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制度观的构建蕴含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中,法国大革命"新时态"与德国政制现实"鸿沟"使马克思拷问社会制度现实,从"劳动异化"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以"政治经济学批判"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之真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制度观中,"制度"为"一体两面",既揭示了社会制度本质,又阐释了资本主义制度"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为东方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提供深刻指导,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当代政治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依托区块链技术逐渐兴起。但现有的中心化的监管体系对于"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还存在较多盲区。同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首次代币发行也因此造成了混乱局面。在简要介绍区块链技术基础上,厘清比特币和首次代币发行的风险,揭示比特币的法律属性,指出首次代币发行在包含比特币等数字支付手段的风险之外放大传统融资风险,提出行政监管模式和经济刑法规范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和政治战略中,空间、自然、城市化进程在资本主义扩大生产、再生产和社会主义转型理论中,几乎处于边缘地位。尽管如此,城市仍然是孕育反资本主义斗争和"社会—生态"冲突的温床,为解放性的"社会—生态"转型理论及实践提供了试验空间;城市是管理推动资本流通过程不断革新的创造性破坏的关键。通过探讨解放性平等主义政治运动是如何与城市政治经济转型、政治生态转向相结合的,展示了空间、城市化及其在"社会—生态"转型过程中维持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建构阶级斗争动态格局中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型为背景 ,通过 180 4年《法国民法典》与 190 0年《德国民法典》的比较 ,揭示了190 0年《德国民法典》在物权、债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等领域确立的崭新的民法原则 ,并阐述了《德国民法典》创立的一般条款体系。试图通过这些 ,从一个角度说明 190 0年《德国民法典》在民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与法国文化传播存在明显逆差的背景下,创新中国对法跨文化传播模式势在必行。本文基于空间媒介观的视角,认为中国对法跨文化传播可以充分利用法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象征性、多元性和链接性等特征,通过中国文化丛的"整体植入"、中国元素的"逐步渗透"以及在法华人的"个体表达"三类传播形式,达到彰显中国文化身份、创新文化内涵、融入法国语境及实现情感链接等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为我们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新的素材。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今时今日,民族国家疆界逐渐被打破,而离世界"大同"尚且遥远。在对"新世界"的秩序进行严肃思考后,施米特认为,大空间作为介于民族国家与全球共同体之间的新的政治单位,将在国际法律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发挥重要的功能。大空间理论以"大地法"为思想基础,与代表国家以及对抗普世主义的不干涉原则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随着中国从灾难深重的历史中走上复兴之路,到实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再到整个亚洲在国际交往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施米特的大空间理论对此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总是与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工作较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心工作向社会组织开放,社会组织为中心工作服务。这就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吸纳";通过吸纳,政府预防了社会组织发展成为体制外的力量,社会组织则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基本的发展前提和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直接动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社会组织确立了社会地位,社会管理和和谐社会建设确定了社会组织的协同角色,协商民主则拓展了社会组织的功能。通过政府"政治吸纳"来获得发展的空间,这是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特殊道路,也是适宜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由消费主导与控制的社会,消费从获得物质需求满足的方法蜕变成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手段,成为一种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调节机制。后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统治者正是通过消费这种新型隐蔽机制重建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为资本主义的统治进行合法性辩护。鲍德里亚通过对以"符号消费"为载体的消费社会运演逻辑的论述,揭示了资本主义消费的意识形态本质,为反思当今消费的内在本质、唤醒人们的消费自觉、构建健康的消费社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两个决不会"理论则指出了这一历史趋势变成现实的条件。依据条件具备的程度,资本主义可能通过三条路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二是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社会性质突变的形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政权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一系列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居住现实进行了实地考察,猛烈抨击了资本社会的居住失义现象,对资本逻辑这一造成居住空间失义的根源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恩格斯找到了实现居住空间正义的途径。恩格斯的居住空间正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的光辉典范,其深刻把握了居住空间问题的本质,超越了以往一切关于居住空间问题的学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恩格斯的居住空间正义思想也必将为我们满足人民对美好居住空间的生活需要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这次西欧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但收益颇大.我们不仅目睹了二战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也透过这一发展与变化,初步感受到了市场经济体制对这些国家战后经济的复苏、启动、振兴的积极作用.此行对我触动最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部门工作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3.
