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脑成像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眼动技术以及通过对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证明,大脑对面孔的识别存在特异性的认知加工机制,并且对于熟悉和陌生面孔的识别也存在差异。无论被试承认与否,都可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这种差异进行记录与比较,从而对被测人是否"认识"某人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面孔是一个汇聚着诸多个人信息的指示器,其在欺骗识别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由面部特征而产生的对性格特征、情绪状态、面孔吸引力以及可信任程度的评价.本文主要从面孔长相、眼部特征和面部表情等三个方面对欺骗识别中的面部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面部长相对欺骗识别者的影响、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个体差异和面部表情识别的文化差异等三个方面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辨认过程中,提取辨认人对犯罪行为人的面孔记忆是一项不易的工作,这是由于辨认人对犯罪行为人面孔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受到主客观因素的诸多影响。刑事诉讼法于2012年修改后,辨认笔录从"一介平民"跻身至"法定证据"种类行列之中。为了保障辨认的准确性,侦查学与认知神经科学进行跨学科合作意义重大。ERPs技术以面孔图片作为刺激,通过对辨认人实验测试,分析其特定的认知脑电位,以排除影响辨认准确性的负性因素,增强面孔再认的可靠性,进一步明确犯罪嫌疑人与案件事实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完善与证据规则相关证据制度,一是实行对使用科学技术手段侦破刑事案件的激励制度,以扩大科学证据在刑事侦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二是实行“侦鉴分离”、“勘鉴分离”的证据收集、认定制度;三是实行完善“专家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5.
每次的不经意抬头中 再也见不到您熟悉的面孔 那苍白的脸 疲惫的眸 还存在我深深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6.
专家证人制度是各国证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进行证据立法和构建这一制度时,应整合现行法中原有的制度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吸收与借鉴其他法域的经验和做法。具体说,主要是围绕专家意见的证据资格、委托专家证人的主体范围、专家证人负有的义务、专家意见的异议、专门诉讼必备专家证人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7.
专家证人制度是各国证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进行证据立法和构建这一制度时,应整合现行法中原有的制度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吸收与借鉴其他法域的经验和做法。具体说,主要是围绕专家意见之证据资格、委托专家证人的主体范围、专家证人负有的义务、专家意见的异议、专门诉讼必备专家证人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8.
李超 《海南人大》2012,(5):22-23
2012年3月5日这天艳阳高照。阔别省财政厅一年多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海波在有关领导陪同下到省财政厅调研。在调研座谈会上,陈海波的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坐在熟悉的位置,面对熟悉的面孔,听着熟悉的声音,陈海波倍感亲切。他说":离开财政厅到人大工作一年多一点儿,今天回到工作  相似文献   

9.
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对证据种类理论研究的不断细化,鉴定人作为证人的制度在近年来已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并且,讨论的视角逐渐从国内转向了国外。英美法系中专家证人在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应当与证人相同;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资格只采取鉴定人主义基本原则;英美法系国家中专家证人与一般的证人一样,在承担出庭作证义务方面与普通证人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差异。国内借鉴英美法系中的专家证人制度,确立了重塑鉴定人性质;明确鉴定人资格;规范鉴定人选任;严格鉴定人出庭。  相似文献   

10.
警犬气味识别结论的证据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犬气味识别是指侦查人员从犯罪现场提取嗅源,让警犬嗅闻,然而与被告人身体气味进行对比,以确定被告人是否到过犯罪现场。警犬识别结论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据力,但警犬识别过程涉及到对案件本源信息的两次解读,而这两次解读又均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警犬识别结论的证明力存在着缺陷,在诉讼过程中应当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中对证据的认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任何一种证据规则得以确立,必须具有自身的价值基础:要么能发现案件真实,要么能保障人权,或者两者兼具。我国理论界普遍主张以物证中心取代口供中心,认为这样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保障人权。物证中心规则和口供中心规则都属于证据中心规则中的一种,都带有证据中心规则的先天缺陷。靠证据中心规则的自身嬗变,是很难克服其固有缺陷的。证据中性规则则为可取,它不承认证据的预断效力,主张任何证据的证明力,在接触案件之前都是不定的。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警察机关“四难”现象的公共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难”现象即指“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警察机关“四难”现象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不能简单归因于警察素质偏低。“四难”现象有助于警察获得权力寻租,有利于警察减轻工作负担,是警察体力透支与心理压力的外在反映,是行政机关和垄断行业的通病,而向上负责,无需向下负责的体制也促使“四难”现象的产生。对此,“四难”产生的公共管理根源可概括为:警察严重短缺是人力原因,警察服务训练匮乏与服务内容宽泛的矛盾是技术原因,公众对警察服务的需求无限性与警察资源的供给有限性是资源原因,服务型公安行政模式的未建立是制度原因,缺乏市场竞争是动力原因。所以,必须运用公共管理的手段来解决“四难”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拍摄彩色背景上汗潜指印时。传统的方法是在汗潜指印上刷显有色荧光粉.再利用紫外线作为激发光源激发有色荧光粉发出荧光图像的照相方法采加以解决.这种方法是在汗液指印比较清晰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反侦查意识的增强,案犯在现场遗留的清晰痕迹物证将会越来越少.因此,提取现场疑难痕迹物证特别是在复杂背景上的汗潜指印将成为刑事技术人员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本文探讨的就是在复杂背景上的汗潜指印用传统紫外荧光照相法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再加用分色照相的方法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京城市社区媒体的状况,课题组从居民和居委会两个层面,对六个典型社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居民普遍对社区媒体概念陌生,缺乏热情和关注,但社区居民的群体结构及角色认同,居民之间缺乏日常交流的现状,以及获取新闻信息主渠道的变化等,都在客观上要求社区媒体的存在和发展。社区媒体的优势是服务性强,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和健康问题。多数居民仍期待街道社区成为媒体的主办方,但目前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能力结构难以适应媒体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很多冤假错案都是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造成的,为制止冤案频发,提高审判质量,"两院三部"共同出台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它强调了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完成了我国刑事诉讼理念从单纯的"反对刑讯逼供",到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转变,但是该规定在执行时还将面临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研究跨区域系列犯罪案件证据体系问题,是打击跨区域系列犯罪的重要环节。跨区域系列犯罪案件证据体系存在难以收集证明力强的证人证言等诸多问题。针对证据体系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建立健全公安机关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制度,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证人心理的研究,提高询问的科学性、技巧性和完善相关立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并不理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观因素是对兼职专业教师队伍认识不到位,客观因素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遇到现实困难。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应从深化对兼职专业教师的认识入手,正视实践中的困难,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摄(录)像机面对物质的真实的结果,是貌似神离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虚幻性、仿真性、主观性、煽情性,使影视成为现实人最感亲切又最令人着迷的艺术.现实人需要虚幻,却不能沉入虚幻,因为最终我们仍要面对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侦查人员的执法素质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侦查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侦查人员的素质状况,要应对挑战,核心问题在于提高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自白补强证据规则之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白补强证据规则对于解决疑难案件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但我国对该规则的运用尚处于经验层面。补强证据须独立于被告人供述且有证据能力,补强的对象是被告人供述。被告人的主观方面不应要求补强,犯罪的客观方面应采“实质说”,而专门性知识的引入是被告人与犯罪行为人的同一性补强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