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模式转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迫切任务.本文剖析了发展模式的困境,指出了和谐对于发展模式转型的意义;结合杭州市"和谐创业"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归纳"和谐创业"的三个重要方面及其特点,重点分析其制度条件和形成过程,并总结了"和谐创业"与发展模式转型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戴蓉 《江淮》2012,(7):24-25
崛起振兴风正劲,"三化"大潮涛声急。当前,我省"三化同步"发展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全省上下合力拼搏,只争朝夕,江淮大地青山绿水妖娆,城乡一体和谐,发展日新月异。"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三化同步"发展,符合安徽发展实际,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必将引领安徽向着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之路阔步前行。工业主导,加快新型工业化振  相似文献   

3.
马斌 《党的建设》2012,(8):13-13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陇的进军号角,开启了新起点上实现甘肃崛起跨越的新征程。宁县要坚持用党代会精神凝聚力量、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在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中谋求大作为、实现大突破,奋力打造甘肃“东翼”发展核心区和全省经济强县。  相似文献   

4.
杨景明 《探索》2004,3(4):8-10
20世纪80年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基本特征。邓小平的“和平发展观”就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 ,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转型的稳健性、和平性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 ,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本文主要从苏联兴衰的历史轨迹和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崛起道路的比较研究 ,分析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13,(21):9-11
在创新发展理念上的认识与实践,主要体现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与正常发展的国家相比,转型期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既要进行体制转换,又要在保持经济增长条件下实现和谐发展,因而会遇到超乎寻常的困难.转型国家的实践表明,保持经济增长与和谐发展是经济转型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在转型中持续增长,在持续增长中和谐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转型进程.为此,需要不断校正转型目标和方式,探索合理有效的转型模式,应对转型期的各种挑战,推动经济转型与和谐发展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定州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树牢五大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通过治污染、促转型,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王玉斌 《江淮》2012,(4):31-32
和谐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滚滚潮流,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题,是推进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途径。和谐发展贯穿四条经线一是发展为上。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下,亦步亦趋只会拉大差距,惟  相似文献   

9.
转型发展需要扎实的文化根基,高校作为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转型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包括整合多元文化、传承和谐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实施人文教化等内容。整合多元文化要牢固树立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一元性和高校文化建设多样性的理念;传承和谐文化要发挥和谐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个性发展、凝聚激励人心等方面的功能,使和谐文化成为转型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文化组成部分;建设先进文化要使高校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孵化器”的重要功能;实施人文教化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 《江淮》2012,(1):25-26
时值隆冬,不久前闭幕的省第九次党代会,却悄然携来春的讯号。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广袤的江淮大地已然奏响奋进崛起的时代强音;"切实把全面转型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  相似文献   

11.
实现领导干部发展思路的转型升级,为本地经济发展选准正确的路径;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发挥领导干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组织、推动作用;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领导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率先崛起、富民强市的水平;改进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营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2.
"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切实把全面转型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不断夯实兴皖富民的强大物质基础。一时间,"转型"成为全省上下热议的焦点,各地纷纷找准特色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在转型发展中大胆探索、积极作为,收获了不少新思路、新经验和新亮点。让我们来听听各地转型发展心得。  相似文献   

13.
方西屏 《江淮》2012,(2):15-16
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开放型经济发展令人瞩目,为全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十二五"新起点,安徽外向型经济将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  相似文献   

14.
4月30日至5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视察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总书记对河南未来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和要做好的五个方面工作,对我们商丘同样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落实胡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动力,立足商丘实际,充分利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河南实施中原崛起战略的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商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和谐新市,力争跨入中原崛起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5.
雷厚礼 《当代贵州》2007,(16):27-28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时代――发展时代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姜有为 《新长征》2012,(6):13-15
今年是加快辽源转型发展特别关键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立足市情,与时俱进,创新抓好转型发展措施落实,加快创建全国转型示范市,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幸福和谐的新辽源。  相似文献   

17.
牛青山 《前线》2014,(6):97-99
<正>石景山区于2006年启动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转型,经过七年的克难奋进、艰苦爬坡,胜利实现了首钢涉钢产业的平稳搬迁、安全搬迁、和谐搬迁,为首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全面转型和科学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绩,目前已经度过了最为艰难的阶段,也就是转型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胜利走出了低谷,进入到在更高水平上谋求发展的新的历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本质是绿色现代化。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绿色经济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胡伟林 《新湘评论》2013,(23):33-34
湘潭作为伟人故里,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成员,省委省政府部署率先发展的地区之一,地位特殊,发展的责任重大。但发展不够仍然是湘潭当前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问题,若不强劲崛起,就会一极塌陷。在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湘潭必须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在全省第一方阵中实现强劲崛起。  相似文献   

20.
金维加 《江淮》2012,(12):30
近年来,来安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认真谋划新思路,重点在建设实力来安、生态来安、和谐来安、幸福来安上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快速崛起的"实力来安"。做强特色工业。实施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家规模企业"三百"培育计划,主攻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扶持大产业、构建大平台、开展大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