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958年5月27日至7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扩大会议,全军1400余名高级干部出席.会议讨论了当时的局势,检讨总结了建国八年多来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工作,确定了今后的军事方针.这次会议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多,会期之长,以及"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都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仅见的.这次会议更因其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中心内容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2.
张近智 《党史博览》2013,(11):54-56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指示我军要把苏军的一切先进经验学到手,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不久,大批苏联顾问和专家来我军帮助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晖 《党史博览》2014,(3):37-40
1958年开展的反"教条主义"斗争,是新中国成立后军内开展的第一场斗争,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在军内展开的范围、影响都比较广而深,后果亦比较严重的斗争。相比于1959年庐山会议及其后的揭批彭德怀"反党集团"和1971年10月以后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团,后两者更多的则是党内层面、国家范围内的斗争,已超出军队范畴。也正因为此,1958年军内开展的反"教条主义"斗争,就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4.
谢武申 《党史纵横》2010,(11):34-37
近来,有文章在谈及刘伯承和彭德怀两位元帅的所谓“恩怨”时,涉及到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但其中有许多失实之处。笔者原为军委办公厅《刘伯承传》编写组成员,曾协助军委顾问李达上将撰写关于刘邓大军的回忆录长达十余年,并写了《李达参谋长》一书。后又协助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撰写《张震回忆录》。这些著作,均涉及到那次“反教条主义运动”。因之,笔者曾聆听了首长关于此次运动的回忆。为准确记述此事,笔者还奉命到解放军档案馆和总政治部干部部查阅了有关史料。为正本清源,防止以讹传讹,笔者应《党史纵横》杂志之邀,专就刘伯承元帅与“反教条主义运动”一事,撰写此文。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24日,一代名将萧克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在经党中央审核的"萧克同志生平"中,有这么一段话:"1954年11月,萧克同志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4月,兼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负责全军的教育与训练。1957年11月,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在1958年‘反教条主义’运动中,萧克同志遭到错误批判,并被解除职务。"的确,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是萧克上将的重要军职,这一军职给他带来过荣耀,也给他带来过厄运。而今,这一段历史已经得到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延安整风运动前后,反对教条主义被一部分人误解,出现了不译不读马列主义著作的偏向。毛泽东十分注重学习马列主义著作,主张大力翻译、努力读书,并致力于纠正这种不译不读马列的现象。直到党的七大,他在大会讲话中仍然郑重地提倡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著作,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沿着灌木丛拾级而上,一座青瓦土墙、半边草屋的三合院跃入眼帘,这是一栋具有晚清川东农舍典型代表的民宅,房前绿树参天,红梅怒放;屋后翠竹葱茏,梯田层叠……1892年的12月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刘伯承元帅就诞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在1970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围绕在军队指挥问题上的提法,陈伯达、张春桥各执己见,争论不休1970年7月,“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43周年所写的社论,题目叫做《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其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为  相似文献   

9.
"我连来个新‘列兵’,军龄赛过我年龄。虽然革命这样久,还和我们搞五同。到了班里就上岗,下得岗来又劳动。工作积极守纪律,真是一个好‘列兵’。不嫌高粱米饭粗,不嫌士兵铺板硬。唱歌学习全参加,一切和兵全相同。要问此人他是谁?就是我们的老司令。"这首发表于1958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上的《新列兵——战士诗》,歌颂的是我军当时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的  相似文献   

10.
“九一三”事件是指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三叉戟飞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身亡的事件。这一事件影响很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样记载:“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在共和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正史中。也大多有关于“九一三”事件的文字记载和表述。那么。在这些正史中是怎样记载和表述这一事件的呢?  相似文献   

11.
一提及南吕起义.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参加起义的铁血男儿。其实,当时起义军中不但有男兵,还活跃着一支女兵队伍。其中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少数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共有30人,这些女学员可以算是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了。  相似文献   

12.
冯都 《党史文苑》2009,(6):46-51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距今已近80年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其取得的军事胜利给予很高评价,很少有人论及其取得的重大政治胜利。笔者通过对众多史料深入研究发现,这次反“围剿”军事之战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一场长达月余的政治之战。从其取得政治“三响”的丰硕战果来看.其政治战战果竞不亚于其军事全胜战果。  相似文献   

13.
军委胡主席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从国家的战略利益出发,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对我军的各项建设、军队各级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要求。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增多,从营区到野外、由静态到动态已渐成常态。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示要求,充分认清动态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努力探索和加强动态分散条件下部队建设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适应性、战斗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全军和武警部队建设科学发展,为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完成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胜利地开展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并从195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正当全国经济建设高歌猛进的时候,毛泽东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同在中央一线主持经济工作的周恩来、陈云等人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发生了分歧,并引发了一场影响共和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争论.这就是1956初至1958年上半年,围绕着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和"二五"计划草案的制定而发生的反冒进和反"反冒进"的争论.作为主管全国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人,陈云自然而然地卷入了这场争论的漩涡之中,并一度失去经济工作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凭借中央苏区军民反"围剿"这个军事活动的大舞台,成功导演了夺取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伟大胜利的活剧,充分表明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巨大威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相似文献   

16.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资格老、理论素养高的儒将,他就是辅佐毛泽东指挥反"围剿",屡出奇兵,抗日反蒋,功勋卓著,被誉为毛泽东身边的"军事高参"的郭化若将军。黄埔第四期高才生郭化若,原名郭可彬,又名郭俊英,1904年8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9岁时他便开始在报馆当小工,13岁才进入教会办的福州崇实小学读书。1920年春,郭化若读完高小课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苑》2010,(9):F0003-F0003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红军反“围剿”战争史、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一次同内革命战争史小都具有蘑要地位,红军采取“求心退却、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任苏区人民的支援下,以少胜多,活捉前敌总指挥、中将师长张辉瓒,不仪保卫了中央苏区,而日.使中央苏区得到巩固与扩人,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一开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就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为了保存力量,发展根据地,则不断实行反"围剿".因此,"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1930年底,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苏区.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展现了毛泽东驾驭战争的非凡韬略与高超的指挥能力,同时也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军事权威.  相似文献   

19.
刘洪 《党史文苑》2012,(10):18-21
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中央苏区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本文试从第一次反围剿时期我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以更好的服务于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为毛泽东关于红军反围剿战略思想和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提供了舞台。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独具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作战原则,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构筑了框架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