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山 《党课》2013,(9):118-119
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如今已经步入了亿元时代。从横向比,我们已经不必感叹中国艺术家的画价与凡·高、毕加索存在巨大的差距;再从纵向看看中国历代的画价,今天也堪称“与时俱进”了。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9,(1):32-3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浙江、上海等地考察时说,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无疑是交给了我们一把思考问题的“金钥匙”。想昨天,就会发现,我们已经站到了很高的起点。30年前,我们是为了“吃饭”而拼搏;30年后,我们是为了“富裕”而奋斗。30年前,我们不仅身边没有车,而且眼前没有路;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00,(1)
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理论前沿》1999年第21期撰文指出,现在需要对革命原理重新认识,对所谓信仰危机认真分析,以便重新焕发我们对理想和信仰的热情。一、凡科学的正确的原理都要管很长的时间,很大的范围,在这个长过程大范围中,原理都会受到若干次危机的考验。短时的危机并不能得出共产主义不灵必须改变信仰的结论。一是,我们要区分是实践中的危机还是原理本身的危机;二是我们要区为是后人的错误还是马克思的错误。二、凡原理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实现方法,方法的探寻转换和改变绝不是原理的危机。从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5.
甄真 《奋斗》2009,(2):38-39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第三十个年头,这一年的刻骨铭心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纪念时间点.也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伴随着考验与希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年份。放眼国门之外,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震荡轰然来袭.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或许很多老百姓根本弄不清楚这场金融风暴的来龙去脉。但是,对于触手可及的“收入下降”、“裁员”、“失业”等等词汇却相当熟悉,一些普通民众似乎觉出了冬意的料峭。这种感觉不只来自于天气,还来自于经济。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防范房贷金融风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仍在继续,这场危机对我国防范房贷危机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房价下跌风险会导致“优质资产”缩水;第二,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第三,房地产市场完整定价体系缺失;第四,银行缺乏避险工具。只有客观公正地对这场危机进行反思和分析,才能提高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使房贷金融市场更快地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7.
长春市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从组织机构、体制机制、预案建设到隐患排查、演练、培训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管理理念、物资储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长春市应强化公共危机“全流程”管理意识;建立危机风险管理系统,科学管理公共安全隐患;完善危机预警信息系统;健全救援志愿者体系,完善应急社会联动机制;构建综合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市区避难场所和避难设施建设;增加应急培训投入,改革培训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1来我县发行《学习导报》由前几年的300价一跃增加到2100份,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21个乡镇有9个乡镇过百份,占43%,企事业单位的车间、门店以及农村支部,县、乡(镇)干部做到了人手一份、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落实了“三抓”。1、抓领导,拍好宣传发动。我们主要抓了两条: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始,我们就反复向人们讲述这样一个道理:危机与机遇,总是相伴而生;危机与机遇,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转换。正如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说的:。面对危机,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果。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危机就是危局,就是困境。知难而进、积极应对,危机就是动力,就是转机。”正可谓危中有机、机中有危,事物总是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这就是辩证法,世间万物的发展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当前我们要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题目是:我们如何才能化危机为机遇,实现转危为机、突破难关,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魏杰 《学习月刊》2009,(11):20-20
正当我们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国经济增长却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严重下滑的态势,真有点“天不遂人愿”的感觉。但仔细琢磨起来.这未必完全是坏事.似乎“坏事也可以变好事”.最起码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的新经济体制还很脆弱.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危机推动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一大特征.因而这次危机可能反而会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先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09,(3):13-14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让人觉得整个世界经济冷风飕飕;然而从中央到地方频频吹来的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信息,犹如阵阵春风,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温暖和信心,尤其是载着中国亿万农民的期盼,和着春风的步伐出台的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六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是党中央送给亿万农民的新春贺礼。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09,(3):13-14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让人觉得整个世界经济冷风飕飕;然而从中央到地方频频吹来的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信息,犹如阵阵春风,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温暖和信心,尤其是载着中国亿万农民的期盼,和着春风的步伐出台的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六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是党中央送给亿万农民的新春贺礼。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下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信心和勇气的重大考验,是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能力的重大考验。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向世人展示了卓越的执政能力。它启示我们:坚持一面旗帜、一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是中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根本保证;抓好发展第一要义,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途径;坚持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的基础;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钢材需求骤降。钢价从2008年五六月份高峰期时每吨6000元左右,跌至近期每吨2700元左右。作为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上下游产业,焦炭业在半年内也经历了从“大喜”到“大悲”的轮回。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7,(10):60-60
这是一本汇集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近年来有关社会、文化、经济方面的散文随笔。它细致深入地剖析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方法。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融观;第二卷:经济学;第三卷:危机谈;第四卷:道德论。  相似文献   

16.
名刊要览     
反思资本主义 如何走出经济危机?如果对经济危机无所作为,则市场不但有可能无法克服危机,而且可能走入危机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如果采取干预措施,则在一个时间段内,市场能够走出危机;然而,如果把各个时间段连成一部历史看,那么任何干预措施都不过是转换了危机形式或者转变了危机的空间、或者推迟了危机的爆发时间。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09,(3):41-42
盛夏时节.走进绥棱林业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绿树成荫、街道整洁、楼房林立、靓丽秀美的繁华小镇。来到绥棱林业局调研,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沧海桑田,林区巨变。在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的九年间,绥棱林业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由天保工程实施前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落后局,一跃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社会繁荣的先进局,活立木总蓄积量由1997年的1179万立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1457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1):93-95
用手机交水费、电费、游戏费;用E—mail来进行网上支付;打个电话报上信用卡号就能预订机票……在国人还没有完全适应从纸质赁币进化到“塑皎货币”(信用卡)的今天,网络银行、手机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已经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给我们的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到了4546亿元,环比增长33%,比上年同期增长89%。  相似文献   

19.
时间过得真快。感觉2012年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做,就匆匆进入2013年了。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要对2012年进行一次全面总结。把好的做法、经验.带到2013年:把不好的做法,乃至缺点毛病,丢到2012年的寒风中。总结过去,就是为了未来我们走得更好,走得更稳;把2013年,乃至今后的每一年,都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周期规律看,经济复苏需要一定时间。综观上世纪以来100年,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以全球性大危机为分界点,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为长周期,一般持续时问为30-50年。第一个长周期起端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第二个长周期起端于1979年石油大危机,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进入第三个长周期。在每一个周期中,经济从危机走向全面恢复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期间可能出现多次反复和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