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实施,建国后文物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许多地方已经开展的局部范围的文物调查,是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的背景和基础.1956年,国务院发出文物普查的通知后,文物界对普查展开了讨论和试点.此后,各地采取灵活措施,开展文物普查工作.至1959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结束.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工作已经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6~1959年),第二次在改革开放不久(1981-1989年)。两次文物普查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某些不足。笔者在省文物局领导的关心下,有幸参加了贵州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简称“三普”)后期阶段的工作,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文物调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感悟到文物工作与当今的经济建设密不可分,两者问应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为此,拟从以下几方面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财经热读     
《共产党人》2013,(17):10-10
8月19日从全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培训会议上了解到,宁夏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将全面应用电子化手段(PDA)进行普查区划分和数据采集。据自治区统计局相关人士介绍,第三次经济普查是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与前两次经济普查相比,这次普查在数据采集手段、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4.
郝家城子古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现于1981年文物普查时期,是金代重要的古城遗址之一。它的周长为3911米,城内建筑有瓮城、马面以及一些夯土建筑,其外有护城壕。自发现以来,郝家城子古遗址受到高度重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对郝家城子古遗址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古遗址是重要的历史遗存,保护好郝家城子古遗址对于金代古城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重庆是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重庆市文物系统落实措施保护城市文脉,推动文物工作上了新台阶。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本市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72万处,全市总量达2.59万处,位居全国第11、西部第3。重庆在三峡文物抢救性保护中,完成考古、勘探面积101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26万平方米,出土一般文物14.3万件,其中珍贵文物8000件。在抗战遗址、红岩文物保护方面也取得实质性突破。从2009年开始,重庆在全国独家推出"文化遗产月"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6.
《奋斗》2004,(9):32-32
国务院决定开展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就其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和《实施细则》中都有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7.
李玉涛 《奋斗》2004,(7):20-20
国务院决定开展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进入21世纪,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国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必须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和广大被调查单位(户)积极支持和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普查任务。本刊为配合经济普查工作,特设置《经济普查》专栏,将从今年7月至12月逐月刊登我省经济普查知识,供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学习、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北京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这既是北京的优势,又是北京独有的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对文物保护、利用的认识出现了飞跃。这种飞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上。(一)文物是一种资源,而且是千全不易的资源提出文物是一种资源是近一两年的事。为什么要把文物看作是一种资源呢?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北京解放以来文物有越来越少的趋势,现存的文物也有被污染、被挤占、被破坏的现象。1958-1959年,北京市文物普查队曾对北京遗存的文物进行普查和登记,当时登记各类文物8060项。到1981年至1984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第一次普查…  相似文献   

9.
首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结束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结束,这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基本情况,初步建立了全国第二、三产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并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制度,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以及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04,(10):17-17
国务院决定开展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正确认识国情,准确把握国力,科学制定国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是各级政府、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是河北省文物大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点1122处。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4000余处,大大丰厚了城市文化底蕴。在众多的文物和纪念地中,革命文物占相当大的比重,见汪了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特别是西柏坡革命文化见汪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光辉历程,是独具石家庄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以西柏坡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当前我市文物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3):8-8
第{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提高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这次经济普查,对于更好地把握改革发展全局,努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做好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工作,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海永 《实践》2010,(7):41-41
<正>敖汉旗是全区的文物大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中国文物地图集》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就达3409处,占到赤峰市的一半、全区的六分之一。兴隆洼遗址的发现,将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大甸子遗址被誉为"海内外孤篇"。近年来,敖汉旗委、政府把文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夯实基础,创新提高,全力打造民族文化大旗,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以“盘点过去,把握现在,指点未来”为目标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已经圆满结束。根据这次经济普查资料进行初步测算,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多出2.3万亿元,增加16.8%。这16.8%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次经济普查、普查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林贤郁为本刊撰写专文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04,(11):47-47
国务院决定开展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正确认识国情,准确把握国力,科学制定国策而采取的一次重要举措。为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经济普查工作,达到“完善方案、探求方法、研究问题、总结经验、锻炼队伍、指导全面”的目的,先期开展普查的试点实践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这一点已被以往历次普查所证实。这次经济普查是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大型综合性普查,进行试点实践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3):7-7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后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搞好这次经济普查,查准总量,查清结构,查实单位,把家底摸清,得到管用、实用、好用的数据,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8):35-36
定期开展经济普查,是认识国情、摸清家底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利于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掌握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把握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增长、调结构、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10,(3):54-54
<正>历时两年的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基本结束,获得了大量反映全市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数据资料,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工业。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分析,我国工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处理好六大基本关系,即大型企业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生产能力过剩与生产能力不足的关系、推进重化工业化和节能降耗的关系、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系、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系、工业布局中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大事     
胡锦涛温家宝要求安排好冬令期间困难群众生活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做好冬令期间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困难群众过冬问题放在心上,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救助力度,并发动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捐助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过冬问题。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2005年12月6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发布。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我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