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明  童志坚  钟颖 《学习月刊》2012,(6):113-114
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需要。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是高职院校当前重要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7)
高职院校必须发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作用,作为高职思政教师是否需要为企业服务发挥作用呢?以及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服务作用呢?探讨思政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创新理念的必要性、内容、价值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教学资源亟须整合、教学形式亟须完善、教学项目亟须创新等困境迫切要求构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互动教学法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在师生互动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彰显师生和谐共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通过建立门户网站、成立优质团队、提供"自助式"模式、实施联动考评机制等路径构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有利于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庞芳琪 《湘潮》2013,(1):128-129
适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及意义、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具体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巩雪 《求贤》2024,(2):54-55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对加强学生管理规范会发挥重要影响,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管理服从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学生管理服务保障的重要工作项目。思政教育作为高职院校高等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应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教育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在思政视野下的实践发展,要依托完善教育协同机制、加强学生管理反馈及深化线上教育合作对接等基础策略,持续做好育人路径的拓展,提升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丹  凌燕  张世明 《世纪桥》2013,(10):77-80
近年来,广西公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这支队伍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培训进修机会少、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管理,稳定教师队伍,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保证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丹  凌燕  张世明 《世纪桥》2013,(14):77-80
近年来,广西公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这支队伍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培训进修机会少、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管理,稳定教师队伍,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保证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尧麟 《世纪桥》2011,(9):124-125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生源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高职思想政治工作有自身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政治修养具有导向功能,是主阵地。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需要改变目前对思政课功能不明确、内容脱离现实、方式落后的现状,从观念上充分认识思政课功能,内容上突出高职特点,方法上建设充满活力的课堂等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职能,决定科研必须反哺教学。科研反哺教学能够实现二者的共生共长,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相分离有高职院校内部评价机制的原因,也有高职院校教师群体能力等的原因。要实现科研反哺教学,需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以人才培养方案、科技技能竞赛、毕业设计(论文)、社团为抓手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制定科研反哺教学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0.
张自立 《世纪桥》2023,(1):74-77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教育的层次逐步提升,在思政教学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更具活力的思政教学视野,也就是“美育”。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以审美为视角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基于此,对美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美育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美育视野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助力于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高校在竞争中发展和生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制约着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育内容等方面.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思政教育重要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日常思政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是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首先对高职院校日常思政教育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衡量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标准,最后提出强化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宋林慧 《世纪桥》2023,(5):63-65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高职院校大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而言理想信念树立具有特殊性,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成为摆在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这对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方向性和全局性指导。基于此,对“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学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究,阐述理想信念制度化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意义,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三教改革”视域下理想信念制度化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王辉 《世纪桥》2023,(4):51-53
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智慧思政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举措。本文以“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智慧思政实践探索”课题为依托,基于调研,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智慧思政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环境搭建、教学设计、课堂打造三个方面进行智慧思政探索研究,以提供一种思路,助力高职院校智慧思政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晓红 《世纪桥》2024,(5):70-72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大思政”概念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移动”思政课堂构建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水平、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出发,从而全面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构建高职院校“移动”思政课堂的有效路径是: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素养、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过程管理、优化评价体系。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提高高职教师技能和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与人类社会认知水平的不断深化,生态文明继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及工业文明后逐渐进入公众视域,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样,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只有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采用各种方法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环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把高职大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优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文章主要从分析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可能性以及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来阐述生态文明教育如何融入高职思政课主渠道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以微博、QQ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广泛应用中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成为当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特点和影响力,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深化学生恩政教育改革,提高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洪 《世纪桥》2023,(1):47-49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做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特点及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探究思政教学评价方式,旨在提高高职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海清 《山西青年》2022,(16):172-174
随着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高素质、全面性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承担着为各个行业输送人才的重任,而这也对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已经不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本文就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出发,对其创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