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借鸡生蛋一次,共产党广州东山区委书记蔡若明问香港的大资本家胡应湘说:“你认为,做什么生意最赚钱?”“地皮!”胡应湘诚恳地说:“地皮生意最赚钱。如果说饮食业赚一元,地皮业就会赚十元”。听,共产党的干部在向资本家请教了! “是啊,”蔡若明直言不讳地承认:“钱,没有钱能做什么呢?”那些空洞的高调已远远不能解决1979年东山区那盘根错节的成堆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去年年底,挂在广州街头地摊上的挂历有那么几款“三点式”在探头探脑,曾有人因此预言:“三点式”将领导挂历新潮流! 若干日子过去了,在广州市民的客厅中似乎难以查找“三点式”挂历的行踪。也有人说:“我看见了,就在谁谁的寝室!”却有一位妙龄姑娘宣称:“如果我看到我的那位挂那种东西,我就跟他吹!肉酸(肉麻)死了!”“三点式”挂历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3.
能源价格背后的“中国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已经大不如从前了。”3月30日,广州一名名叫苏丛梅的女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和记者聊天时说,“本地像我这样干了8年还在开车的司机已经非常少了。现在多的是外地司机,像从河南、湖南那些地方来的。广州本地人嫌这一行赚钱太少。这段时间油价上得快,外地司机也觉得没法干了。要交车租、要养家,哪笔钱少得了?以前广州这一行每月能赚个几千上万块。现在,我们已经要靠这一块钱来养活了。”苏丛梅说的这一块钱,是广州实行不久的燃油补贴:除了正常的打表之外,乘客还必须额外支付一块钱来补贴出租车司机。苏丛梅车上副驾驶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石破 《南风窗》2014,(2):46-48
“靠种地赚不了钱,但也不辛苦。家里有人在外打打零工,再搞些养殖业,农村生活开支不大,这样的生活也可以。只要政府不耍赖,忽然把地收走了地还是值得照顾的。”  相似文献   

5.
我过去在国内整天抱怨这个指责那个的,总想着有朝一日到国外去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我终于来到了“千塔之国”的泰国。我满心希望早日发财致富。于是一抵泰国,就设法与各种人建立关系。说来走运,有人很快就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做导游。这工作对我实在太合适不过了,因为我会讲英语、普通话、广东话、客家话,而在奉国能够讲英语和普通话的人并不多,所以我的条件显得相当优越。试工之后,我在一个小旅游公司上班了。最初几个月,我带着客人到各个旅游景点以及下等的享乐场所游玩,因为干得出色,老板对我很满意,甚至将我看成是公司的顶梁柱。我自己也赚了一些钱。可这钱赚来也确实不易,  相似文献   

6.
与舅兄闲步大街,道旁有人卖画:横轴,半展开,一张报纸垫地。卖画人口口声声说“祖传古画。”既是古画,缘何轻贱如此?显系赝品。他连简单的包装都没有,身份自然也不高,难怪无人问津。舅兄却蹲身捧画细看。舅兄近年淘澄字画,很赚了几文,见了古字画都不轻易放过。他翻来覆去看了一阵,问卖画人:“多少钱?”“一口价,2千。”舅兄放下画起身拉着我就走。“回来,还个价嘛!”舅兄头也不回地道:“减个零。”“罢罢,拿去,拿去!”  相似文献   

7.
跑马与教育     
在广州市七届一次政协的对话会上,广州师范学院的一位代表说:香港成立科技大学,政府一次拨款14亿港元,这笔钱哪儿来?原来出自香港的马会俱乐部,从跑马中赚来的。这位代表说:整个广州一年的教育经费才6000多万,我们能不能学学香港呢?朱森林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我们现在没有马会,就算有马会也不知能不能赚这么多钱。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跑马是一种赌博,但却不  相似文献   

8.
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招牌上赫然写着,“标榜广州发廊”。奇怪!在我们南昌,这内陆城市怎么如雨后春笋地兴起了“广州发廊”?难道说这些发廊都是广州发型师开办的,或做出来的都是正宗的“广州发型”?这位店主大概深知其中奥妙,忍不住要“幽它一默”,于是就“生产”出这么个古怪的店名!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05,(12)
“深喉”揭秘的动机近日出版的美国《民主党新闻》登载了对“深喉”马克·费尔特的女儿的采访。琼·费尔特说。家人劝其父说出真相,赚笔钱是动机之一。据出版商估计,如果费尔特家因此事出书,他们可能赚100万美元。不仅如此,美国一些主流媒体还透露,费尔特这个“水门英雄”自己其实也不太干净:他本人就是那次闯人民主党竞选总部水门大厦行动的总负责人;在这之后,他还主持了对反越战团体“地下气象人”的闯  相似文献   

10.
“谢” 海明威是美国的著名作家,有一回,有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信给他道:“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美元,请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不客气地收下了钱,回答了一个“谢”字。 “吃” 有人对海明威说:“文人的胃口真是好啊,在你们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力、吃醋、吃官司、饮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  相似文献   

