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底《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出台,为社会主义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学院是培养统一战线学人才的高等政治学院,做好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是社院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当前统战学人才培养存在吸纳途径单一、转化渠道不畅、生源结构不均等短板.正确认识这些短板,从政策、教学和宣传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畅通衔接渠道、优化培养体制,为统一战线的长足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和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统一战线学科发展和统一战线工作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问题,是今后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是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与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社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院共识教育的重要基础,是社院良好形象的重要彰显,是社院为统战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社院吸引人才的重要洼地。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对社院学报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社院学报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社院学报应多措并举,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学院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与新时代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与党对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相一致。坚持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的密钥。遵循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人才培训规律是构建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的基础。要正视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人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统一战线人才培训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推动统一战线学的学科建设工作,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和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统一战线学原理》专家咨询论证会于2015年7月5日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会议由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房剑森主持。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姚俭建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李金河教授、沈桂萍教授、徐锋教授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党外人士的联合党校,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形势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学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部门要重视社会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研究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学院发展的各种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促进社院作用的发挥上做好组织、宣传、培养、协调工作,真正把社会主义学院建设成培养统一战线人才、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统一战线思想教育、统一战线团结合作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完善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颁布,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对繁荣和发展统一战线理论,落实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各领域的工作方针、政策,都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因此,应认真把握相关问题,科学设置统一战线学学科体系,通过打造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编写学科精品教材等措施,推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统战学,是统一战线建设研究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确立统战学学科地位,是深化统一战线法宝规律性认识、实现统一战线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统一战线文化自觉的迫切要求和推动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的迫切要求.目前,随着统一战线建设科学化的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展开,确立统战学学科地位的基本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统战学学科建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努力探索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办学路径与方法,确立具有社院特色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确立培养新一代党外干部教学内容和体系,有利于培养统一战线人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作用,是加强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学科意识对学科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在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进程中,应该而且必须培养和强化其学科意识。培养学科意识是领悟统一战线学学科宗旨、明确统一战线学学科定位、培养统一战线学学科归属情感的需要。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包括整体意识、学术意识(研究意识)、学科归属意识、与时俱进意识和对话意识。我们要积极搭建各类科研平台,大力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和增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统一战线学学科意识,促进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学科建设是社会主义学院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学院要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精品课程,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质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组"在院领导强有力的支持下,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共识、用重点攻关的方式推进了统战学学科的建设。回顾和总结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对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推进统战学学科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 2月份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会议 ,是社院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把社会主义学院建成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 ,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社院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也是社院作为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所肩负的重任。培养统一战线人才是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中心 ,一切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培养统一战线人才 ,最具特色的是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教育和武装培训对象。深入地掌握和了解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在。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 ,我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专业化是指按照学科专业的思路和标准,对办刊基本定位、编辑出版全程、办刊要素资源进行专业化设计、重组、打造的变革过程。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的专业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统一战线学的学科水平。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专业化建设的内容依据是统一战线学学科体系,包括统一战线学原理、统一战线思想史、统一战线史、统一战线工作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专业化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呈现统一战线领域基础性、重要性、前沿性问题的研究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专业化建设,要做到学科定位专业化、策划约稿专业化、审稿编辑专业化、编辑队伍专业化、编辑机构专业化、传播推广专业化、办刊保障专业化。  相似文献   

15.
监狱学人才是监狱学学科建设的软实力,监狱学学科建设需要具有责任感和独立性的复合型研究人才。为此,本文提出了监狱学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分析了目前监狱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面临的双重困境,探寻了监狱学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期对监狱学学科建设及监狱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作为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以反映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为主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具有统一战线人才的培养功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功能、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教育功能、中华文化的传播功能和统一战线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作为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以反映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为主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具有统一战线人才的培养功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功能、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教育功能、中华文化的传播功能和统一战线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推进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统一战线理论工作者的头等重要的任务.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增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使命担当,强化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问题导向,提升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岁末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会议,是社会主义学院建院48周年以来的第一次盛会,会议颁发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要把社会主义学院建成培养统一战线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与时俱进,开创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值此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建院5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向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统一战线教育事业中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社会主义学院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在培养统一战线人才、推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建院50周年来特别是我市直辖以来,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重视和关心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爱国、团结、民主、求实”的良好校风,努力探索办学新路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统一战线三支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