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拉夫派是俄国19世纪上半叶思想本土化运动中一个醒目的集政治、哲学、宗教学、文艺美学、经济学、历史文化学于一身的重要思想理论派别之一。其民族主义文化意识的建构,以俄国国民性理论,即俄罗斯国民精神生活独特性探讨为基础,包括国家(含家庭)论述、宗教(信仰)论述,以及文化论述等若干部分,其中又以宗教论述为核心。斯拉夫派民族文化意识建构的实质,是对俄罗斯及俄罗斯国民作为生命共同体的民族主义想象。  相似文献   

2.
自尼采的《悲剧的诞生》问世以来,诸多学者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都涉及到了书中提出的"酒神精神"这一概念。本文论述了酒神精神在俄罗斯文化中的体现,包括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二元对立、宗教生活中东正教会与多神教势力的矛盾对立、对俄罗斯艺术的影响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俄罗斯文化发源的俄罗斯古代文化具有鲜明的东方性特征。东方性在俄罗斯古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所反映,并逐渐渗透到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俄罗斯文化独特性的构成要素之一,影响着俄罗斯文化的内部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中,政教分离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准则,俄罗斯也不例外。然而,在俄政治现实中,政治和宗教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因素对政局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本文试图从俄罗斯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对宗教,特别是东正教在俄政治变迁中的影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结构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主旋律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充分的哲学阐释、极至的文学体现、有效的经济保证和强大的政治依托.在宗教层面,俄罗斯曾自诩是正宗基督教的继承人和拯救者;在精神层面,俄罗斯相信其民族的文化思想是拯救世界的精神武器;在政治层面,俄罗斯曾试图解放全人类;基辅罗斯、鞑靼罗斯、莫斯科罗斯、彼得堡俄罗斯、苏联以及后苏联时期分别彰显出不同的层面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荒诞派戏剧,国内的研究者多从历史的横面对它进行文化的“近点”研究,探讨它与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关系。本文笔者则试图追寻它更为久远的文化渊源,把它与原始宗教的关系作一次“远点”的文化透视。众所周知,西方几千年的文明史与宗教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著名文化史家道森把这种现象称为“基督教文化”,认为宗教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诸种文化实际上分别标志着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类型。这就是说,宗教与文化是互融交叉的,它既影响人类文化,又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原始宗教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传统宗教哲学"热"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宣扬神秘主义和信仰主义为主旨的俄罗斯传统宗教哲学所以受到九十年代俄罗斯人的青睐,在于它在揭示东正教信条的内涵中,渗透着强烈的个体精神自由、精神神圣感、人道主义气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反映着当代俄罗斯人反叛信仰专制,追求人生价值和道德价值,渴望和谐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秩序,以及寻求恰当发挥道德功能的方式途径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苏联解体及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终结,关于俄罗斯文化认同的问题显现出来,俄罗斯是应该西方化,皈依西方的价值观、宗教、思想等,乃至成为西方的一部分?或是坚持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还是要重拾欧亚联合的欧亚文明旧梦?在这  相似文献   

9.
