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与其他形式特别是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既存在原则性的区别,也有一些共同点。从规范的要求上说,社会主义民主应该让广大人民享有更广泛的民主参政议政的权利。它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民必须能够自由地、实质性地参与选择,作出决定。一般情况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都应该由党员和民众或其代表从复数候选人中选举产生。提名候选人和选举的过程必须公开、公正、透明,进行广泛的政策辩论,候选人的政见和相关信息充分向公众公开。发展慎议协商民主,以公共理性为标准,通过广泛的协商由党内民主推动全民民主,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关于"党内民主"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民主政治作为有效维护合法性的根本制度途径 ,在当前已成为不以任何人和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潮流。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要超越西方式多党竞争的体制 ,就要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 ,通过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来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形成一种非多党竞争的民主体制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协商民主在西方异军突起,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近年来,随着协商民主理论文献资料的大量翻译和出版,在我国学术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充分汲取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基本精神,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完善和发展,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水平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就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功能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奠定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 ;邓小平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把民主和法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思想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和成就,期间民主政治建设也正在稳步向前推进,程度逐渐加深,人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协商民主这一民主形式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永瑞 《理论前沿》2008,(10):22-2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认清其本质属性,尤需着力坚持党内民主、党际民主、社会民主的统一,注重阶段论与发展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是当前探索和完善民主形式的重点;当代民主政治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主的形式;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就是选举加协商的民主政治制度;协商民主意识的培养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制度和社会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围绕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问题,学者们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角度、政治制度变迁角度、行政体制改革角度、党内民主发展及监督制度角度、政治参与等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原理的解读和阐述,对于我国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性质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的具体表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的对策选择及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依赖启示等方面对以往的研究做一梳理,便于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主政治与政治民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支撑,这是从民主所具有的制度化的规范功能而言的;政治民主促进社会和谐,是因为其蕴涵了道德性、法治性和价值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将最终通过民主制度的完善和民主理念的深化而克服。合目的性和手段性的统一决定了民主是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政治民主向行政民主拓展的逻辑与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民主给人民管理国家、维护自身权利设定了制度框架,提供了权力运行的政治基础。在政治民主的约定和规范下,只有最大限度地实行行政民主,让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渗透到行政权力行使的始终,实现对行政权力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消极控制,才能使行政权力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行政公开与行政参与是行政民主的主要制度特征。把握政治民主向行政民主演进的历史逻辑,通过理念嬗变、组织结构扁平化、权力下移、运行机制完善和电子政务的推行等手段,适时适度地推进行政制度和体制变革,加快行政民主化进程,是当代各民主国家面临的共同抉择。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和发展党内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民 《理论前沿》2001,(21):10-12
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保证党的领导决策科学,必须充分依靠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宪法至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至上是权利文化的产物 ,是法治文明的首要标志 ,它由形式上的宪法至上 (制度宣言 )和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 (国民的宪法至上意识 )所组成。中国社会宪法至上的关键在于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针对中国民众传统的权力中心思想 ,实现中国社会实质的宪法至上在于培育中国人的权利精神和中国社会的权利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一、如何评价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1997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和改革的阶段性目标。2000年是最后一年,脱困目标肯定能够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也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培育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采取多种形式放活小企业;加大兼并破产力度;按市场需求淘汰落后生产力;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通过债转股解困一批债务过重而生产正常的企业;向国有重点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和监事会;中央党政机关军队武警部队所办经济实体和所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努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长赋 《理论前沿》2007,494(5):5-8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注重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改进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加强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增强服务人民的能力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非经当事人主动援用时效抗辩,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主动援用,但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进行必要的阐明;当当事人怠于主张消灭时效的效力的行为影响到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时,利害关系人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法庭辩论结束前援用时效抗辩.同时,行使这一权利还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期待可能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德国、日本的刑法学界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确立。我国理论界近年来虽已加强了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但尚显不足,有必要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剥削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这里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劳动收入的孽息即劳动者把收入的一部分通过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购买债券获得的债息、亲友的赠予以及国家给予的救助和社会保障等 ,这些收入既不是直接的劳动收入 ,也不是剥削收入。作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剥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剥削指的是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地直接地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要形成剥削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剥削的主体或剥削者 ,剥削的主体可以是单个的自然人 ,也可以是法人。其目的就是要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二是剥削的对象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司法公正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司法不公正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些基本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反思。(一)要解决司法不公正问题,首先必须搞清当前司法不公正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当前不少人将司法不公正问题的着眼点放在了实体不公正上,有关方面也不断加强对实体问题的监督,而对程序问题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当前司法不公正最突出的问题是程序不公正,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也应当放在程序问题上。首先,从人们对司法不公正的不满情绪来看,无论是当事人、律师或一般老…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人口革命 ,是指伴随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变化 ,人类对自身生产即人口再生产在其数量、质量、结构和人口的空间运动等方面作出的相应调整和改革。每一次人口革命都意味着人类发展新的变化 ,形成新的人口供求关系 ,带来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改造自然与社会能力的发展。新人口革命呼唤观念的突破和理论上的创新。(一)新人口革命需要深化对生产力本质的理解 ,实现“两种生产”的协调统一建国以来 ,我国人口发展先后经历两次转变 ,初步完成了两次人口革命。这两次革命在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指导下 ,…  相似文献   

20.
杨启先 《理论前沿》2004,(16):18-19
改革开放二十五年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几个经济特区,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除海南以外),不仅大大高于内地和全国基本实现的小康水平,而且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不仅已经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而且有力地显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对外“窗口”与基地作用,成绩巨大,功不可没。面对成就,回顾历史,抚今思昔,我们不能不归功于邓小平特区经济理论的巨大贡献。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特区经济理论思想的指导,在二十多年以前,我们就不可能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