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ynthia Hawes 《The Modern law review》2010,73(1):130-140
This note analyses Yearworth v North Bristol NHS Trust , in which the Court of Appeal accepted the existence of property interests in parts or products of the human body and considered the applicability of chattel torts where interference with such interests occurs. The writer questions whether the Court's decision to extend the law of bailment in the case was necessary, or whether the law of conversion or negligence should be available as the more appropriate causes of action. 相似文献
2.
利益平衡论:穿行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经济社会,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1,利益是人类历史变迁的根本动力。本质上,分配、协调与平衡各主体的利益是法律规范的最重要价值判断与考量。以至于利益法学派代表人物赫克、惹尼等认为最大满足当事人意愿的方法是“在正义的天平上认识、衡量所涉及的利益,并根据某种社会标准去确保其间最为重要的利益的优先地位,最终达到可欲的平衡”2。鉴于利益范畴在规范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利益考量与利益平衡日益成为法理学与各部门法学不可回避的命题,众多学者分别对此展开了系统研究。如罗豪才先生提出的行政法“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产权式酒店是投资者购买酒店客房产权,依分时度假方式与酒店管理者签订委托管理协议,获得限定的使用权限和经营收益的旅游房地产经营模式。产权式酒店之产权是一种弱化所有权属性的有期产权,在运营中存在"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的分离,具有信托制度上的转换权能,本质上是一种不动产使用信托受益权。因此,应当完善信托登记制度,将产权式酒店的委托经营合同定性为信托合同,构建和完善产权式酒店的典型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媒介完成了由现金等实体性财物到以数据化形式呈现的虚拟性财产性利益的变迁。基于有体性财物与数据化财产性利益在获取方式、存在形态及支配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不应直接套用以有体物为核心构建的传统刑法占有理论来分析财产性利益的占有问题。鉴于虚拟本性,数据化的财产性利益本身不会发生物理性的占有转移。但是,财产性利益转移的本质是法律关系的消灭与生成,权利人可以借助相应法定凭证作为媒介来控制支配财产性利益,进而完成财产性利益的占有转移。肯定财产性利益的占有不会导致刑法占有的过度观念化,也不会破坏盗窃罪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在肯定财产性利益占有的基础上,应将财产性利益纳入我国盗窃罪的对象范畴,这不仅符合刑法体系解释结论、契合数字社会发展趋势,而且与我国的定罪模式相吻合,也符合我国关于财物犯罪的体系规定。 相似文献
5.
确定信托财产所有权须考察信托财产流转全过程。参加这一过程的法律角色不仅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还有财产接受人。信托行为由财产管理和财产转移两个法律行为组合而成,相应形成信托财产经营管理法律关系和财产转移法律关系。信托财产经营法律关系的主体为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此三主体对信托财产均无大陆法意义上的所有权;财产转移法律关系的主体为委托人和财产接受人。信托成立前,信托财产归属委托人所有,信托终止后,信托财产归财产接受人所有。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的运用形式有转让、许可、质押以及信托等多种形式.知识产权信托作为知识产权运用的一种形式,目前不占主导地位.与其他形式一样,知识产权信托的展开首先需要界定知识产权的市场竞争价值.知识产权信托虽然会带来其特有的法律问题,但是相比其他形式来说,信托不仅可以规避破产风险,还可以通过暂缓对知识产权的市场竞争价值作出评价的方式,客观上起到推动知识产权运用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694年,法国学者Andre Cheviller在一本叙述印刷起源的书中阐释道,“创作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荣耀和公益。通过写作来做生意从而获得利益,意味着把作者降到一个批发商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9.
审视美国财产法理念的变迁路径,可发现其演变规律是,从建立在近代科学革命对古代和中世纪有机论的批判中产生的机械—原子论主导思想模式基础上,向现代新的整体论思想模式发展。即在18、19世纪,美国财产法理念强调个人财产的绝对权利;进入20世纪后,则强调个人财产权的社会责任。但实际上,在财产法理念的发展史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共存的,虽然对个人或社会利益的强调在每个时期各有所重,但其基本趋势是走向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平衡,而最终目的是追求每个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11.
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与平衡--关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法理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公共健康和知识产权冲突的思考案例1:跨国医药公司与南非的贸易争端1 南非有470多万艾滋病毒携带者,每天就有1700人被感染(其中婴儿200个)。然而,几乎所有关键的治疗药品均处于专利保护之卜,且其价格是通用同等药品的 相似文献
12.
Lucy Series 《The Modern law review》2016,79(6):1101-1115
In Wye Valley NHS Trust v Mr B the Court of Protection decided that it was not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Mr B to receive amputation surgery against his will, notwithstanding that he would die without the treatment. The judge met with Mr B in person and his best interests decision placed significant weight on Mr B's wishes and feelings. This case note considers this influential case in the context of ongoing debate about the place of wishes and feelings in best interests decisions under the Mental Capacity Act 2005. It considers the history of the best interests principle, its interpretation by the Supreme Court in Aintree University Hospitals NHS Foundation Trust v James, ongoing debates about its compatibility with Article 12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recent proposals by the Law Commission for statutory amendments to the Mental Capacity Act. 相似文献
13.
