480个、布氏杆菌病27655个、口蹄疫23528个、狂犬病9643个、猪瘟8371个、结核病5012个、丹毒4541个、气肿疽2698个、羊痘825个、鼻疽139个、牛瘟33个、牛肺疫28个、马瘟13个。 大会就主要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情况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对其进行预防。近年来,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VeLsPs)疫苗由于具有天然病毒相似的结构、不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易被免疫细胞识别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蹄疫VLPs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poly(I∶C)联合ISA 201共同使用,以探究poly(I∶C)对口蹄疫VLPs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poly(I∶C)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以及IF N-γ、T NF-α和IL-4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更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进而保护动物机体免受口蹄疫病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3.
从口蹄疫病毒和其宿主两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原因,旨在为进一步阐明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的机理和降低持续感染对口蹄疫防控存在的威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法国《国际兽疫局学报》1969年第71卷第3~6期报导几种新的口蹄疫疫苗,安全有效,免疫力强。摘要如下: 口蹄疫A_(22)型病毒死疫苗 据报导,使用这种疫苗可保护家畜免遭口蹄疫的侵害,在疫区则可制止疫病蔓延,使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口蹄疫病毒和其他小RNA病毒的蛋白质功能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口蹄疫病毒蛋白参与调控宿主细胞凋亡平衡的作用,并对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影响口蹄疫病毒存活的因素、传播途径和最小感染量,口蹄疫感染动物不同组织、体液中口蹄疫病毒的带毒量和病毒存活能力,口蹄疫病毒在各类畜产品中的存活能力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各类畜产品传播口蹄疫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外家畜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除世界各地都有炭疽、巴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和猪的地方流行性肺炎存在外,在我们的亚洲邻国中,多数还有口蹄疫、羊痘、苏拉、猪瘟、狂犬病、鸡新城疫、鸡痘、鸡伤寒、鸡白血病和各种家禽的呼吸道传染病。印度还有牛肺疫。印度和阿富汗都有牛瘟,且曾于1969年蔓延到伊朗和巴林,1970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对口蹄疫 (FMD)防制十分重视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但近年来 ,本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流行 ,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 口蹄疫病毒和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 (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易感动物包括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和猪等 2 0个科的 70多种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猪和牛的临床表现最严重 (也有猪发病而牛不发病 ) ,羊只表现亚临床感染。在自然状态下FMDV可经消化道感染 ,经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数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即…  相似文献   

19.
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俗称“猪烂脚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猪蹄部间或鼻端皮肤和口腔、舌面粘膜形成水泡或烂斑。 本病在临床症状上与猪口蹄疫难于鉴别。血清学、生物学和病原学试验证明,与已知的七个口蹄疫病毒血清型无关,但和科赛奇B_5病毒(Coxsackie B_5 Virus)能发生血清交互中和反应,生物学和病原学特性等亦与之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连年暴发口蹄疫;我国西南边陲地区贸易活跃,役畜和种畜往来频繁,多次引起口蹄疫暴发流行;1997年我国台湾省暴发猪口蹄疫,至今尚未彻底扑灭,严重威胁着大陆家畜的安全。由于家畜口蹄疫具有极迅速传播的特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又如此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