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霞 《求实》2003,(Z2)
道德情感是道德素质的要素之一 ,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 ,从某种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出发 ,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 ,产生的倾慕或鄙弃、爱好或憎恨等情绪态度。道德情感从内容上看 ,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友谊感、责任感、义务感和正义感等等。道德情感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评价作用 ,即以赏识、鄙视、愤慨等情绪表明对某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评价 ;二是调节作用 ,即以某种态度强化或弱化个人的某种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其中肯定性的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强化作用 ,激励个人去做高尚的事情 ,否定性的道…  相似文献   

2.
对"什么是道德评价根据"的探讨,有三种理论动机论、效果论和动机与效果统一论.道德本质和道德评价特性决定动机才是道德评价根据.重新审视学界对动机论的诘难,益于对效果论和统一论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刘卫琴 《世纪桥》2007,(6):10-11,15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们对荣辱的感受形成动机、意图、目的,通过劝导、裘扬以及自我激励方式促使人去行善,通过羞耻感、罪恶感而阻止人作恶。荣辱观会使个人在每一道德境遇中进行反思,作出正确选择。荣辱感作为道德情感对于人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作用。荣辱观的产生是以道德主体意识的确立为前提,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千千万万个自觉的道德主体,提高公民的道德主体意识。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当前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所在、重点所在、成败所在。  相似文献   

4.
刘云林 《探索》2003,(5):68-70
伦理学研究应该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这种转型具体表现为在伦理行为主体的确定上,不仅应将个体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社会也应该成为道德行为的主体;在个人和社会的互动中,个体应该积极履行社会所规定的道德义务,社会也应竭诚赋予履行道德义务的个体以相应的道德权利;在道德的功能定位上,既要充分发挥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功能,同时又不应忽视道德对行为主体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德心理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引咎辞职行为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四个稳定的道德心理要素。责任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认识,良心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情感,知耻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意志,诚信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个人看作道德行为的主体,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人们把群体也作为道德主体来认识。群体道德行为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能动作用,对道德生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无论从群体情况看,还是从社会情况看,对群体行为的道德调控都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之得     
<正>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可见道德的重要性。什么是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向来是一个尊重道德、崇尚道德、追求道德的国度。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现实中道德滑坡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了解道德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尤其是了解道德行为发生的动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冯川 《唯实》2006,(Z1)
传统上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被认为是截然冲突的。近年来出现了对经济学的非道德化的批判,但多着眼于道德伦理“应当”对经济行为产生制约或补充。对经济、道德行为的考察,应该将主客观统一起来,才能正确地分析其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道德行为和经济行为都可以既是利己也是利他的。同时,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都同时具有“自律”和“他律”的特点,因此,两者在理论上和实现是可以妥协和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冯川 《唯实》2006,(9):98-101
传统上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被认为是截然冲突的.近年来出现了对经济学的非道德化的批判,但多着眼于道德伦理“应当“对经济行为产生制约或补充.对经济、道德行为的考察,应该将主客观统一起来,才能正确地分析其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道德行为和经济行为都可以既是利己也是利他的.同时,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都同时具有“自律“和“他律“的特点,因此,两者在理论上和实现是可以妥协和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冯川 《唯实》2006,(8):98-101
传统上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被认为是截然冲突的。近年来出现了对经济学的非道德化的批判,但多着眼于道德伦理“应当”对经济行为产生制约或补充。对经济、道德行为的考察,应该将主客观统一起来,才能正确地分析其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道德行为和经济行为都可以既是利己也是利他的。同时,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都同时具有“自律”和“他律”的特点,因此,两者在理论上和实现是可以妥协和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是德的前提与认知;"德"指为人处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属于方法论,是道的载体与表现。有什么样的"道",就有什么样的"德"。道德一词连起来使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相似文献   

12.
张铭  胡勇 《实事求是》2001,(6):25-27,35
道德是以特定社会共同体中社会交往的合理性为对象的一套评价标准和尺度 ,它建立在主体自我选择的基础之上。道德范畴体现了个体与社会、客观性与主观性及流变性与继承性的统一 ,由此造成了考察一个社会中道德状况的复杂性。我们应从道德的本质、外延及功能等多种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一个社会的道德及水准。一、道德反映着一个社会中关于善恶评价的一般倾向性 ,但它的最终作用对象是个别人的行为 ;道德的本质表现为道德行为的自我选择性 ,即对于合乎道德尺度的行为的选择 ,不是出于外在的、不可控制的或不可理喻的力量 ,而是根源于主体自觉的、…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一书中。道与德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其内涵非常丰富。经过两千多年的嬗变,剔除糟粕,传承精华,道德的界定、概念、范围,也就更明确、更科学了。今之道德,概而论之指的是社会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总和。因而,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14.
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 ,是依据其动机还是依据其效果 ,或是依据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伦理学史上争论不休 ,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以前 ,主要有动机论和效果论两大派别。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诞生后 ,便产生了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正如毛泽东所说 :“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 ,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 ,我们和这两者相反 ,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 ,是分不开的 ,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目前 ,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已经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评价依据的经典理论。然…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5,(9)
<正>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对官员的评价常常是将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认为"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纵观历史,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大都强调为官从政要以修身为本、正己为先:春秋的管仲提出了"道德当身",宋代的司马光提出了"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等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评价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道德提示即道德规范、道德评价信息对人们道德行为的诱导性提醒与示意。它作为一种助导、促进行为者道德意识与意志实现稳定与强化的作用,在促进与提高人们道德行为及其质量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与意义。本文专门提出道德提示问题,并加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古玉 《求实》2004,(Z3)
康德的道德哲学“我所应为者为何 ?”亦即《实践理性批判》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一 )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 (对象、动机、辩证论 ) ;(二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古往今来 ,对其第一部分大书特书者举不胜举 ,而较少人有去阐述其方法论部分。其实 ,方法论部分 ,即道德教育方法 ,也是非常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的 ,本文拟对其作一简单的阐述。一、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我们知道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 ,通常也称为品格或德性。它是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要求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 ,其主要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构…  相似文献   

18.
交往方式的变革与网络主体的伦理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的网络化引发了人类交往方式的革命。从哲学的层面来考量,网络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工具,其本质是中性的,并无善恶之分。然而,由于互联网络这种交往工具的特殊性,其对道德主体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规范的形成和改变具有普遍而深刻的路径依赖作用。本文试图从网络交往的特点、网络主体的特征入手,探析网络主体伦理倾向的成因以及网络主体在网络交往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网络成为提升主体道德境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方涌  蒲勇健 《探索》2003,(6):117-119
道德与经济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们作出道德选择总是要受到经济法则的制约.通过对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道德行为存在一个最大值,而不道德行为不具自我中止的倾向.对道德机制的重新设计,改变了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函数,会起到激励道德行为和遏制不道德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塞涅卡是古罗马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一生著有多部伦理学著作,他在其伦理学著作中大肆宣扬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处世哲理,其中“论行善”可以说是他所有伦理学著作中篇幅最长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塞涅卡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如何行善作了充分论述:一、权衡道德行为主体的行善准则在于精神而不在于物质媒介;二、行善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觉自愿的行为;三、道德行为主体应该为行善而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