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傅涟 《江淮》2011,(12):45-46
2011年,省妇联继续负责实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在全省新建455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省财政投入910万元,为每个活动室配置2万元的图书、体育活动器材等设备。省妇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规划组织,建设管理到位扩大活动室选址范围。省妇联在与省民生办共同制定2011年《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
黄浦 《江淮》2011,(12):47
潜山县黄铺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面积10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活动室,配备了乒乓球桌、台球桌和省统一配送的图书音像资料、各种棋类球类等体育器材,已成为当地孩子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妇联、广播、财政、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3):123-123
全国妇联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5年间增加242万,达到6102万,近205.7万的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流动儿童规模更比5年前激增逾4成达3581万,北京每10个儿童中就有3个是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16):32-32
在我国中西部的很多地方,如四川、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出外务工时,留在家乡的孩子们就被动地成为了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6100多万,全国每5个孩子就有1个留守儿童;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5.
6102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安全、亲情缺失等多个问题,如何减少留守儿童,既是一个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近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55万,比2005年增加了约242万;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比2005年增加了41.37%。  相似文献   

6.
留守、流动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家庭教育,而出现学业失教、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这一特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东南沿海劳动力在省内、省际、国际之间的流动,形成了三种区域特征明显的留守儿童。三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时间、空间距离、经济条件等都有较大的差别,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8.
王峥  陈宝宝 《理论导报》2014,(12):27-29
随着近年来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个案引起的社会关注,我国政府开始强调从行动层面上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然而,各地的关爱工作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所做的梳理与评价还不清晰。本文在对江西省六个城市关爱工作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反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现状和问题,为关爱行动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掀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潮,“民工潮”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必然结果。“民工潮”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农民工在外地居住时间越来越长等特点。大部分农民工则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使其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诸多问题显现,迫切需要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正视和逐步解决此类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村级阵地有办公室、卫生室、警务室、图书室、便民超市、留守儿童之家等,功能很齐全:我们的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广安区大龙乡果坝村党支部书记李帮勤说,去年果坝村在规划新村建设及产业布局时,同步规划了村级活动室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西省农村部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父母关爱和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了较多负面影响。建议社会、家庭和学校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让留守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生活,普遍存在着孤独、自卑、压抑等不良心理问题。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成"空白"、心理需求"悬空",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生活情感现状对比分析,有助于加强对留守儿童情绪疏导,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建立已经60多年,但就制度特征来说,仍然是“狭义”的儿童福利,而不是普惠型的儿童福利.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孤儿和弃婴、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大病儿童等群体已经达到一亿以上.中国儿童福利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儿童福利的制度安排明显缺位.未来中国儿童福利应从国情出发,通过“津贴+服务”的形式,在福利的目标群体上从特殊儿童向全体儿童扩展,建构普惠制儿童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个充满温度的项目。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在四川和贵州各选择100个村做"童伴计划"项目,以此帮助那些居住在边远山村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3月11日下午5点,吴红梅和往常一样,走到街道口,接放学后要到童伴之家玩耍的孩子们。孩子们见到吴红梅,一个个兴奋地跑上前,和她拥抱。"经常到我们活动室来的一般有六七十个,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吴红梅是绥阳县蒲场镇蒲场村  相似文献   

15.
7.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投入体制改革,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流动未成年人多的旗县(市、区)新建一批救助机构。同时,在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建立开放式的全天候救助保护中心,方便流浪未成年人及时救助和开展服务。建立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为流动儿童享有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整合社区资源,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在留守儿童集中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建立儿童友好家园,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服务功能,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我国从"旧三农"向"新三农"转换的衍生品,亦是与城镇化相伴生出现的、跨越城乡空间的一类特殊社会现象。近年来,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分化、安全自护、心理健康等问题频频发生、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观中有两个核心的概念范畴,一个是"公平",另一个是"城乡融合"。将留守儿童治理体系的构建置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观的视域下,对于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失情与失教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显著特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治理体系应进一步整合"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种资源,进一步有效提升关爱质量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11,(9):30-31
<正>彭阳县—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彭阳县针对留守儿童的成长现状,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扎实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搭建三大平台,构建关爱网络。一是搭建党组织服务平台。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党小组,开展学校党员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定期召开座谈会,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实际问题。二是搭建学校关爱平台。以学校为主体,在全县12个  相似文献   

18.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15):42-43
正201 3年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是我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留守儿童的明天才会更美好。高尔基曾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全社会只有用心去关爱留守儿童,他们才能感受到温暖,并融入到社会爱心大家庭中去。留守中的亲情"失联"息烽县黑神庙中学图书阅览室里,张欣正聚精会神地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九年级的张欣家住息烽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经商的党员群众不断增多,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一定的影响,面临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百色驿站”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20.
齐高远 《山西青年》2022,(6):147-149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城乡差异化发展的产物,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当前出现许多复杂的问题。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心理、教育和三观塑造等方面予以分析,梳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家庭教育、德育教育、关爱体系角度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