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人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然而,它成其为较系统的理论并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则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所成就的历史性的业绩。历史并未停止,人权概念自然不应当僵化凝固。不幸的是,后者居然发生了。在一些人看来,仿佛人权就是西方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自由、平等那一套东西。于是“民主、自由、平等”之类的概念,也就成了人权的代名词。西方国家挥舞这些概念大棒,教训或制裁那些与其社会制度不同、不奉行它们那一套所谓人权概念的国家;而我国在一段时间里也拘泥于西方人权概念而忌谈人权,在人权问题上根本不能与西方对话。这就造成一种印象,仿佛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真的输了理,从而更助长了西方国家挥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1,(4):55-55
很少有一个概念像“软实力”(soft power)那样,一经提出就获得高度认同,被西方各国和中国都普遍接受;也很少有一个概念像“软实力”那样,在广泛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误解和滥用。“软实力”概念的首倡者、曾经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和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的约瑟夫·奈在自己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的公民表达的是每个独立的个人都有他的抽象的天赋权利.这些天赋权利不仅表现摆脱贫困这样的经济性权利,更表现在享有政治权利方面,而西方的完政框架保证了这些公民权利的可实现性.相比之下国内群众的概念就完全不同了,在这个概念下公民所内含的政治生命力消失殆尽,所以建设中国的公民社会,应该从重塑公民观念入手,而社团的整合功能正是联系群众到公民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周丹 《求实》2016,(9):13-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首要属性上看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必须真实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就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来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大都与现代西方文明颇具思想渊源,容易引发分歧和争议。我们有必要把这四个概念阐述清楚,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厘清,从而展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批判性借鉴和内在性超越。  相似文献   

5.
西风东鉴     
中央电视台体育部主任马国力在今年第2期《世界知识》上撰文《美国,美国》,以自己的感受比较了同是大国的美国与中国在对待外来民族、外来文化的接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生动直观,现摘登其中关于“崇拜”一节。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经常试图提醒我们,中国曾  相似文献   

6.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中产阶级是一个被频繁使用的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那么,怎样理解中产阶级概念呢?直观地看,中产阶级是指生活水平、财产地位处于中等层次的社会群体。所以,当人们使用这一概念时,就意味着,他们是从高低分层、分级的角度,对于社会群体进行的划分。按照此种划分方法,与中产阶级相配套的群体概念是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由于上、中、下都是相对概念,因此,中产阶级的概念也就比较模糊。它与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在当代西方国家,构成“中产阶级”的成员是非常广泛的,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商业  相似文献   

7.
六、“毕业即失业”当议“毕业即失业”,这是国内形容西方大学生穷途末路的一句口头祥。我虽然也跟着这么讲,但心中总有个未解的疑团:难道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的素质真是那么高,以致大学生也人满为患了吗?到加拿大实地了解后深感这个概念中包含着两种不同的就业概念和办法的混淆。对大学毕业生,国内过去实行的是统一分配的办法,现在虽然引进了市场机制,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人才较多,从人才市场讲,仍然是卖方市场。国外人才招聘全部纳入市场机制,工作岗位完全要自己去找。一毕业就陷入人找工作的困境。有一.成必须指出的是…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8,(4)
正西方一些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消费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  相似文献   

9.
颜谱 《理论学刊》2003,(1):114-115
一、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中国现代化的启动 ,是由于应对西方的挑战而引起的应激性反应 ,或者说 ,中国的现代化是由于外来的刺激而启动的 ,它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外源性”。早在 16— 17世纪 ,西方殖民者就开始染指东亚地区 ,并把东南亚一些国家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到 19世纪中叶 ,以英国为前导的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大举侵入东亚地区。特别是 19世纪 4 0年代发动的鸦片战争 ,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鸦片战争打开了古老的中国的大门 ,并迫使它走出中世纪 ,踏上艰难的现代化的路程。从现在的角度来看 ,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22):42-42
当前中国社会底层概念发生了分解与转移,变成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失业者或者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等。社会底层遭受的歧视和排斥几乎无所不在,是系统性和制度性的。  相似文献   