11.
超级足球明星马拉多纳有一个超级“随从”班子。每逢重大比赛,这个包括未婚妻也包括厨师的二三十人的班子必定如影随形。因此,常有人赞不绝口:“够派头,一个人便养活了一大堆!”如果问一句“谁养活谁”,你会觉得是多余的问题吗?容案出来了:“随从”使马拉多纳赚了大钱——你道奇不奇?原来,“随从”中有一位博学多才的经纪人。这位经纪人别出心裁地筹办了一个跨国的“马拉多纳公司”,搜罗着经济、法律、财政等各类行家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1985,(7)
二次大战前,在南洋一带从事土木工程的华人,每次投标时都比日本人或白人公司的底价低,一般外国人看了中国人投的标后,都会摇头说:“这种低价,等于白做”。其实华侨们并非不知无钱可赚,他们也绝不会因为底价低而做出偷工减料等不名誉的事情。然而他们总是承包工程与开酒店,百货店同时进行。当订合同时他们会很巧妙地提出附带的条件,例如:容许他们开店,负责提供工人的伙食。这种条件等于是“收复失地”的做法,也就是将工程费上所损  相似文献   

13.
到过日本的人,一定会对日本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赞叹不已: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电气火车四通八达。日本最发达的是交通,广州最发达的是茶楼。因此,有人夸张地说:日本人烧掉了半个世界(的燃料),广州人则吃掉了半个世界。 1854年,美国人送给日本一具火车模型,并在横滨郊外筑一圆路,让这件火车玩具走给日本人看。日本人头一回看见火车,惊奇得目瞪口呆。100年后,日本人把这种玩艺儿变成通行全国的主要交通工具,火车也由原来靠蒸气推动改而成为今日的电气化火车,简称为电车。在日本乘坐电车要比在广州乘坐无轨电车方便、快捷。日本的电车站都有一个时刻表,电车严格依时刻表运行,如偶然因故障延误,车站要为乘客出具证明,好让  相似文献   

14.
饱暖思美乐     
曾经有人把这个地方的人叫做“南蛮”,也有人说这个地方的人“只顾嘴巴,不顾面子”,甚至有人在称呼这个地方的人时,总要在前面。冠之以鄙视的“小”字——俱往矣!南国的热土广州正以其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国人瞩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饱暖思美乐”,这句话套在广州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普普通通的广州入按各自的生活方式过得快快乐乐,从他们那满足的笑容中,你能感受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1日,广州东风路全线开始实施交通管制:自行车在限定的时间内不得进入东风路!这是广州市第一条全面禁行自行车的道路。此举在市民中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应,真个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整日在马路上泡的司机大佬了,不少人称赞市政府为改善广州的交通状况做了件好事。但“自行车一族”多觉得自己的行路权益被侵犯,因此有人骂娘时甚至连市长也给捎上了……不管怎么说,最重要的是:作为华南最大的现代化都市广州,总算有了第一条8车道的汽车专用道路。而那些曾经参加过东风路改造配套工程的动迁工作人员,更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努力和心血终于没有白费!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亲情是割不断的血缘纽带。断与不断,在于你是什么样的人:我看过同胞之情,甚至母子之情也会一刀两断。此刀为双面刃,一面叫婚姻,另一面叫钱。说钱。钱真是厉害。我小时候见过有人把一枚“乾隆通宝”磨成锋刃,夹在手指间飞快地割衣服。钱是刀。钱在古汉字里原本应“刀”与“泉”的称谓。当然。钱做过无数造福人类的.Y-作,修桥铺路,力大无穷。  相似文献   

17.
当过副厂长和党总支书记的梁先生惊呆了,当过车间主任、即将提拔为副厂长的易先生也惊愣了:调入广州美特容器公司得到的“见面礼”竟是零——被分配去当一般职员,以前当领导时的顶顶“桂冠”已荡然无存! 那些原以为可以舒舒服服坐进写字楼里当工程师的大学生、研究生更是惊诧不已:他们的起点都是零——都被分配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也许有人会问,这难道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干部政策吗? 广州美特容器公司副总经理覃永城的回答是:“美特”的知识分子政策要靠自己去落实,当然,“美特”的干部政策也得靠自己去落实。“美特”对于每一位新来的员工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一座华南地区的大都市,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经济活剧。有人说,“广交会”永远都不会落幕,一年到头,广州各式各样的展览、展销、展示会、娱乐节、欢乐夜,令人目不暇给,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1988年12月至1989年2月,广州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灯会热。 1991年8月31日至9月11日,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书市”,使人惊呼广州人搬走了一座书山,创历届书市之最。随之而来,就有了“法律书展”,“艺术书展”、“科技书展”,……广州又有了书展热。……广州真热,展览真热。然而,您是否知道,在广州的另一角,一些展览却是冷冷清清的。  相似文献   

19.
广州一间猎头公司的经理曾给记者讲过一个故事——某日,某人来到猎头公司,声称自己有能力及愿意将一经营不善的大商场妙手回春,保证每月能赚1000万元。接着他提出两个问题:你们能否让我“流动”到现任经理的位置?如果月赚千  相似文献   

20.
“发票!发票!”广州北京路天桥不足10米处,便有8个操外省口音的男女,向行人兜售发票。可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南方大厦附近,笔者过五关斩六将,方才摆脱票贩子的“包围”。发票,商品交易的凭证。何时变成了“促销”商品,在广州闹市被公开出售? 妙哉发票发票之妙,妙在可以报销。出差公干,有一张假发票,可以将自己的开销也填进去,拿回单位发票就变成钞票,国家的钱就变成私人的钱,这是发票市场“购销两旺”的主要原因。何部长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踏上广州这座神奇的城市。豫东小县城的人跑一趟广州,能叫左邻右舍艳羡得半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