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政治上的永恒从未存在,更遑论政党。作为推动秘鲁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秘鲁阿普拉党创建至今已有84年。在这个过程中,阿普拉党为适应秘鲁的发展环境,经历了从体制外革命党到议会改良党、从意识形态型政党到选举型政党两个阶段的转型,实现两次执政。阿普拉党顺应国内经济改革和民主化形势,摆脱传统意识形态羁绊,超越原有阶级界限来扩大影响力,转型为选举型政党。但是,强人领导、垂直化和集权组织结构以及地方组织影响力下降,构成了阿普拉党在持续转型过程中仍面临的多重阻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阿普拉主义 在20年代,阿亚·德拉托雷强调,较之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阿普拉党在其组织及政治结构上更类似于中国的国民党,他还对孙中山著作发表了评论,指出了后者对他本人思想以及阿普拉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秘鲁阿普拉党的创始人阿亚·德拉托雷(1895~1979年),不仅是秘鲁,而且是拉丁美洲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他毕生撰写了二十多部专著和一百多篇政论文章。他的政治思想,集中反映了秘鲁和一些拉美国家民族资产阶级渴望改变秘鲁和拉美贫穷落后面貌、建成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意志和愿望。阿亚在拉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外资必须既利用,又控制、限制和监督的思想,主张通过“反帝国家”与外资抗衡,通过“经济议会”把外资纳入国家经济计  相似文献   

4.
正义与发展党有浓厚的伊斯兰主义背景,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就该党性质而论不属于伊斯兰主义政党.正发党执政以来奉行温和、务实的政策,以"民主保守党"自居,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在宗教与世俗间寻求平衡,在不改变国家政权世俗性质的前提下,竭力维护伊斯兰文化传统和习俗,强调伊斯兰价值观的重要性.正发党主导下的民主模式对土耳其政治发展道路有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宗教与世俗间的较量复杂多变又决定了这种民主模式内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种族和文化融合是拉美的民族特性之一,但在拉美文化民族主义兴起前,克里奥尔人统治精英并不愿意承认多元民族文化存在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民族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拉美文化民族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秘鲁的"土著主义"提倡一种扎根于土著印第安文化的新国家认同,从而挖掘出了二元性的民族根源及特性。自莱吉亚以后的历届政府有意吸收了"土著主义"的思想,实施了文化民族主义政策,最终促进了文化多元主义的新国家认同的构建。但与墨西哥相比,这种国家认同在秘鲁的构建过程长期而艰巨,其原因在于秘鲁的"土著主义"有高度政治化和激进化的倾向;自由主义民族话语随着秘鲁的文化机构和教育设施的扩张而得到强化;寡头精英的意识形态因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性而长期延续。这些因素都导致秘鲁无法尽快构建新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6.
秘鲁近两年发生的经济危机,是这个国家前所未有的最严重的危机。为克服危机,执政的秘鲁人民党(亦称阿普拉党)多次撤换经济部长,5次改组内阁,在1989年5月第4次组阁时,甚至由88岁高龄的党内元老、在国内颇有声望的桑切斯出面任总理。近两年中,秘鲁政府还多次进行重大经济调整,停止执政前期执行的以财政补贴来刺激消费和促进生产的“非正统”经济模式,并采取了紧缩银根、压缩消费、限制进口和拍卖一部分国营企业等一系列措施,但至今尚未收到明显效果。经济危机仍是阿兰·加西亚政府目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东亚地区主义的建构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虽然得益于区内权力平衡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存在,但仅靠这些不足以应对东亚认同政治带来的挑战。建构主义强调的主体间认知为分析东亚地区主义提供了新视角。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东亚地区主义的特征、挑战和出路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洪森认为,他的关于柬埔寨人民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是他最重要的理论奉献。柬埔寨人民党70%以上的重大决定源于这个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柬埔寨的特定国情决定了柬埔寨实现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不但不应被消灭,相反必须让其存在和发展,并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无产阶级政党不应放弃对国家的领导权,要警惕和防止资产阶级随着其经济力量的壮大,逐步取得干预和主导国家政治发展的地位。按照洪森的这个基本理论观点,人民党在柬埔寨开拓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她不但推动了国家经济的长足发展,也将国家政权继续掌握在实质上的无产阶级政党手中。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伊斯兰主义政党正义发展党上台后,土耳其外交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最新表达和体现就是带有强烈地区乃至全球取向的达乌特奥卢主义。达乌特奥卢主义强调土耳其地缘战略的优势及其历史文化的关联性,主张扭转过去一味倚重西方的一边倒外交,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尤其是穆斯林国家的友好关系,注重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图充当地区冲突的调解人,并突出软实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秘鲁民族主义党首次执政两年多以来,淡化激进左翼色彩,坚持实用主义的中间路线,关注经济增长和社会议题,同时强调党的组织层级建设和创新对党建的重要作用,在保持秘鲁经济增长和减贫等社会领域均有所建树。但年轻的民族主义党由于党内力量和组织建设的不足,始终无法恰当处理与执政联盟内部和反对派政治力量的关系,逐渐陷入"政治孤立"的困境。党的主席及第一夫人埃雷迪亚的强势作风导致修宪猜疑,增加了秘鲁政局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王衡 《亚非纵横》2015,(2):39-53,122,126
与"社会中心主义"理论视角下"印度现代化进程缺乏领导力量"的结论不同,本文认为,在"主权塑造"和"国家建设"两个现代化阶段,国大党始终是主导印度国家制度变迁的组织力量。国大党领导的印度现代化进程符合"政党中心主义"的特点,其经验启示:在后发国家革命型政党主导国家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只有社会基础广泛的人民性政党才能主导国家制度变迁;政党需要在意识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不断进行适应性转型。  相似文献   

