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与法律本来都是用以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体系,二者之间并没有质的界限;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取决于其道德品质,同样,一个人的守法行为取决于其法律品格,人们在强调个人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个人法律品格的培养。法律品格是法律意识的内核,是法制教育的出发点,也是降低法治成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法律冲突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争往往始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定义。法律冲突概念的界定对于研究法律冲突问题至关重要。各法学流派因对法律概念理解的分歧而在法律冲突概念界定问题上难于形成共识。出于法律统一这一研究目的考虑,可以将法律冲突界定为法律规范之间的相抵触和不一致。同时,不同学派对于法律冲突的认识并非不可通约,无论对法律冲突的定义有多么不同,其核心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同一法律关系经由不同的规则(不论是实证分析法学派的国家法,社会法学派的民间法,还是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法)调整而在这些规则之间形成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是一种从认识论意义上而言的、富有批判怀疑精神的信仰;它不同于宗教意义上的信仰,是人们对正义、公平等基本法律价值和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应当蕴含这些基本法律价值的理念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当代法律发展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价值诉求问题,如何谋求法律知识化、话语合法化,是审视当代法律发展的重要方法;从法律与知识的应然关系入手,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功能与法律知识化的维度,并在法律知识化的建构中寻找、追求法律的精神和理念,是诠释当代法律发展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法律文化中表层的、制度化的东西比较容易效仿,但制度的输出和引进并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法律意识.而这一切又与一国的社会结构、历史传统、文化理念、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在进行制度性法律文化的变革时,必须同时关注观念性法律文化的进步和提升,逐步从人的认知系统进入情感系统,再到价值系统,使人们从内心产生对制度的认同并自觉地适应新制度规范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律移植在我国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国外法律制度的移植缺少对于法律精神层面的认同,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而导致法律难以发挥其在社会中应有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法律移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行新的法律的环境,一种有效的资源——法律意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在我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其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法律信仰这个源自西方的命题不加审视地视其为真理而简单接受。笔者在考察伯尔曼法律信仰命题背后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认为法律信仰是将二元论下两个根本有别的秩序体简单联合在一起的失败努力。同时,基于对引发法律信仰思考的问题意识的肯定和公民宗教问题的讨论中,笔者认为在一元论社会条件下应该提倡的是"法律信心"而非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8.
法律发现之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论证理论近年来获得我国学者的显著关注,作为该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词汇"法律发现"自然成为谈论的热点。然而对于"法律发现"内涵的理解却有颇多争议。本文拟对欧美和国内学者对该词汇的不同理解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在当下中国最为合适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法律价值观是人们对法律与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法律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以及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等现代法律意识。深入开展政府主导的全民普法教育,加强学校的基础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及推动社会对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宣传倡导,是实施法律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仓明 《前沿》2003,3(1):90-94
法律价值的动态运动是指法律价值的实现要经历一个由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变的连续运动过程。这一过程通过法律的创制和实施而得以展现。在整个法律实践活动中 ,法律价值以其所具有的多方面功能成为法律进步的内在依据和精神动力 ,促进法律实践向着人类关于法律的理想前进。  相似文献   

11.
何晶 《求索》2013,(8):177-179
法律多元是当今法学界较为先进的理论,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法律格局。我国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引入先进的法律理念成为迫切需要。在全球化发展形势下,多元化是法律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对中国法律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可以开阔研究视野,解决机制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跨文化进行法律资源的整合,能促进法律语境的提升,使纠纷解决机制多样化.促进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之一,在各个领域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信不仅仅是道德术语,也有严格的法律内涵。佛教思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哲学研究之上,应当运用于社会现实,来解决社会具体问题。佛教诚信思想具有单方性、对象性、现实性。这些特征决定了佛教诚信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弥补法律漏洞,树立法律权威,促进法律实效。  相似文献   

13.
张捍东  谢育敏 《求索》2005,(9):78-80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法律的保障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法律保障机制,应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形成全方位的法律保障格局。本文从把握构建和谐社会法律保障机制的出发点、切入点、关键点、制控点四个角度切入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4.
杨贤娟  李星星 《传承》2009,(20):76-77
当前,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在畸形的法律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法律意识的形成遵循法律认知——法律尊重——法律评价的递进过程。学校必须针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形成充分的法律尊重,并积极转化为健康的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5.
当前,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在畸形的法律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法律意识的形成遵循法律认知--法律尊重--法律评价的递进过程.学校必须针对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形成充分的法律尊重,并积极转化为健康的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6.
乡规民约与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成文法广泛普遍适用的新阶段,但是乡土中国的固有结构并未产生深刻变化,乡规民约和习惯法在民间实质上消解了国家制定法的理想。个案的解读意在揭示乡规民约是对传统和习俗的承认,属于不可逆的地方性知识。国家制定法和乡规民约代表着不同的理想,强制性导入会给法治建设带来难以估料的后果,只有在互相尊重和关照的前提下,才能够化解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法》的检讨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见 《求索》2010,(9):178-179,152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自通过实施以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法在理念、法律实体以及法律程序三方面受到全面挑战。为了更好的发挥该法的积极促进作用,有必要进行检讨和反思,并且对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规定进行重构,从而实现高等教育法所体现的正义。  相似文献   

18.
吴亚娥 《人民论坛》2010,(2):108-109
大学生盗窃、伤害等违法犯罪案件的特征表明,单纯依靠法制宣传教育无法改变现状。必须通过法律意识、法律心理和法律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法律素养主观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亮  程金华 《探索与争鸣》2023,(8):59-72+178
“江歌案”的民事判决揭示了“道德导入司法”的可能性,但其采用的导入方法仍待检视。从实然角度而言,既有的司法实践主要通过“转译”方法实现道德导入,即当法官意识到个案的法律判断与道德判断存在冲突时,其会遵从道德判断的指向而修正法律判断之发现,并对修正后的法律判断加以证立,使得道德判断可被社会公众间接地接受。但是,“道德转译”具有明显的内隐性特征,可能出现法官专断的风险,有必要进行外显化改造,为转译下的司法裁判提供公开阐释的场所。从应然角度而言,理想的司法裁判需依据“议论”方法进行道德导入:一是道德判断应在社会场景下完成“生成性议论”;二是道德判断要在法庭场域内展开“司法化议论”。在此意义上,基于法律议论的程序规范便是“道德导入司法”的制度化装置,其可补强道德判断在司法场域下的“合理可接受性”,进而为个案裁判的规范效果与社会效果提供调适契机。  相似文献   

20.
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律监督 ,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它们的完成离不开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顺应了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以德治国方略的实现必将促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