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肃北县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各项措施,健全草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推进草牧业发展,草原生态保护性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疆乃至全国关于草原生态补偿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草原生态补偿欠缺长效机制,其法律法规体系还相对薄弱。针对新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中缺乏法律保障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建构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及新疆应尽快出台新修订《草原法》的地方性配套法规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新疆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后,从生态效益来看,改善了草原植被、提高了草原生产能力、增加了草原生物的多样性;从经济效益来看,促进了牧区经济稳定增长和畜牧业发展、转变了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从社会效益来看,增强了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牧民收入。但在实际中也存在补偿法律法规不健全、补偿标准低、草原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草原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4.
西部是东部乃至全国的生态屏障,西部的生态效益惠益全国,因此国家有责任对西部实施生态补偿。然而.法律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生态补偿的效果.因此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建立起权威、高效、规范的管理机制,促进生态补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为此,要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科学制定西部生态补偿法.确立西部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并将生态补偿的各个环节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5.
萨仁 《理论研究》2009,(6):52-53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天然生态屏障,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内蒙古草原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草原逐年退化、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对我国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强化草原生态保护意识、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郭晓岚 《世纪桥》2013,(3):143-144
草原是内蒙古生态安全的屏障,随着草原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依法治理草原水平的日益提高,内蒙古各级政府从各个层面加大了草原保护建设力度、提升了草原战略定位,进一步推进草原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草原承包经营,积极做好农区牧区的协调发展、完善草原保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理论界对内蒙古保护草原资源的各项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则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疆昌吉州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诸如部分草场确权不到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没有根本解决、违规开垦和征占用草原问题比较突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草地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草原确权承包工作、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工程、加强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和理顺草原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8.
<正>在内蒙古,草原不仅是畜牧业的命脉所系,也是这片土地永续发展的根基所在。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为19.2万平方公里,占该盟总面积的94.6%,占全自治区草原面积的1/4,在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进入新时代,人们对草原的定位也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是畜牧业的生产资料,更是一种生态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6,(7)
正达茂旗林业局以打造国家西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示范旗为统领,切实结合当地实际,围绕1个中心(以生态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解决2大难题(造林绿化后期抚育管护,林下经济增收不足),抓住3个关键(推进以国土绿化为主的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自然恢复等生态保障,加大林业产业化和林游开发为主的旅游景区景点增绿建设),实施4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盲目开垦、超载过牧等原因,使得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其生态保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面对草原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现实,我们必须转变草原牧区以往的发展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新选择、确立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草原牧区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对策体系,走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使得现实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由恶性循环、逆行演替向良性循环、进展演替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现状和资源特点入手分析,提出通过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全方位扩大开放,形成开发发展的动力推动机制;争取国家支持等措施,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型绿色产业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势头,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现状和资源特点入手分析 ,提出通过加强领导 ,统一认识 ;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全方位扩大开放 ,形成开发发展的动力推动机制 ;争取国家支持等措施 ,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原型绿色产业发展 ,从而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势头 ,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内蒙古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全区沙漠化加剧的势头初步缓减、沙地生态状况有所好转,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森林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等。同时,内蒙古生态建设也有了一些可供总结的初步经验,如探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模式.走出了全民积极参与的生态保护建设路子,推进了生态建设保护的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4,(13)
<正>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建设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对草原保护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做到生态建设与牧民增收双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草原保护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是我们践行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时期,草原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草原改革应为健全国  相似文献   

15.
草原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繁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玉 《理论研究》2000,(6):9-12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这是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应研究的问题很多 ,其中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是重中之重 ,是开发大西北的切入点。本文不想全面研究生态的保护和建设问题 ,只就草原生态的保护和建设 ,谈一点个人的粗浅意见。一、大草原是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是牧民的生命线和财富源中央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确定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十二个省市自治区 ,其总面积约占全国的 57% ,人…  相似文献   

16.
树立经营草原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我们在发展草原畜牧业生产中深切地体会到,必须逐步改变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生产方式,树立经营草原的新观念。近几年,我旗干部群众在这方面也做了艰苦不懈的探索。牧民舍登就是其中的一名典型代表。几年来,他经过艰难的探索和实践,以经营草原的理念,建成了集生态保护、草原建设、引种入牧、科学养殖、草原旅游为一体的家庭生态牧场,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的目标,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新路子——“舍登模式”,成为全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一面旗帜,发挥了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6,(9)
中西部草原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地广人稀,进行草原保护的执法队伍人员相对较少,农牧民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途径不充分,草原保护体系的法治化程度不足。同时,现今草原保护立法层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所以,加强中西部地区草原保护的法律意识,理顺草原法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关系,对草原行政执法行为的标准量化和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草原法的法条入手,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中西部半干旱草原法律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期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达可 《党建》2000,(11)
目前,对民族村寨、民族文化生态区域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而导致了贵州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民族文化遗产的日渐消亡与大量流失。有的被不识其价值的消费者所抛弃;有的则是被某些不懂行的建设者所破坏;有的则是被坏人窃取而远离故土……据联合国文化生态学专家考察后称,贵州黔东南侗族聚居区是目前中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最完好的地区之一,因而中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前来进行文化考察。贵州民族蜡染的原料与工艺、银饰制作的工艺流程等,都成了他们期望了解的目标。因为没有民族文化艺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地…  相似文献   

19.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极大地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发西部,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保护建设好生态环境。一、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以往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曾不同程度地使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地区为一时的经济利益,对草场、森林乱垦滥伐,对矿产资源乱开乱采,使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因此,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  相似文献   

20.
郎艳林 《当代贵州》2023,(45):28-29
<正>贵州草原有怎样的特点?如何进行有效修复和保护?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模式?和全国其他地区草原相比,贵州对草原的开发利用处于怎样的水平……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草地生态与牧草生产等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王普昶。从“地无三尺平”到一马平川的草场,高山草原,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孕育的奇迹。多年来,我省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草原做出了诸多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