所谓社会文化,无非是社会群体的心理心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中国人,俄国人,都是人,这两大社会群体的社会文化当然有许多共同处。但是中国和俄罗斯毕竟地理、民族、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必然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东—西方"的对立是俄罗斯文化自我意识中极为重要和根本的观念之一,它有着形而上的和地理因素的、神话宗教的和地缘政治的、历史的和社会的涵义。"东—西方"是人为设定的涵义结构,是人类文化思维的历史产物,其目的是说明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与其广博的文化地理空间有较大的关系。在文化地理学视域下,可将俄罗斯划分为12个文化地理大区,每个大区的文化、生态和经济资源不同,在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方面表现出的特征也各有差异。俄罗斯空间最重要的属性包括完整性、向心性、多标准性。俄国文化空间的完整性是指,作为国家的历史核心使用了“俄罗斯的”这个形容词;向心性属性可以认为是俄国空间组成中的基本属性之一,其空间的中心则是莫斯科;多标准属性是指在分出大的文化地理区域时使用了(历史国家文化空间形成史)标准和民族文化标准。在文化地理方面俄罗斯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民族、语言和宗教的多样性是俄罗斯也是中国文化空间的重要属性。因此,像“一带一路”这样大规模的项目,就不仅应当考虑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和基础设施的现实情况,而且要考虑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汉学家的"老子-智者"套话是在文化误读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们塑造的中国君王-智者形象中隐含着俄罗斯人的哲学家-国王理想;他们赞扬孔子的为政方略时隐含着影射当下政治文本的"春秋笔法";俄罗斯作家们塑造了具有仰慕或超越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向的中国智者形象.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中国智者形象是一种"社会总体想象物",它的建构与当时俄罗斯的价值重建、新欧亚主义被激活和俄罗斯缺乏远古精神文化资源有关.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并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文坛论争比较尖锐.如何评价苏联文学是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之一,与此相关的还有对整个俄罗斯文学功能的定位和价值评判的问题.关于大众文学和文化的讨论也是文坛的热门话题.90年代饿国出现了纯文学边缘化,大众读物走红市场的局面,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通民众对政治的淡漠和对功利文学原则的反叛.这种以世俗性为内涵,以消遣性为指归的文化与历来以精英文化为标识的俄罗斯传统文化形成鲜明对照.90年代俄国文坛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盛行、"回归文学"热的退潮、宗教热的兴起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等,也是引起文坛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东正教自它传入俄罗斯巳逾千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它与苏联、俄罗斯的政教关系也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在今天的俄罗斯,东正教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宗教热。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消费市场的形势决定着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形势和民主的未来。如果改革失败而且没有稳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那就会加强保守力量。伴随着对抗和军备竞赛的复活,在俄罗斯独裁专制政府复兴的危险有可能滋长。不但俄罗斯民主的命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世界文明都与俄罗斯的改革密切相关。这就是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社会的变化在加剧。这一变化,既表现在看得见的物质关系方面,也表现在看不见的精神关系方面。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正是这个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宗教生活不象经济和政治那样起伏不定,因此可以从容地体会到这里折射出的一切社会问题。 笔者曾于不久前作为教育部委派的高级访问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境内生活着191个民族,在当前整个世界处于民族关系复杂、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因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氛围之下,民族关系相对紧张,民族矛盾较为突出.不管边疆地区还是首都地区,饿民族关系现状都不容乐观.俄罗斯需要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民族文化自治,满足民族平等需要,理解、培养尊重他民族的法律意识,进一步落实迁徙自由权并使其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在四个多世纪中不停地向外扩张,其原因并不在于存有建立全球或欧洲统一帝国的野心。在帝俄的扩张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较为持久的因素,即文化和经济的边缘位置以及边陲地区的可渗透性。与西方国家的殖民模式不同,俄罗斯的扩张表现为吞并相连的领土,新吞并区域被置于俄的社会和行政管理之下。俄罗斯的扩张始终存在着难以消化和吸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比灵顿是当代西方俄罗斯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通过对他的三部关于俄罗斯文化的经典作品的研究,可以透视他以及受到他影响的西方人眼中的俄罗斯文化。比灵顿坚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对俄罗斯文化的独特认识:对大自然的特殊感情、东正教信仰及对来自外界新生事物的周期性激情,是塑造俄罗斯文化的三个核心因素;俄罗斯文化的每一种形式都经历着"模仿-创新-摧毁"三个阶段;俄罗斯文化发展与其政治进程具有同构性;白银时代需要高度重视,白银时代的文化成果与苏联时期的文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认同意味着个体或集体对民族起源、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的认可、接纳和支持,并由此产生的依附感、归属感和忠诚感。白俄罗斯地处东、西方文明交汇处,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多变的历史命运,始终影响着白俄罗斯民族的自我认知。苏联解体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新构建,成为白俄罗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民族语言的萧条、文化符号的多元、历史叙事的冗杂,以及他者文化的渗透,都使得白俄罗斯民族文化认同在短时期内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何就语言政策进行调整,如何构建新的历史叙事和文化符号体系,如何应对"俄罗斯世界"的文化冲击——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白俄罗斯民族的自我身份定位与下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