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公路、高速公路、桥梁、铁路、轨道交通、港口、海洋产业、航运、物流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高效化的综合型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居山东省属企业第一位,连续五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集团化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条件.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需要把握若干原则;正确选择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模式;理性认识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3.
我国服装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服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游刃有余,求得生存和发展。为此,我国服装业的国际化经营须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分别进行战略性思考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加剧转型、良好的市场条件以及与之配套的产业政策支持是我国发达地区休闲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因。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已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娱乐、传播及健身业为支撑的商业休闲产业体系。在重视公共休闲产品开发以体现休闲产业区域特性的同时,我国发达地区积极实施休闲产业投资及经营多元化策略以增加休闲供给。在对外开放度等多因素作用下,我国发达地区休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并朝着人文化、乡村化、大众化以及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质的中药人才是我国中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化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动力。通过构建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平台 ,实现中药产业内部各种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而增强我国中药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张文武 《求索》2013,(1):13-16
产业国际化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国际化主体结构差异明显、投资规模小、行业层次不高、人才紧缺、整体技术含量低、国际化品牌少等是现阶段我国优势产业亟待突破的主要障碍。优势产业国际化还受到文化差异、贸易障碍和技术壁垒、FDI准入门槛以及金融冲击等外部条件的限制。要科学界定和甄别我国的优势产业,制定优势产业国际化的方向性规划,积极推动企业创新,着力培育全球范围的产业链支撑,积极参与全球网络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3,(14)
国内石化行业已经持续快速发展多年,近几年发展速度逐渐减缓,进入了行业发展周期的成熟期,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针对国内劳动生产率偏低、石化产品质量的综合水平低、科技开发投入少,装置规模小、物耗能耗偏高、加工深度不够、经营管理不够完善、油气资源的优化配置尚未完全形成、国际化经营刚刚走上正轨等现时经营特点,全方位结构调整是国内石油化工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包括产品结构、资源结构、技术开发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着"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以及相关配套基础建设的完善,铁路在物流运输中"大动脉"地位逐渐显现。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下降、市场化、个性化需求增多等特点。铁路物流如何在物流产业竞争和产业集中度提升中,发挥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2017年,我国物流总收入8.8万亿元,同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着审批渠道不畅通、制度安排上的歧视、国际化信息匮乏等方面的困境。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审批体制不合理、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及国际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优化我国民营企业国际经营环境应采取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简化各种审批手续、为民营企业提供国际化信息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及优化外贸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统一论坛》2003,(2):6-7
随着海峡两岸加入WTO后,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祖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关税下调、服务业市场逐步开放等经营环境的改善,在吸引更多的台商进入祖国大陆市场的同时,将使两岸贸易结构和生产布局产生变化。届时,台湾会因祖国大陆原材料、半成品的输入而降低生产成本,出现经济回升,两岸间大量上升的商流必然形成影响两岸物流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促使两岸物流产业迅速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7,(14)
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成熟,信息互联网带动物流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联网和智能化升级,物流互联网正在成为可能。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增速正在趋缓,传统的产业发展方式难以满足消费型需求快速增长的要求,现有的资源条件不足以支撑产业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智慧物流是以物流互联网和物流大数据为依托,通过协同共享创新模式和人工智能先进技术,重塑产业分工,再造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新生态。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经济国际化的理念引领广州城乡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以乡镇为单位,提高乡镇政府“经营”镇域的水平;二是以广州支柱产业的配套产业和广州专业市场所依托的产业来促进乡镇产业的发展,增强乡镇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以区域产业专业化和国际化为导向,发展镇域主导产业体系;四是形成专业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瑢 《湖湘论坛》2005,18(1):71-72
针对跨国并购浪潮所呈现的全球战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与产业融合趋势等特点 ,我们应更新观念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推动产业聚群的国际化经营 ,以积极应对和参与全球跨国并购。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0已三载有余,我国物流公司面临跨国物流公司的激烈竞争。当前,我国物流公司如果走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之路,则物流产业很难得到提升和发展。因此,我国的物流发展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考虑,发展第四方物流(4PL)。  相似文献   

15.
周敏 《长江论坛》2011,(4):90-92,95
近年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国内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实践深入进行;不少省市特别是经济中心城市着手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政策,宏观层面的推动工作也有实质性进展;有关物流研究、物流教育、物流新闻等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现代物流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仍存在着物流管理观念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程度低及专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特别是有利于现代物流加快发展的宏观环境还没有形成。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快发展的若干建议。为促进中国物流发展,应进一步拓展物流的内涵,扩大物流履盖面,使中国物流日益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物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助推力。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产业,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消除因缺少绿色物流因素带来的国际贸易损失。绿色物流生态系统的提出,有助于我国物流产业结构重组、发展、革新。  相似文献   

17.
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国际化是开放经济的必然趋势.企业国际化问题一直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参与国际竞争不仅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为中国经济更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外资涌入的冲击,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决定了政府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作用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我国政府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论证了政府在宏观管理、职能转变、政策法规等方面应予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进一步的扶持与帮助,同时详细从政府角度提出我国企业国际化所能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步入新十字路口,全面推进国家高新区国际化发展将成为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点,也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点。本文以杭州滨江高新区为例,本文对滨江高新区产业国际化发展概况和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重点聚焦产业国际化发展短板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阐明滨江高新区在产业和创新领域"融入发展、跨越发展、升级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国际化路径,提出国际创新型产业集群、"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地、国际创新网络节点、世界一流宜居宜业环境等国际化发展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内贸企业跨国经营的障碍及对策赵亚平国内外市场接轨,使我国国内市场进一步国际化,也使内贸企业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外资,增强内贸企业的竞争实力;组织商品进出口;在国外设立分公司进行跨国经营,必然成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内贸企业发展的又一主...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的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国际化经营活动的高风险性和对经济金融的广泛影响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和海外分支机构得到了巨大发展。本文就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与监管问题做点探讨。   一、我国银行业国际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一 )外汇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本充足率低,流动性风险增大。目前我国对资本项目仍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银行应具有充足的外汇资本金和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才能保证外汇资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