区别于传统媒体,网络议程设置功能具有范围多元化、主体多源化、主题多变化、控制多极化等特征,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环境的再构具有如下影响:去"中心化"、去"主流化"、去"稳定性"、去"权威性".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环境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关注城市化过程中的政治与经济过程,并分析"小产权房"现象背后的制度实质。我们认为:城市化是空间商品化和空间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中国既有的分配格局和市场结构造成了挑战,但也带来了历史机遇。"小产权房"反映着中国地产"非正规市场"中的私人行动者试图挤入"空间商品化"分利格局的过程,它挑战了既有的生产及分配规则,引发了诸多困境。如果承认这种"挤入",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在一些领域的被分割,会带来连锁反应,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统一的、单一制政治模式。如果不承认这种"挤入",就意味着空间生产中私人权利的不完整。中国和美国等土地私有国家面临不同的困局,要跳出困局需要放下表面化的意气之争并作理论层面的厘清。令人感叹的是,与困境同行而来的还有契机,"空间的商品化"让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制力量携带了更大的资本动员能力,这种强制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有效防止贫富分化并促进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5.
近代法国在小块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发展农业资本主义的"革命范式",不仅剪断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翅膀,而且严重地阻碍和拖延了传统农业国转向现代工业国的历史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农业资本主义转型的主要途径和特征是家族化、商业化、资本化、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公司化、社会化、合作化、农民职业化交织在一起,既保持了欧洲大陆地区农业生产的传统特点,又顺应了当今世界农业国际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福斯特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者,他从社会生产方式、技术、文化等层面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以转变资本主义现有的生产方式、彻底改造资本主义的国家权力结构、培育新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政治战略。他的生态政治思想对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战略,主要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但是,中国并没有放弃资本主义市场,关闭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大门,而是在美国禁运的夹缝中竭尽所能地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贸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政府的重点是尽可能地从资本主义世界抢购抢运物资。战争爆发后,面对更严厉的禁运,中国政府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采取重点突破、以民促官、以货易货等策略,发展了与英国、日本、法国等多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的封锁。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是分析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立足于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批判,阐述了以资本为主导的世界历史发展,推动了全球空间的形成;以工业化为动力的城市化推进,激化了城市空间的矛盾;以货币和交换为特征的商品经济,改变了农村空间状况等一系列关于社会空间的观点,为我们研究城市化空间和全球化空间,解决当前中国城镇化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存在着"两幅图景"和"两种裂变",即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相对繁荣和全球资本主义的困境、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挫折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迎接挑战的改革和开创的新局面;世界资本主义内部出现的深刻的价值裂痕、世界社会主义内部两种理论与运动的分道扬镳."两幅图景"和"两种裂变"所揭示的不是西方自由主义者所认定的历史终结,而是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博弈历史尤其是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崭新一页,是对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使命提出的新要求."两幅图景"和"两种裂变"展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强势地位和社会主义环境的深刻巨变,也展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体系的长期性、矛盾性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光明性、曲折性.面对21世纪持续加速的全球化进程,面对社会主义又一轮崭新的历史进程,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肩负着崭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中最具可视性、可触及性以及复杂性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相连的接缝地带",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好坏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本质上乃是对其悖论属性和议题张力的治理。城市公共空间的悖论属性和"元问题"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必须综合运用"以国家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以及"以使用者为中心"三种治理模式和相应的治理工具。总体上讲,公共空间治理模式和机制创新乃是重视从空间与治理关系视角积极探索的产物。具体而言,二者存在三种关系,即"作为行为塑造因素的空间""作为中介或作用点的空间"以及"作为治理对象的空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