11.
输出民主人权似乎是当代西方国家的一个嗜好。因为他们相信,输出了民主人权就会使世界上的人们认可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西方国家就会便利地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他国人民的利益之上,民主人权输送的正是垄断资本的利益。请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在《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的背后》一文中对此问题的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12.
干枯贫瘠的园地无法孕育伟大的思想,直上云霄的山峰周围必有群山相伴,马克思之所以能透过历史的帷幕看得比前人更深远,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果实是在西方丰厚思想营养的基础上孕育的,因此要想贴切的理解马克思的学术思想就离不开对西方哲学传统的研究,通过较为详细的考察马克思哲学产生之前西方传统哲学中实践概念的流变,着重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以及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对于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应运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去看待这一过程,不然,不清楚马克思哲学产生前的实践概念流变就不可能全面贴切的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13.
余品华 《求实》2000,(10):19-20
人权是一个历史概念 ,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张扬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西方所主张的人权观念。这种人权实际上是少数人即资产阶级的人权。马克思主义产生后 ,对人权概念进行了改造和发展 ,提出最大多数人的人权即广大劳动人民也能享受的人权。这就在世界上产生了两种人权观念。邓小平说 :“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 ,本质上是两回事 ,观点不同。”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权问题 ,这与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分不开社会主义中国重视保障人权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殊品格 ,…  相似文献   

14.
李捷 《求是》2006,(21)
眼下正时兴概念上的“拿来主义”,似乎只要是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的概念,都可以直接拿到中国来套用,其理由就是和国际学术界接轨,否则无法对口讨论问题。当然,就大多数学术概念而言,这样做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集中反映和支撑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学术概念,就要格外慎重,千万不要误入人家的逻辑陷阱。说到逻辑陷阱,自然就要从概念的一个特性说起。一个概念的出现,总有其产生和演变的过程。譬如“,民主”这个概念,最初起源于古希腊城邦社会,随后又用于古罗马市民社会。在欧洲中世纪,这个词曾经被长期搁置一旁。…  相似文献   

15.
是什么让外来的少数民族农民工生活富裕起来?是牵手、是温暖、是二师二十九团人用自己的真情演绎出了一个个民族之间亲密无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感人故事。买买提的拾花情结时间刚进入4月,二十九团二十连承包户陈昌菊就接到买买提的电话,要到她家来打工。买买提艾沙家住和田地区于田县奥依托格拉乡。  相似文献   

16.
胡沫 《理论学刊》2023,(6):88-99
马克思价值概念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在清理西方价值形而上学的思辨理性中开辟出来的。它克服了价值与事实的对立,也克服了形而上学的思辨传统,进而把价值概念还原为现实社会的经济结构。其中,考察西方价值概念伦理学提问的理性激情,马克思看到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生气勃勃的精神”即劳动实体这种自在结构;发掘近代西方价值形而上学追求普遍主义理性价值的不归路,马克思指认了形而上学价值概念以现实阶级利益为基础的特有形式;克服黑格尔社会历史层面价值概念运动的内在规定,马克思确立了价值概念内在的人类劳动实体的普遍性、同一性、等同性和通约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公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历程是对西方社会结构变动过程的真实反映。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动经历了从一体化到两分再到三分的过程,公民社会概念也随之变化。当用公民社会概念来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时,由于中西方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公民社会概念界定上存在"二分法"与"三分法"之争。通过比较,我们应该建构在三分结构上的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的"三维制衡"的现代化社会存在结构。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4,(14)
<正>西方中心论与历史虚无主义其实是一体两面。西方中心论是西方对待自己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像爱惜羽毛、爱护眼睛一样珍视自已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对待他人的方式,是西方为自己的野蛮行为辩护的战略工具。西方发达国家不会出现针对自身的历史虚无主义,相反,他们对自己的历史敝帚自珍,  相似文献   

19.
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认同的含义及其特征为基点,综合中西方政党认同的概念,可以认为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政党认同的要素包括客体、主体和层次三个范畴.政党认同的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党员(政党组织)的政党认同、公民(选民)的政党认同、作为官员的党员(行政组织)的政党认同.政党认同的层次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虽然中西方的政党认同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政党认同理论,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近两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人类凭借理性的力量迅速、广泛地改变着客体世界。人类在为自己所征服和驾驭的自然力兴奋不已的同时,却又越来越严重地被日益尖锐化了的人的异化问题所困扰。在高度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思考着诸如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的生存意义、人类的命运、现代经济价值取向中人的尺度,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等一系列问题。本世纪初以来,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勃兴便是这种忧虑在感情上的渲泄和在理论上的思考。虽然西方现代人本主义诸多流派在某些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对人的主体性的研究和关注,但仅就他们把个人的主体性作为整个理论框架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点来看,东方文明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就显示出更多的潜力。人类注定要带着这个困扰了自己百余年的难题进入一个更加难以捉摸的新世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理由自信,面对着这个跨世纪的难题,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这是他们对人类前途保持乐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