财产罪的保护法益之上存在所有权说、本权说与占有说的对立。所有权说、本权说存在保护范围过于狭窄的弊端,占有说又存在保护范围过于宽泛的缺陷,处于本权说与占有说之间的修正说成为主流立场。占有原为所有权的权能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已具有独立的价值和地位。不过,并非所有的占有侵害都成立财产罪,基于占有说的立场必须对财产犯的保护范围作出适当限制以合理划定财产罪的成立范围。合理对抗本权的占有是我国财产罪的保护法益。 相似文献
14.
从欧盟个人数据保护相关立法的变迁可以发现,个人数据从隐私权保护的传统模式开始出现向财产权保护模式过渡的迹象。这并不意味着数据产业界的新机会,而是调节数据主体与数据控制者之间日益失衡关系的新尝试。财产权保护模式有着隐私权保护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却也存在权利定性和范围界定上的困难。与非个人数据更为鲜明的财产属性不同,个人数据上的民事权益应该构建为一个以数据主体的财产利益为基础、以数据控制者对个人数据的占有利益为核心的财产法益体系。数据控制者及其义务作为个人数据财产法益体系的中心,才能在保护数据主体和发挥数据效用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委托财产依财产公示制度转移于受托人的财产管理委托,以受托人是否受制于委托人控制为标准,可分为财产独立管理委托和财产代理管理委托。财产独立管理委托系委托人为实现其某种目的与相关意愿,将其一定财产依财产公示制度转移于受托人,受托人仅受委托人设立委托时表示于外意思管辖,但意思表示可能存在若干空白的财产管理委托。财产独立管理委托与信托具有同一性,其中委托目的明示的财产独立管理委托与明示信托具有同一性,委托目的默示的财产独立管理委托与默示信托具有同一性。中国的过去和现在都客观存在大量的信托实践,信托制度具有民法化的实践基础。对物权概念为信托制度融入民法典提供了理论基础;《加拿大魁北克省民法典》为信托制度融入民法典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论公共利益与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利益需要构成限制私有财产权的理由。保护私有财产权,必须防止公共利益的无限扩张及公共利益的误用与滥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遵循利益衡量原则、比例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协调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并借助于宪法解释制度明确公共利益的涵义,通过具体立法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保障公共利益设定的合宪性。 相似文献
17.
Property Rights in Endangered Species: The Wolverine Ca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candinavian wolverine is a predator that kills many reindeer belonging to the Sami, the indigenous population of northern Scandinavia. The wolverine is also an endangered species. Hunting is, therefore, illegal. The intended conservation is ineffective, however, due to poaching.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a property rights regim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dangered wolverine. We also want to contribute to a solution to a long-standing conflict between the urban South and the North of Sweden. General conditions essential for an efficient protec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by property rights are outlined. In the suggested regime Sami villages with reindeer herders as members become the owners of the wolverines. Reindeer breeding and wolverine protection thereby become joint operations. Remuneration for wolverine protection will be received from the Swedish State that pays for wolverines living in the grazing area. The system can presumably be financed by a redistribution of current subsidies to the Sami. 相似文献
18.
受托人分别管理义务的内涵应包括受托人将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以及不同信托的信托财产相分离和将信托财产进行标示两方面内容。受托人的此项义务已能实现信托公示的目的,信托法不必另行规定信托公示制度。对受托人的此项义务能否以信托文件予以排除,应区分受托人将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分别管理和受托人将不同信托的信托财产分别管理而论。对受托人违反此项义务的损失赔偿责任,宜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受托人违反此项义务获得利益的,委托人或受益人应有权请求将其归入信托财产。若受托人未对信托财产进行标示,委托人或受益人应有权要求其履行标示义务,但不得以该财产为信托财产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19.
略论物权法与被拆迁人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树立了平等保护私权的理念,明确了征收拆迁应予补偿及补偿的原则,有利于被拆迁人权益的保护。征收是一个行政法律关系,拆迁补偿则应是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应在《物权法》中明确国家是征收及征收补偿的唯一主体,进一步完善征收补偿的原则,以真正落实《物权法》的私权保护观念,切实雏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原产于英国的信托制度,在信托财产利益与信托财产收益相分离的基础上,以其财产管理职能、长期规划性和适用空间的无限弹力性等特殊功能而被我国予以引进,但是,习惯于用大陆法系的法律理念来思考和理解民法制度的中国法律体系要接受充斥英美法系烙印的信托制度,其首要法律障碍便是信托财产上并存的双重财产权与大陆法系的"一物一权"原则的法律冲突.解决该问题的出路在于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突破传统民法体系寻找出路.即按照财产利益与财产归属分离的"二元论"思想设计信托财产权,确认其物权和管理权的双重法律属性,并赋予其组合性权利内容,让其服务我国的信托制度,推动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相应地,以信托财产权为核心,重新定义我国的信托制度,还其应有的法律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