12.
相互依赖、国际机制、全球治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范式。与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 与安全、强调国家的中心作用相比, 新自由制度主义更强调相互依赖, 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复合相互依赖模式 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创新, 它为推进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政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社会转型,原有的议行合一、党政结合的政治体制一旦崩溃,稚嫩的政党不能控制局势,填补政治真空的只能是政治强人。在冷战后时代不仅俄罗斯这类转型国家而且许多后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实现西欧国家那样成熟的政党代表议会制,权威主义在相当一段时期仍将会主导这些国家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4.
拉美国家传统政党的衰败与可治理性危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拉美一些国家的传统政党相继衰败,有的丧失传统执政地位,有的一蹶不振,那些仍处于执政地位的传统政党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也大大下降。这些政党衰败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政党在理论、制度和组织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是这些政党在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化解各自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难题的能力和手段。传统政党衰败带来了多重政治后果,凸现了拉美国家的可治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15.
对非洲国家政治发展问题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国家“政治发展”概念是指独立时的前资本主义社会 ,独立后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政治方面的变化。现阶段的基本目标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强固民族国家的地位为主要。但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政治发展是围绕着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展开的 ,呈现波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尊重历史和现实 ,明确发展阶段 ;重视非洲联盟的建立和影响 ;强调文化和人的因素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 ,是深入研究非洲政治发展应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政权精英与温和反对派精英之间达成协议,拉丁美洲国家有可能出现由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和民主政体平稳过渡的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利的政治转型即属于此类型。在智利的政治发展和政治转型中,政党作为重要参与者和"中坚力量",在呈高度分裂状态的社会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智利政党在政治转型中表现出几种特征:转型早期政党对社会运动的抑制,政党由极化走向温和与融合,政党联盟由变动性走向制度化和稳定性。政党政治的发展是一国政治发展的表征,政党政治的制度化体现为国家政治的稳定,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目前智利民众对政党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年轻人普遍对政治持冷漠态度。政党要提升自身的合法地位、赢得选民信任,需要致力于解决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当代智利政党及其政治精英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达成了一定的和解与共识,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从而为解决智利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创造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王迪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3):104-125
硝石战争结束后,秘鲁社会冲突加剧、激进政治运动发酵以及新实证主义开始传播,促使开明的知识分子率先提出恢复土著人传统文化、维护土著人权益的土著主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重塑国家权威,秘鲁执政者将解决内陆山区土著居民的贫困与落后问题纳入战后重建的政治考量。随着时代的变迁,土著主义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知识分子对土著人生存困境的剖析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探索的解决方案也从最初的社会文化范畴延伸至政治经济领域,为统治阶层调整对土著人政策提供了推力。尽管秘鲁政府打着土著主义的旗帜先后推出了教育改革、重新分配土地和将克丘亚语确立为官方语言的政策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土著人的诉求,而是基于政治需要将其诉求刻意地放大或忽视。梳理土著主义在秘鲁的历史流变,不仅有助于认识被主流历史叙事忽略的边缘化族群,也有利于从国家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为民族建构话语所掩盖的种族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书介绍了当代拉丁美洲政治思潮中有代表性的14个主义。它们是: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拉美基督教民主主义、拉美托洛茨基主义、拉丁美洲主义、格瓦拉主义、新社会主义、马里亚特吉思想、桑地诺主义、智利社会主义、合作社会主义、阿普拉主义、瓦加斯主义、庇隆主义、革命民族主义。每个主义都单列一章,分别介绍其创始人的简历或每个主义的来历,基本理论体系和主要观  相似文献   

19.
论制度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 90年代是俄罗斯政党从萌芽、雏形逐渐发展走向稳定的重要时期 ,普京上台后呼吁建立有效的多党制 ,使其成为社会团结的纽带和改革的政治支柱。第三届杜马选举和“政党法”颁布标志着俄政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以“中左右”三党主导、中派强势、极端力量受挤压的多党制格局显现。当前总统制政体、公民社会的成熟性、政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是影响制度转型时期俄政党发展的三大因素。俄罗斯正处于建立相对稳定的多党制的初级阶段 ,政党政治是被纳入“权威民主”制度内的政党政治 ,政党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政权与社会间主要的政治媒介 ,政党在过渡时期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党派的离合与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党派繁多,政党的合并(或联合)与分裂也十分频繁,是世界上党派变动较多的国家之一。以色列的大党都各有一部复杂的合并与分裂的历史。以色列议会的席位呈现分散化趋势,大党的优势在减弱,小党的作用在增强。大多数政党是犹太人的、世俗的、奉行锡安主义的,但是也有非犹太人的、宗教的、不奉行锡安主义的政党。在每一组政党内部,又存在许多的差别,甚至在一个党的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派别。人们只能根据各党的主要倾向或基本倾向对政治分野做一大致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